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20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1986年8月26日门源6.4级地震及其强余震的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年8月26日17时43分在甘青交界的青海门源北(北纬37°42′,东经101°34′)发生了一次6.4级地震。随后,在主震周围100公里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的余震。到9月底为止,据初步统计该区内共发生大小余震达700次。野外宏观考察结果表明,这次地震和其余震发生在祁连山脉的冷龙岭主峰附近,震中位置高达5200米以上。研究这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利用唐山、浑源、岫岩和浙江省的鄞县、珊溪水库地震等不同地震类型的数字地震波资料,经过筛选和整理,对每一个地震序列求出几个台站的尾波振幅衰减特征,k值随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虽然k值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但还是发现不同震型的k值的变化特征有所不同。从趋势上来说,在主震前后,主震一余震型地震的k值显示先低后高的趋势,震群型地震显示先高后低的趋势。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征来判断所发生地震的震型,用于震后地震趋势快速判断。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调制小震法对我国近年来发生的15次中强地震(M=5.5~6.9)和5次强震(M=7~7.9)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在具有一定地震活动水平的地区,以及台网控制较好的地区,调制小震法对判断中、强震发生的位置,强度和粗略的发震时间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得到的初步结果如下: 1.强震一般发生在调制小震带之间的空段内,空段的位置与长度一般与强震的震源体相当。因此由空段的位置和线性尺度可估计未来大震的位置和震级。 2.中强地震一般发生在调制小震带端部或两个调制小震带交汇区附近以及调制小震相对集中的地区。但较大震级的中强震前有调制小震带显示的空段。 3.中、强震前半年至一年内调制小震向震源区附近集中,频次增高,并出现调制小震比超过自然概率。由此可估计中、强地震来临的初略时间。 4.调制小震带的方向大多与主震的一个或两个P波节面走向一致。因此由调制小震带的方向可以研究未来中、强地震的震源应力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国和法国合作建立的张掖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小震资料,测定了民乐、肃南、张掖和临泽4个地区的小震震源参数。用P波测定的上述4个地区的应力降为6.1—9.5bar,用S波测定的应力降为26—60bar。在肃南5.7级地震发生前一个月左右,出现应力降减小的现象,这可能是一种前兆信息。本文还对用两种波测定的应力降的差异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小震是地壳中经常发生的事件。在通常情况下,某一地区的小震分布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可以发生在应力调整区,也可以发生在应力积累区,地震的空间分布比较分散,难以找到规律。这样,在一般情况下很难用小震来划分应力调整单元和应力积累单元。  相似文献   
16.
前言震源组合模式表明,一个震源的形成必须具备应力积累条件和应力释放条件,因此,震源端部必须存在岩石强度小或摩擦阻力小的弱介质区段。在大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弱介质区段由于不能承担很大的应力而把应力转移到邻近岩石强度高的地方去,在那里  相似文献   
17.
采用以全波震相分析为理论基础的多波地震勘探技术,以超声波频段的多波型、多震相及多种技术方法,对南江沉管隧道水底基础结构的不均匀性进行了无损检测检测的主要内容为水底基础的膨润土水泥砂浆强度与沉管底面钢板之间间隙的比例、间隙中残积物物性及强度。膨润土水泥砂浆强度、混凝土路基至河床基底分层状况等介绍了在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时,开展的多波地震勘探的技术思路、主要方法及勘探结果,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姚立珣  虞雪君 《内陆地震》2003,17(3):202-208
使用大陆内部强震活动与周缘地震带强震活动相关性研究,初步估计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后未来的地震趋势,认为8.1级大震后我国大陆第5个地震活跃期已经结束。同时,对华东地区今后几年的地震趋势进行了估计,认为今后几年华东地区中等地震可能比较活跃,活动水平为5—6级。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对929年杭州地震普遍使用的地震参数为:震级5级,烈度Ⅵ度,其依据为《吴越备史》中所记载的"有坏庐舍者"。现有的关于929年杭州地震的历史资料有4条,其中有"庐舍倾圮甚多,王开仓赈之"及"居民庐舍倾圮,复开仓赈之"的记载。本文对这些历史地震史料的基本情况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将929年杭州地震的震中烈度定为Ⅶ度、震级定为5(1/4)级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1998年8月17日在浙江省嵊州市Ms4.0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震源机制和前兆特征。根据震源机制解和宏观等震线长轴方向推断这次地震的破裂方向为N63°W,与孝丰-三门断裂带走向一致。嵊州地震震中烈度为Ⅴ度强。地震发生时嵊州市和新昌县普遍有感,少数建筑物遭到损坏,河堤和道路出现几十米长的狭窄裂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