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1.
随着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也对征地安置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2004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指出征地安置要使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有保障,这是当前我国对征地安置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新的形势下征地安置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的精神。在继续发生大量征地的情况下,广州市如何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贯彻国家新的征地安置精神,保持社会稳定,是广州市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广州市农村展开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文章研究了广州市征地安置现状,并对广州市征地安置改革的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山东胶南地体及其边界断裂五莲:荣成断裂的构造意义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相似文献   
14.
1994年1月17日美国加州北岭地震现场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国家地震局地震专家代表团于北岭地震后赴美进行实地考察的简要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地震序列特征、地震地质背景、震害和预防以及应急等情况。  相似文献   
15.
16.
华北平原沉降地区重力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华北平原沉降带相对于西部太行山区,近几年观测到的重力值相对1989年同期呈上升状态、其中某些地区累计上升量相当大,比如,沧州地区达143×10~(-8)m/s~2,任丘地区103×10~(-8)m/s~2,巨鹿—南宫为(89—103)×10~(-8)m/s~2.对某些地区的重力变化量进行地下水下降量和地面沉降量校正,其校正量可达到变化量的1/3—1/2.校正后的重力值变化幅度减小,但有些异常依然存在.这种较大的剩余变化量,可能含有两个因素:其一可能与华北平原沉降带的继承性下降及某些地区构造断裂活动有关;其二可能是实际地面沉降量比推测的沉降量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双线偏振雷达探测理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刘黎平  王致君 《高原气象》1997,16(1):99-104
在1984~1995年期间,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系统,并首先在国内开展了双线偏振雷达探测理论及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可供雷达气象及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ESR法测定石笋类碳酸盐年代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用ESR方法和U系法对照测定了石笋-Ⅰ的三个层位和一块钙华板的年代;在此基础上又测定出石笋-Ⅱ的五个层位年代,并亦用U系法对它们进行了验证,均取得一致的结果.考虑到次生碳酸盐形成之后,因U系不平衡,其内年剂量是变化的,故在用α能谱仪分析出U含量和234U/238U之后,再用计算机求其平均内年剂量.本文实验表明,用I=Imax[1-e-α/ImaxAD+Q]来描述ESR信号Ⅰ随辐照剂量Q增长的全过程是合理的.当1/Imax较小时,用简单的直线外推即可得到可信的AD值;而当I/Imax较大时,须对-Ln(1-I/Imax)=α/Imax(AD+Q)作线性拟合才能获得合理的AD值.   相似文献   
19.
Albert湖盆作为东非裂谷系重要的裂谷盆地,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前期资料匮乏,制约着Albert盆地的研究进展,目前仍存在着构造活动背景下沉积物响应特征不明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录井、测井及地震地质资料,结合Google Earth对该区盆地结构、湖盆断裂体系和沉积体系开展研究,并深入探讨构造对沉积物分配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Albert湖盆发育非对称式地堑结构,盆地两侧以正断层发育为主,西侧陡,东侧缓;主要为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包括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亚相,湖泊包括滨浅湖及深湖亚相。不同裂谷演化时期,构造对沉积物分配控制作用明显。低扩张阶段南侧断层活动强烈,沉积物主要从北侧入湖,主要发育河流及正常三角洲;初始断裂阶段西北侧断层活动强烈,沉积物从东南侧入湖,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及辫状河三角洲;第2断裂阶段断裂活动基本终止,沉积物从东南、东北两方向入湖,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河流相。湖盆内主要发育同向叠置型和相向平行型2类构造调节带,断层组合样式形成的构造低部位,作为沉积物搬运的有利通道,对沉积物的分配起到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蒋先致  伍志刚 《测绘通报》1995,(1):20-23,51
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平面加密施工控制测量中有关问题的探讨蒋先致,伍志刚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重点调水工程。该工程由19座隧洞、6个泵站、7座渡槽和埋涵、明渠等水工建筑物紧密衔接而成。工程线路全长314.5km,其中隧洞长逾200km,最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