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采用上升单液滴法,进行盐湖卤水中萃取铷的动力学研究,主要考察了比界面积、水相铷浓度和油相(t-BAMBP/磺化煤油)浓度对萃取速率的影响。通过比界面积的研究发现,t-BAMBP萃取铷的过程由界面化学反应和相内化学反应共同控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非线性拟合,得到了萃取体系的动力学方程,R=9.936×10-7[Rb+]1.134[t-BAMBP]2.190,萃取速率对铷的反应级数为a=1.134,对t-BAMBP反应级数b=2.190,实验值和计算值的均方根误差为1.735%。  相似文献   
102.
全球变化背景下景观生态适应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变化包含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等自然、人为及共同作用下引发的转变,是当前景观结构与功能保障面临的主要挑战。景观生态适应性是指景观这一地表镶嵌体吸纳上述影响并维持主要功能的特性,涉及不同景观类型、组成单元及层级在不同时空尺度中的不同程度转变。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切入,以景观系统作为缓解与适应全球变化冲击的主体,整合农业景观、城市景观等相关研究案例,凝练当前景观系统适应全球变化过程的特征为:①由部分因子的绝对主导转向复合因子共同作用;②景观类型内部趋同,景观多样性及独特性降低;③同类景观间功能等级分明、分工明确,跨区域时空联系增强;④不同景观类型间空间边界清晰,过渡带景观功能退化。就当前全球变化议题,建议后续研究应加强:不同景观类型或组成单元的适应能力对比及其不确定性分析;基于景观系统整体健康的适应途径尺度联系解析;多学科、多部门研究在全球变化情景下的有效整合;景观系统适应性或适应能力量化分析方法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3.
高美古与凤凰山水汽含量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北京师范大学研制的IRA-935型红外水汽测量仪对云南丽江高美古天文候选点及昆明凤凰山对比点上空垂直大气水汽积分含量W0的观察结果,给出了两地W0的日变化曲线及分布图,并对全年测量数据的统计结果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4.
GIS支持下区域土地资源分等评价--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大农业的角度出发,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论述了区域土地资源分等评价的方法和步骤.以安徽省为例,选择9个评价因素,在GIS支持下,用限制因素指数和模型进行土地分等评价,从而对研究方法作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5.
研究海洋沉积物中石英颗粒的形态和表面结构能够揭示相应海区所经历的古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为了将此工作更深入进行,特编制了南极石英颗粒表面结构数据库系统,现已收录了南极普里兹湾陆坡区一个柱样的13个层位和长城湾中部一个柱样的6个层位中的石英颗粒的形态和典表面结构资料。  相似文献   
106.
利用地表电阻率校正大地电磁静态偏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大地电磁静态偏移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大量实测资料的处理,提出了一种比传统静态校正方法更有效地压制静态偏移的方法---静态偏移的标定校正法.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岩性测试的电性参数和测点所在位置表层或浅层地层去标定视电阻率曲线的首支,并利用人机交互式可视化静态偏移校正软件去改正视电阻率曲线.经过40多条测线共700多个测点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是目前较理想的静态偏移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07.
从山西测震,前兆资料入手,在核实异常的基础上,总结了1989年以来华北北部4次6级左右地震前的异常,对各次地震前测震和前兆的异常类型,形态,空间分布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这些观测项目的映时震能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和有台网以来的地震目标对晋人蒙交界区的地震活动图象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大多集中在河套断裂的西部和山西断陷带的北部得出晋冀内蒙交界区的地震强化监我应用河套断陷上西部和山西断陷带的北部。最危险的地区可能是大面盆地的南部-忻州、包头-呼和浩特一带。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介绍用单片机实现脉冲周期编码(PTC)的电路,给出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其特点是灵活、简单、可靠,适合用于水下传输多个声遥控指令  相似文献   
110.
页岩气开发水压过程中监测裂缝的空间展布对页岩气稳产高产并指导压裂至关重要。常规的时移地震、井间地震及微震监测不但成本高,监测效果显示周期长,且不能直观展示压裂液的平面和空间形态的动态变化。本试验研究首先对压裂液及压裂液充填的岩样进行了电性测试与分析,发现其具有极低阻与高极化特征,表明可控源电磁法进行页岩压裂过程的动态监测有着良好的电性基础。其次,基于试验区井震资料建立的地电模型,通过改变储层电性进行正演模拟,研究了电场分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瞬变电磁法动态监测的归一化残差电阻率成像方法。最后,以时移电磁长偏移距瞬变电磁阵列法为手段,在我国南方涪陵页岩开发区水平压裂井上进行了连续时域电磁法动态监测试验。通过参研单位高度协同,采取了大功率与数百道阵列观测方式,获取了埋深在2800米处三个压裂段上方地面224个物理点近9个小时的电场时间序列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观测到压裂液引起的电场信号变化。通过残差处理与电阻率成像,获取了储层改造过程的动态图像,结合地震、测井与水平井位的标定,解释了压裂液平面和空间展布,其结果对页岩气有效压裂与安全开采有重要指导意义,展示出连续时域电磁法在页岩气开发的压裂监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