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4篇 |
免费 | 143篇 |
国内免费 | 2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2篇 |
大气科学 | 56篇 |
地球物理 | 114篇 |
地质学 | 546篇 |
海洋学 | 172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37篇 |
自然地理 | 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中国碳酸盐岩大型气田的气源(摘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正> 各国大气田的划分标准不同。中国把探明储量等于或大于300×10~8m~3的气田称为大气田。目前中国发现大气田10个,其中6个(四川盆地的威远、五百梯、卧龙河、磨溪气田,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气田和塔里木盆地的和田河气田)是碳酸盐岩大气田。根据有机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这些储集在碳酸盐岩大气田中的气源都不是自生自储的,而是它源的。威远气田它是中国产层(震旦系灯影组)时代最老的气田,储层厚650m 左右,为一套含藻白云 相似文献
162.
163.
164.
分别采用模式气压场及模式台风场计算气压分布及风速分布,采用地形拟合的sigma坐标水动力方程组及紊流方程建立了潮流、风暴潮耦合模型。三维水动力方程组通过分裂算子法与Casulli半隐式差分格式直接求解。在珠江口的极值流速计算中,先进行了南海北部的潮流、风暴潮耦合模拟,模拟水位与实测值符合较好。以六区域模拟结果为边界,采用嵌套网格方法,在珠江口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潮流、风暴潮耦合模拟。选用1968~1999年共65个影响工程区域的台风过程,计算出珠江口的海域年极值流速序列,分析了该海域多年一遇的极值流速分布。 相似文献
165.
166.
为了建立鲁中地区土壤水分精细化预报模型,利用2010—2013年农田土壤水分自动站逐日资料进行土壤水分年、月变化特征研究,并结合附近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农田蒸散模型为基础,采用逐步回归和曲线估计等方法建立4—6月无降水条件下平原水浇田与山旱田土壤水分1 d、7 d降幅的经验预报模型。结果表明:鲁中地区0~100 cm土壤水分贮存量年变化趋势和0~50 cm基本一致,年最高出现在8月,最低出现在6月,年降幅最大出现在3—6月,易出现干旱。对预报模型进行回代和预报检验结果显示,回代平均相对误差为0.07%,7 d模型和1 d模型滚动预报第7天0~50 cm土壤水分贮存量,绝对误差分别为-0.15和-2.17 mm,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7%和-1.56%,模型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性,预报精度较高,为鲁中地区土壤墒情监测和精细化预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7.
检测与测绘藻类的光导纤维荧光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研制现场探测海洋中各种无机及有机悬浮物质的方法和仪器。近十年多来研制出的各种不同用途的现场荧光计中,光导纤维荧光计是较为先进与实用的。本文介绍的检测与测绘海洋中藻类的光导纤维荧光计是以光导纤维为基础的简单仪器。仪器的激发光以及从海洋中藻类叶绿素发出的荧光都是沿着光导纤维束传播的,而且可以根据检测藻类的需要随时更换激发光波长。它对于海洋中藻类体内叶绿素a的浓度检测下限一般为0 相似文献
168.
通过对三山岛岸段冬夏重复的地形测量和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研究了其地貌特征与地形变化规律、沉积物类型、粒度特征、运移趋势,并探讨了沉积物运移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该岸段可根据1985黄海高程-1.2m(低潮水位)和-6.5m(闭合深度)平面划分为海滩、水下岸坡和浅海陆架三个地貌单元,各地貌单元表层沉积物分布规律与地形变化特征区别显著。其中水下岸坡和浅海陆架地貌单元主要受潮流作用,海滩地貌单元主要受波浪作用。在西向落潮流和西南向潮余流的作用下,水下岸坡地貌单元发育一个中等规模潮流通道-沙脊沉积系统。表层沉积物以向西运移的趋势为主,少数滞留于西部潮流沙脊处,与地形"东侵西淤"的变化规律相符,这些西向运移的沉积物最终离开研究区,补给莱州浅滩。 相似文献
169.
双重孔隙介质中P1波在自由边界上的反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重孔隙介质波动中的体波及P1波在半空间自由透水和不透水边界上的反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求解。通过数值计算,对双重孔隙介质中4种体波的弥散和衰减特性,以及不同边界上反射波振幅反射系数随P1波入射角和频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P1、P2、P3和S波均具有弥散和衰减特性,P1波传播最快而衰减最慢,P3波传播最慢而衰减最快;(2)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P2、P3和S波的振幅反射系数均先增大后减小,反射P1波则先减小后增大,且边界透水条件对反射P2和P3波的振幅反射系数影响显著,对P1和S波的影响较小,但透水和不透水边界下振幅反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趋势一致;(3)反射P2、P3波的振幅反射系数均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且不透水边界下反射P2波的振幅反射系数大于透水边界下的反射系数,而反射P3波则相反;(4)随着频率增大,透水边界下反射P1波的振幅反射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不透水边界下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反射S波的振幅反射系数随频率变化情况则与P1波相反。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