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震源机制解,即对地震矩张量的推断,对于地震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应变地震观测是张量观测,与摆式地震仪的位移矢量观测不同,可以为地震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源.本文讨论用应变地震观测求解震源矩张量的基本原理.在距离震源足够远的地方,地震波可以看成平面波,其性质决定于震源矩张量.假设平面地震波的应变张量可以由震源矩张量通过坐标变换计算得到,就可以通过观测应变地震波求解震源机制.这个假设至少对于双力偶震源机制是成立的.由此可以证明,在理想的无限介质中,只要有两个以上不同地点的应变地震波观测,就可以解出震源矩张量.这为解决震源机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目前的地震矩张量求解方法需要两方面的条件:或者需要很多观测点(例如体波反演),或者需要长周期地震波资料(例如面波反演).这些方法只适用于分析比较大的地震.对于小震,因为通常其震中周围不会有足够多的摆式地震仪观测点观测到其地震波,而地震波周期又短,难以利用传统方法给出可靠的震源机制解,所以只需少数观测点就能求解震源矩张量的新方法特别有意义.用应变地震观测求解震源机制,可以给出更为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62.
通过共同观测远震面波,可以用地震仪标定钻孔应变仪。其基本思路是先用勒夫波标定剪应变灵敏系数B值,再用瑞利波标定面应变灵敏系数A值。但用不同远震的面波标定出的B值和A值差别较大。为此,引入效度来表示所用地震的面波能够准确地标定出B值和A值的程度,用效度最高的标定值作为最终标定值。用该方法标定仁和地震台的钻孔应变仪,得到A=0.36,效度为-0.71;B=0.73,效度为-0.92。  相似文献   
63.
童丽萍  唐磊    王文华 《世界地震工程》2019,35(2):147-156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嵩岳寺塔在多遇、设防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及最不利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结构安全动态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质量和刚度关于中轴面呈对称分布,塔身结构整体性较好。地震作用下,结构呈现一阶弯曲变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鞭梢效应。1层塔身的变形最为严重,是结构的薄弱环节。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塔身开始进入弹塑性状态,其他情况下仍处于弹性状态。结构承压性能较好,但门洞顶部的水平抗拉承载力存在一定不足,7层以下塔身外侧的竖向抗拉承载力存在一定不足,12层以下塔身中轴面附近的抗剪承载力存在一定不足,且门洞顶部受剪最严重。  相似文献   
64.
2005年贵州省主要气象灾害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磊 《贵州气象》2006,30(6):26-27
该文对贵州省2005年气候特点作了气象灾害的种类、时间、特点及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对较为严重的灾害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个例。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比仁和台地震仪与钻孔应变仪观测曲线,采用滑动分析方法计算多个近震Pg波速度,综合考虑反射波影响和测定效度,最终测得仁和台近震Pg波速度为5.98 km/s,该值与云南2015地壳速度模型的上地壳P波速度很接近。本文工作表明,准确标定后的钻孔应变仪可以作为测震仪器使用,以弥补地震仪在观测低频事件时的不足。  相似文献   
66.
67.
小型水坝随着服役时间的增长,其面临的安全、经济和生态方面问题日益突出,针对一些修复价值较低的病险水坝,实施降等或报废拆除已成为一种综合最佳的管理措施。拆坝后,原库区大量淤沙无控释放将改变原有河道形态,对水生生物栖息地造成影响。为预测拆坝后河道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以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内的西河水坝为研究对象,建立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分别研究了拆坝后水沙输运造成的短期和长期河床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拆坝后短期内,坝址上游主河道发生了强烈的冲刷下切,且水库淤沙前缘部分出现了显著的淤积抬高,相比而言,坝址下游河床变化并不明显,只有坝下河段及河口附近出现较显著的泥沙淤积;在拆坝后长期的河床演变过程中,坝址上下游河道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刷下切,拆坝2年后下游河床逐渐趋于稳定,而上游主河道由冲刷下切转化为冲淤交替的演变趋势,河床形态不断调整变化。本研究可为病险坝和小水电报废拆坝后的河道治理、水生生物栖息地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8.
用小波方法系统检验强震“前驱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山东省泰安台观测精度达10-9量级的钻孔体应变仪观测资料,深入分析了2001—2005年Ms≥7.5强远震前应变变化,对“前驱波”进行了客观、系统的检验.用高通滤波消除了周期大于128min的固体潮汐影响,然后用回归分析方法消除了气压的干扰.用小波变换方法将2—128min信号分解到6个不同频段进行分析.小波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取出信号中微弱变化信息.根据小波变换提取的类似“前驱波”基本特征,提出了“超限率”方法,并对这种波形是否普遍存在进行了检验.该方法将单位时间内超过标准差的数据个数定义为单个超限率,类似“前驱波”波形存在时段内的超限率将高于正常时段.据此得出震前30天的超限率时间序列.用直线拟合该序列,最后对直线斜率进行统计分析.用超限率方法分析了所有小波分解的细节部分,得出了超限率时间序列的回归直线斜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分析其正负比.这3项统计数据显示,强远震前15天之内不能普遍检测到“前驱波”.   相似文献   
69.
用小波-超限率分析提取宁陕台汶川地震体应变异常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姑咱台观测的汶川地震应变异常变得越来越显著.同时,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另一端,原来不好判别的宁陕台钻孔体应变观测异常也逐渐清晰起来.利用小波分解和改进的超限率分析方法,可以将细微的地震异常变化精细地提取出来.一般地,小波分解得到的某个带通信号,可以分为正常背景和异常"坏点"两部分.通过对这两部分界线划分的研究,找到了客观、惟一确定超限率分析的阈值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沿整个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带,应变异常影响范围比我们以前知道的大很多;特别是,这种异常变化明显受固体潮影响,这对进一步揭示其机制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0.
郭岗铁矿位于南秦岭褶皱带东段,属于隐伏型铁矿床.目前已发现的2个工业铁矿体Ⅰ和Ⅱ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垂向相距约25 m,赋矿围岩为泥盆系南湾组.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矿石构造为块状和条带状构造等.矿床具典型的地层控制特征.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揭示其盆地沉积属于活动陆缘沉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还证明含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华北板块上地壳.郭岗铁矿床成因属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