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完全Q矢量的引入及其诊断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4,他引:30  
姚秀萍  于玉斌 《高原气象》2001,20(2):208-213
参照准地转Q矢量推导,考虑天气系统发展的主要热力强迫因子-非绝热加热作用,引出考虑非绝热效应的完全Q矢量的概念,并应用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完全Q矢量能较清楚地揭示暴雨天气系统的演变;考虑了湿过程的完全Q矢量在暴雨的诊断过程中显示了更大的优越性;定性而言,完全Q矢量散度的辐合中心或辐合线、散度场和锋生函数场有助于确定暴雨的落区,暴雨区正好落在低层完全Q矢量散度场辐合中心和锋生函数场正值中心之间;定量而言,低层完全Q矢量散度场辐合中心和锋生函数场正值中心大小对暴雨强度有显著的指示作用。因而在暴雨的诊断和预报过程中完全Q矢量散度和锋生函数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22.
梅雨锋暴雨的Q矢量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91年7月5日20时-6日20时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部资料,结合地面降水分析,定性地比较分析了准地转Q矢量、半地转Q矢量及湿Q矢量的诊断特性。结果表明,半地转Q矢量比准地转Q矢量优越。非地转Q矢量与湿Q矢量相差不大,都明显比半地转Q矢量及准地转Q矢量优越。准地转Q矢量表现最差;700hPa各Q矢量的辐合场较各自在850hPa及500hPa的相应场对降水的反映更好,尤其是700hPa非地转Q矢量及湿Q矢量辐合场与同时刻地面降水的发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与降水对应的Q矢量的辐合场基本位于槽前及气旋的中、前方,这对台站实际业务预报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姚秀萍  寿绍文 《气象科学》1994,14(2):114-120
利用原始方程模式的Sawyer-Eliassen次级环流方程,对由5个爆发性发展的台风所合成的要素场进行了次级环流的诊断.结果表明,在各强迫项中,地转形变和非绝热加热强迫作用较大.大尺度加热主要加强中低层环沈,对流加热则主要加强中高层环流.台风爆发性发展前后,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在台风爆发性发展时,非绝热加热强迫的相对重要性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24.
大气中的对流初生(Convective Initiation,CI)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征兆,是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的重点所在,近些年越来越被关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CI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CI的定义、基于雷达数据和卫星数据的CI成熟算法、CI局地时空分布特征、影响CI的主要因子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CI未来研究作一展望,以期加深对CI的认识,为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5.
The CRA-Interim trial production of the global atmospheric reanalysis for 10 years from 2007 to 2016 is carried out by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 in 2017.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rizontal shear lin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HSL) based on the CRA-Interim datasets are examined by objectively identifying the shear line, and compared with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the European Center (ECMWF) reanalysis data (ERA-Interim). The case occurred at 18UTC on July 5, 2016.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of the ERA-Interim and CRA-Interim datasets can well reveal th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and the dynamic and therm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PHSL, and they have shown some similar features. Th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at 500 hPa are characterized by500hPa present the circulation situation of  相似文献   
26.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测评量表的设计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问题,简述了公众气象满意度问题的提出、来源和内涵,综合考虑国内外气象服务满意度、质量评价工作的研究成果和现代气象服务的业务现状,确立了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的3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设计了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测评量表(业务中称为调查问卷).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实证检验,特别检验了结构效度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两个方面,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测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同时,气象服务满意度的指标评价结果与综合满意度评价结果具有高度关联,可以有效解构气象服务满意度特征,对于挖掘分析公众不同层面的气象服务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2003年梅雨期干冷空气的活动及其对梅雨降水的作用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28  
姚秀萍  于玉斌 《大气科学》2005,29(6):973-985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分析了2003年梅雨期暴雨过程中干冷空气侵入和演变的特征以及干冷空气侵入对暴雨发生、发展和维持的作用,得到以下结论:梅雨期中高纬度环流的演变和调整与暴雨过程密切相关,亚洲北部阻塞高压的建立和维持,使得500 hPa高度上西风锋区南压,导致干冷空气南下,极涡活动的异常偏东和加强有助于冷空气向江淮流域输送,有利于江淮流域暴雨的发展.在江淮流域梅雨期间,干冷空气的活跃与暴雨过程相对应.干冷空气来源于中高纬度和中高层,当它南下或下降到达江淮流域以北或上空时,与北上的暖湿气流交汇,使得暴雨产生和发展.中低层30°N以北的正环流的下沉支是干冷空气的输送"载体";江淮流域以北的对流层中低层的北风对淮河流域对流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样,高层北风所产生的高空辐散叠置于低层辐合区之上,有利于江淮流域暴雨的发生发展.而且,干冷空气的侵入有利于干层的形成和维持,干层的存在加强了暴雨过程的对流性不稳定,对暴雨的加强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干冷空气侵入是梅雨湿度锋形成和维持的一个重要动力和热力原因.卫星云图上分析发现,干冷空气的侵入轨迹为一条明显的暗区,干冷空气南下侵入到黄河以南后,分为两支,其中一支"干侵入2"从西南方向侵入,与冷锋云系相互作用,对暴雨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与Browning等强调的"干侵入"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8.
利用NCEP/NCAR1000—10hPa2.5°×2.5°日平均和每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6月19—25日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向进退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从对流层中低层伸展到50hPa高度附近,在200hPa上表现最为明显,在热力场上表现出“上暖强,下冷弱”的垂直分布特征。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侧的东/西风带上的扰动在相向运动中抵达同一经度上时,对应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东退。垂直涡度方程的诊断分析表明:在东风带扰动附近,涡度倾向效应贯穿于对流层整层到50hPa高度上,在200hPa高度附近表现最显著,当高层东风带扰动东/西侧的负/正变涡增强时,当东/西风带扰动在相向移动过程中,它们涡度倾向正值区在130°E南北打通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出现突然东撤。涡度方程分析还表明,对于涡度倾向变化的贡献中,水平涡度平流的贡献最大、β效应的贡献最小;当东风带扰动附近的水平涡度平流和β效应增强时、且由β效应所引起的东/西风带扰动中的南、北风分量在130°E附近南北同相迭加出现“正压发展”时,有显著的正涡度增长,对应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东撤。  相似文献   
29.
利用TBB资料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的分析和描述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利用卫星TBB资料和500 hPa位势高度场资料, 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的北进及南撤特征。结果表明: 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的TBB场呈带状分布, >275K的TBB区随季节的变化从1月至12月表现为先北跳又南落之势, 它与西太副高的北跳和南落同步, 其大值区可以表征西太副高的范围。西太副高脊线(500 hPa上的u=0 线)与TBB大值区轴线的走向基本一致。不同季节可以不同的TBB值来描述西太副高。同时指出, 以TBB大值区所描述的西太副高与雨区的配置较588 gpdm等高线与雨区的配置要好, 并且可以避免588 gpdm等高线所产生的假象。另外, 每3 h TBB场的分析可为暴雨的逐3 h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青藏高原腹地,被誉为“中华水塔”。该地区降水和空中云水资源的分布及变化对中国淡水资源的影响至关重要,且影响着三江源地区及下游的生态系统。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近几十年来三江源地区降水和空中云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特征、降水的影响机制以及未来降水趋势预测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给出了进一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