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7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1IntroductionFormationwaterisanimportantmediumforhydrocarbongenerationandmigration .Thelong termcontactofformationwaterswithoilandgasmustleavesomeorganiccomponentsintheforma tionwaters.Ofcourse,thechemicalcompositionofformationwater (i.e.,oilfieldwater)iscloselyrelatedtotheformationofoilandgasreservoirs (Collins,1 975) .Since 1 970smanyscholarsbothathomeandabroadhavecenteredonthestudyofthecharacteristicsofformationwatersthemselves(Collins,1 975;LiuChongxi,1 988;HuangFutangetal.,1 993 ;GaoX…  相似文献   
32.
在金羊盆地SZK02钻孔中,相继发现4件岩心样品有油气显示,对该井已发现的油砂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了分析测试。荧光薄片鉴定显示,岩石粒间普遍被油质沥青浸染,油砂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总体表现为正构烷烃丰富、姥植比高、重排藿烷和重排甾烷含量高,指示为偏氧化性的湖沼相沉积环境,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依据生物标志物特征,油砂可分为2种类型:Ⅰ类油砂位于SZK02井较浅部,以高重排补身烷、Ts、C30重排藿烷及未知结构的C30-早洗脱重排藿烷的组合为特征;Ⅱ类油砂位于SZK02井较深部,以较高含量的8β-升补身烷、相对低的Ts/Tm值,五环三萜烷中C30藿烷为主峰的组合为特征。初步的油源对比结果认为,其来源于2种不同类型的烃源岩贡献。  相似文献   
33.
三联苯(TrP)广泛分布于石油和沉积有机质中,是重要的多环芳烃化合物。本文采用标样共注,对鄂尔多斯盆地和准噶尔盆地25件煤样中三联苯系列化合物进行了准确鉴定,确定了该系列在HP-5MS色谱柱上的出峰顺序为邻位三联苯(o-TrP)、间位三联苯(m-TrP)、对位三联苯(p-TrP),并精确计算了各异构体在色谱柱上的标准保留指数。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各异构体结构进行了优化,并获得一系列的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其热稳定性顺序:p-TrP> m-TrP> o-TrP,厘定了分子结构变形的程度大小:o-TrP> m-TrP> p-TrP,认为各异构体之间的热稳定性差异是由空间位阻效应大小不同导致的。初步建立了三联苯相关成熟度参数TrP1 (TrP1=p-TrP/o-TrP)和TrP2(TrP2=(m-TrP+p-TrP)/o-TrP)与镜质组反射率(Ro)的换算关系式:Rc(%)=1.52×(TrP1/100)+0.53 (Ro> 0.4%)和Rc (%)=0.64×TrP2/100+0.52 (Ro> 0.4%)。本研究还发现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对沉积有机质...  相似文献   
34.
35.
柯克亚凝析油气藏的油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柯克亚原油成因复杂。笔者重点解剖了塔西南地区两套烃源岩侏罗系和二叠系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并厘定了区分两套烃源岩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全面研究了柯克亚原油中生物标志物,认为柯克亚原油主要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同时原油中检测出微量的二萜类化合物,表明侏罗系烃源岩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6.
燕辽裂陷带辽西拗陷多口钻井钻遇油气显示,使得该地区中-新元古界的古老海相地层再次成为油气勘探及研究的焦点.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辽凌地1井中元古界高于庄组岩心样品开展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据此分析了其生源信息、沉积环境及生烃潜力.综合分析认为,辽凌地1井高于庄组属于差-中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Ⅱ1型,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已大量生排烃.高于庄组烃源岩饱和烃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呈前单峰型,主峰碳多为nC17,具有C27规则甾烷优势,指示其母质输入以低等生物为主.综合萜烷类化合物分布特征,推测高于庄组生源主要为低等菌藻类.另外,较高的伽马蜡烷含量、较低的Pr/Ph比值,反映出高于庄组烃源岩主体形成于咸水还原环境,个别层位可能为强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37.

贵州黔东断裂坳陷带是我国重要的锰矿成矿区,发育了新元古代大塘坡早期富锰黑色页岩。一般认为,锰矿是氧化环境下沉积的MnO2在早成岩过程中与有机质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的;但最近研究显示,也有可能直接从缺氧海水中沉淀而成。本文对贵州省松桃县西溪堡锰矿区大塘坡组一段含锰岩系和大塘坡锰矿区铁矿坪锰矿床的大塘坡组一段含锰岩系中的样品,采用总有机碳、总硫、显微镜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大塘坡组一段的沉积环境,为锰矿成因提供新的线索。本研究分别提取和测试了碳酸盐矿物和残余物(主要为粘土矿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含量后发现,去除碳酸盐矿物后余样Sr/Ba比值为0.06~0.19、B/Ga比值为1.44~5.01,碳酸盐矿物成分中Y/Ho比值为16.18~29.78,均指示锰矿层沉积于Sturtian冰期后冰川消融而成的淡水—半咸水的环境。锰矿的稀土总量高,类似于大洋铁锰氧化壳的“帽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Ce/Ce*正异常;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双原子比U/Th比值为0.16~0.35、V/Cr比值主要为0.35~5.84、Ni/Co比值介于0.64~12.45。这些值中绝大部分都低于氧化—还原临界值,表明西溪堡和铁矿坪含锰岩系都沉积于氧化环境。于是,锰以氧化态形式(锰氧化物)从水沉淀下来,后期在成岩过程中被还原而形成碳酸锰矿床。

  相似文献   
38.
如何利用有限的烃源岩样品的实验分析数据和地质资料尽可能地提高烃源岩评价和预测的精度,是当今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采用层序地层学与油气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非洲尼日尔Termit盆地基于层序地层格架下,上白垩统Yogou组烃源岩空间分布特征及有机质地球化学性质,初步展示了层序地层格架下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的方法、应用效果及优势.Termit盆地上白垩统Yogou组海相泥页岩是该盆地主要的烃源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YSQ1、YSQ2和YSQ3共3个三级层序.根据层序/体系域发育特征、岩性录井和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识别出外陆棚、内陆棚、三角洲、滨岸相泥岩及煤/炭质泥岩共5种不同沉积类型的烃源岩,不同层序与体系域具有不同的烃源岩纵向叠置关系和横向分布特征.不同类型的烃源岩有机质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性质:外陆棚和内陆棚泥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好,有机质生物来源中,低等水生生物贡献高,沉积于偏还原的沉积环境.滨岸和三角洲相泥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来源的双重贡献,沉积于偏氧化的沉积环境.三级层序或其体系域控制下的沉积相分布和演化导致不同类型烃源岩的发育和横向分布特征,同一沉积相类型的烃源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与传统的以组、段为单元的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相比,层序地层格架下的烃源岩评价可以刻画不同层序、不同体系域和沉积相带烃源岩有机质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提高资源评价和油-源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39.
采用储层流体包裹体、固体沥青有机岩石学与^13C—NMR(CP/MAS)谱分析,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对川东北普光地区油气成藏历史进行了分析.根据固体沥青包裹体特征、储层固体沥青双反射和高芳碳率特征,证实了川东北长兴.飞仙关组储层固体沥青的为高演化阶段的原油裂解形成的焦沥青,天然气具有原油裂解成因.通过单井热史、生烃史的盆地模拟,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及构造演化历史分析,本人认为川东北飞仙关组天然气藏经历了三期的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油气充注发生于185~180Ma的早侏罗世中晚期,主要是下志留统烃源岩的大量生烃,对应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在80~110℃,代表了燕山早期阶段初始油藏的形成过程:第二期油气充注在165~138Ma,代表了燕山中期快速沉降阶段二叠系烃源岩大量生油阶段的油气充注过程,对应充注温度在120—155℃;第三期油气充注发生在110-65Ma,主要代表了储层原油裂解生气过程,对应充注温度160—210℃.喜马拉雅期的调整改造造就了现今气田的分布面貌.  相似文献   
40.
西藏羌塘盆地上侏罗统索瓦组油藏发现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易卓  赵珍  吴珍汉  唐友军 《地质论评》2020,66(5):1230-1240
在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发现规模较大的上侏罗统索瓦组油藏带,主要分布在双湖南、鸭湖、才多茶卡及阿木错一带。利用抽提、分离、GC—MS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详细分析了油苗的族组分、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以及成熟度。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分析表明油藏中有机质沉积环境为具有一定盐度的还原性较强的环境,其中,才多茶卡油藏有机质的来源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而双湖南、鸭湖油藏有机质来源则具有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共同输入;阿木错油藏中有机质以陆源有机质的贡献为主。成熟度参数分析显示油藏样品有机质热演化已达到低成熟—成熟阶段,说明烃源岩的成熟度均已达到生油门限,暗示这些烃源岩曾经有过一定规模的生烃。双湖地区古油藏普遍受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构造影响,而位于逆冲推覆构造根带的北羌塘地块索瓦组地层出露较好且具有良好圈闭条件。因此,双湖地区索瓦组古油藏的发现及地球化学特征对于北羌塘盆地上侏罗统油气资源的勘探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