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83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31.
海洋荧光溶解有机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郭卫东  程远月  吴芳 《海洋通报》2007,26(1):98-106
海洋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是海洋有色溶解有机物中可产生荧光的组分,其理化性质对于海洋上层的水色遥感、光化学以及浮游植物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都有重要影响。总结了FDOM的3种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及其特点,重点对其两种主要成分(类腐殖质和类蛋白质荧光物质)的荧光特性、分布变化以及来源、分布变化及其去除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综述,阐述了研究FDOM的海洋学意义,并对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2.
应用均一法、激光拉曼显微探针法研究驼路沟钴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发现其包裹体类型多样,以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富二氧化碳包裹体为主,测得均一温度为220℃~300℃,众值为275℃,成矿流体形成于中低温环境。通过对其他热力学参数计算,确定出驼路沟钴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中低盐度、低密度、弱还原-还原性的特点。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分析表明其与现代海底热液沉积物的流体成分类似,进一步佐证了驼路沟钴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233.
234.
世界银行和WMO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V),同意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中,特别是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ElNino等自然现象研究方面加强合作。这份备忘录由世界银行主管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副行长IanJonhson和WMO秘书长G.O.P.Obasi教授于8月份签订,旨在改进两单位间的战略合作。Obasi说:“这份备忘录的签订,将对世界银行和WMO之间相关计划的协调作出进一步的贡献,从而帮助各国提高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各国可持续发展计划的能力。WMO专家和各国水文气象局全球通信网将在…  相似文献   
235.
张翌  司月芳  曾刚 《热带地理》2021,41(1):167-176
基于经济地理学领域的相关文献,系统梳理并评述了中资企业离岸研发的已有研究进展。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经济地理学在中资企业离岸研发的区位选择、空间组织、行为主体等作用机制及溢出效应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中资企业离岸研发的区位主导因素因东道国特征和企业发展阶段不同而有所侧重,离岸研发的空间组织模式及其知识流动路径因其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地位而呈现差异化特征,其中跨国人员在帮助企业及地区获取其知识溢出并实现技术追赶中发挥重要的“边界扳手”作用;但同时现有研究也存在理论针对性不强、分析手段缺乏、溢出效应重视不够等问题:建议针对中资企业离岸研发活动的特点,从关系、制度、演化的视角入手,建立新的企业离岸研发理论假说。并从创新活动“流的空间”的视角入手,揭示多尺度下中资企业离岸研发空间演化规律;从关系和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入手,厘清不同尺度及多维邻近性视角下中资企业离岸研发区位因子;从中资企业特殊商业文化入手,分析华人华侨、海外人才等行为主体在中资企业离岸研发活动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从创新溢出效应的视角入手,区分中资企业离岸研发活动对母国和东道国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6.
河南舞阳地区赵案庄铁矿床是产于超基性岩中的隐伏矿床。超基性岩侵位于新太古界太华群赵案庄组透辉斜长角闪片麻岩中。矿体呈似层状,具有多层。矿石成分较复杂,主要矿物为磁铁矿、蛇纹石、氟磷灰石等。矿床规模为中等,其成因是与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晚期磷灰石-磁铁矿矿床。在磷灰蛇纹磁铁矿石中选出的锆石样品为变质锆石,利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进行微区原位U_Pb同位素测年,获得不一致线的上交点年龄为(1943±5)Ma(MSWD=2.3)。同时对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研究,表明该年龄代表锆石遭受强烈变质作用的年龄,可以限定矿体形成时代的上限,即矿体形成时代不晚于1943 Ma。超基性岩浆演化晚期,岩浆充填构造裂隙呈透辉石岩脉产出。透辉石脉与矿体同期并且穿切铁山庙组BIF型铁山铁矿。铁山庙组形成时代在2300~2500 Ma之间。透辉石岩脉形成时代不早于该组年龄,可作为赵案庄铁矿床形成时代的下限。赵案庄铁矿床的形成时代为1943~2300 Ma,为古元古代,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岩浆型铁矿床。该成矿地质时代反映了在华北陆块东南缘曾发生过一次地壳扩张和裂陷活动及华北克拉通裂解事件。  相似文献   
237.
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于近几年在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新发现的一个矿床,目前规模已达中型。文章通过对矿区西北部受岩体断裂破碎蚀变带控制的铜矿体中石英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表明铜矿化石英脉中发育气液两相、富气相、含子矿物三相、纯液相和纯气相5类包裹体;气液两相和含子矿物三相流体包裹体的盐度差异明显,但它们的均一温度比较一致(320~440℃),反映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流体不混溶,对成矿起重要作用;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其次为CH4、N2、H2、H2S及烃类。综合流体包裹体研究和矿化、蚀变等地质特征,笔者认为矿区西北部矿化应为与高中温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化,它与区内强烈发育的铜铅锌多金属矽卡岩矿化均为同一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38.
黑龙江乌拉嘎大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乌拉嘎金矿床是受断裂构造和中酸性侵入体联合控制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区内黑龙江群变质岩为成矿提供物源.燕山期花岗斑岩是主要的容矿围岩.深部岩浆源为成矿提供了热动力。矿体受构造引张部位和构造交汇部位控制.在空间上侧伏斜列。矿石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黄铁矿、白铁矿、辉锑矿、自然银等,脉石矿物有玉髓状石英、胶状蛋白石、碳酸盐、冰长石、绢云母、高岭土等;矿石结构主要为胶状结构、细粒状结构和碎裂结构,矿石构造为脉状、网脉状和角砾状构造.矿石的矿物组合和组构均显示典型的低温矿物组合和组构特点。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及少量单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H2O—NaCl体系类型。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1.22%-5.4%NaCl)、低密度(0.88--0.96g/cm^3)的特征,成矿温度为140~220℃,成矿平均压力为23.24MPa,形成深度为2.32km。通过氢、氧同位素分析认为,成矿流体δDSMOW,值为-78.25‰-132.64‰,6moHp值为-3.7‰~6.23‰,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综合研究表明.乌拉嘎金矿属于由中性、近还原和低温流体形成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239.
由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地质勘探程度低,而且研究区已知矿床(点)数目少,利用统计方法的证据权重法不能应用于该地区。为此,将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的基础地质、区域成矿规律、金矿床成矿特征等方面取得的认识建立了一个“专家知识库”,并与“证据权重法”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基于专家证据权重法的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系统。利用该系统对黑龙江省西北部金矿进行预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在黑龙江省西北部进一步找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0.
通过介绍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发现,以及对矿床特征的初步研究,进一步阐明"小岩体成大矿"的地质事实及这一理论对勘查找矿工作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同时阐明该矿床的发现昭示区内该类型矿床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其对东昆仑地区寻找同类矿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