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3 毫秒
61.
新疆北部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野外露头、钻井地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讨论了新疆北部石炭纪的岩相古地理环境。野外露头、钻井资料的沉积建造、沉积相分布及古生物组合特征综合表明,新疆北部石炭纪古地理总体特征表现为由早石炭世的深海-半深海相、浅海相向晚石炭世的浅海相、海陆过渡相及陆相演化的趋势。岩石组合类型由早石炭世的活动陆缘型岛弧火山岩、深海复理石及海相碳酸盐岩向晚石炭世的裂谷型火山岩、陆相碎屑岩、海相碎屑岩及海相碳酸盐岩过渡。早、晚石炭世不同地区的古地理及其相应的岩石组合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2.
重庆凉风垭飞仙关组风暴流沉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熙盛  唐勇 《沉积学报》1990,8(3):121-127
本文根据重庆中梁山凉风垭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中风暴岩的特征,讨论了在风暴作用下的沉积环境中形成一系列独特的沉积物类型和沉积标志。一个完整的风暴流沉积序列,由底部、中部和顶部三个部分六个层段组成。并根据剖面上各单元风暴层各层段发育程度和滞留砾石特点不同,划分出原地型滞留砾石近积风暴岩、异地型滞留砾石近积风暴岩和迭加型近积风暴岩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63.
邓敏  程锦翔  唐勇  付国斌  王正和  冯伟明  李嵘 《地质论评》2024,70(2):2024020016-2024020016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之后发育一套连续稳定的碎屑岩沉积。笔者等通过XRD、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手段针对其中的细粒沉积岩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其结果对恢复准东地区晚石炭世源区风化特征、古气候、判断其源岩性质及源区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巴山组—石钱滩组泥岩具有低石英含量特点,其中巴山组泥岩黏土含量稍高,而石钱滩组泥岩中长石含量高,两者黏土成份均为蒙脱石(>99%),反映了干燥、寒冷的气候特征且沉积介质长期为碱性;CIA结果显示巴山组—石钱滩组时期经历了中等—弱化学风化作用,并具有干湿交替气候变化特征;主微量元素及相关判别图解显示巴山组—石钱滩组泥岩的源岩多以偏中性的长英质火山岩为主,少量中基性及少量偏酸性的火山岩物源,并且多数为未分异的弧;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沉积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背景,结合石钱滩组碎屑锆石峰值年龄及主要物源区分析认为,野马泉地体与其南部的准噶尔地体东北缘于335 Ma左右开始由俯冲转变为碰撞造山。  相似文献   
64.
孙军  刘云龙  唐勇 《矿物学报》2020,40(3):323-329
贵州晴隆沙子矿床是近年来我国的发现1处大型独立钪矿床,本文对矿区新鲜玄武岩、风化玄武岩及矿化红土中磁铁矿铁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鲜玄武岩和风化玄武岩的w(Fe2O3)分别变化在15.41%~15.51%和14.60%~15.12%的范围内,而磁铁矿δ56F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3‰~0.29‰和0.02‰~0.07‰。红土具有最高的铁含量,w(Fe2O3)在23.53%~28.95%的范围内,但δ56Fe与风化玄武岩相差不大,变化范围在-0.09‰~0.03‰之间。风化玄武岩和红土中铁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与单斜辉石的水解有关。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沙子钪矿的成因与峨眉山玄武岩的深部原位水解和地表风化淋滤有关。  相似文献   
65.
利用"RQV-快速内冷淬火"(或称之为"外加热冷封式")高温高压实验装置,实验研究了1kbar、800℃条件下12个REE+Y在富磷过铝质熔体/含水流体相间的分配,并利用EMP、LA-ICPMS和ICP-MS分析技术分别测定了实验初始物、实验产物玻璃中主要化学组成以及熔体相和流体相中REE含量。实验结果表明,REE元素(La,Nd,Sm,Eu,Gd,Tb,Dy,Ho,Er,Tm,Yb和Lu)在流体/熔体相间的分配系数(Dfluid/melt)在(0.1~19.9)×10-4范围,DfYluid/melt在(0.2~7.8)×10-4范围,指示REE和Y强烈趋向于在熔体中富集。REE在流体/熔体相间的分配系数(Dfluid/melt)与体系中P2O5含量变化呈近抛物线状分布,其最大值对应于残余熔体中w(P2O5)为1.44%处。REE在流体/熔体相间的分配系数(Dfluid/melt)随REE的原子序数增大而逐渐降低,构成右倾的平滑曲线,总体上显示出DLREE>DMREE>DHREE的趋势。Y与Ho在流体/熔体相间分配系数的比值(DY/DHo)约为1(0.91~1.28),不随体系中P2O5变化而变化的特征。上述特征表明熔体-流体作用不会导致Y-Ho及REE间的分异,因此,可推断熔体-流体作用过程不可能是过铝质岩浆体系中产生稀土"四重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66.
新疆阿尔泰是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重要产区,长期开采使其面临资源枯竭,加之传统物理找矿方法的局限性,迫切需求实现找矿方法创新和找矿突破。与稀有金属成矿有关的过铝质岩石通常以富P为特征,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阿尔泰地区二叠纪和三叠纪4类伟晶岩中碱性长石的P_2O_5含量,并对P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统计,以验证前人提出的找矿指标并圈定找矿靶区。结果表明,贫瘠伟晶岩P含量普遍较低(P_2O_50.1%),而复杂矿化伟晶岩的P含量普遍较高(P_2O_5≥0.1%),符合前人提出的碱性长石中P_2O_5含量高于0.1%可作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找矿指标。二叠纪和三叠纪矿化伟晶岩的P含量对比发现,前者P含量普遍较低,其成矿潜力较为有限;而三叠纪的青河-哈龙成矿亚带中的伟晶岩中的P含量普遍较高,其中的可可托海-喀拉额尔齐斯河上游一带应是稀有金属找矿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6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成藏演化的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是叠合盆地“多源多期”油气成藏的一个典型实例。本文通过对油气运聚过程中的“化石”记录——包裹体进行研究,采用储层游离烃和包裹体烃成分对比分析,有机包裹体光性特征鉴别,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地层埋藏-热史,以及有机包裹体红外光谱特征分析,确定了油气来源与成藏期次。再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和构造发育史,恢复了复杂的油气成藏演化过程:①中晚二叠世,下二叠统佳木河组烃源油沿断裂和输导层运移至石炭系-二叠系圈闭中聚集;②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油沿断裂、不整合和输导层运移,在二叠系-三叠系的各套储层中聚集;⑧早白垩世至今,佳木河组的天然气,以及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油推动早期的原生油藏向上倾方向运聚。  相似文献   
68.
利用JL-3600t压机实验研究了800MPa、不同温度条件下泥质岩部分熔融过程,利用EMPA和LA-ICPMS分别测定了熔体相和残留相中主要化学组成以及微量元素(包括REE)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泥质岩低程度部分熔融(〈25%)形成的熔体中REE含量分布于308.8-3565μg/g较大范围内,显示较大的不均匀性,其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显示弱的M型REE“四分组效应”,而残留相矿物石榴子石中REE含量变化于167.5—1008μg/g范围,也显示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其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显示明显的W型REE“四分组效应”,尤以第一段La-Nd最为显著;随着部分熔融程度的增加(〉30%),其形成的熔体中REE集中在523.2—1130μg/g范围,残留相石榴子石中BEE集中在288.6—512.7μg/g范围,均显示相对均匀;熔体相和残留相石榴子石矿物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不发育REE“四分组效应”。实验前后Cl质量平衡计算的结果表明该实验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岩浆挥发分相。上述特征表明S型花岗岩中的REE“四分组效应”现象很可能与泥质岩低程度部分熔融具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69.
普朗斑岩铜矿床位于云南滇西北中甸岛弧带,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少数几个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外地质学家和矿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角度,获得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盐度、成分等物理化学特征,并结合矿床地质的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演化及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70.
油气储层自生高岭石发育特点及其对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砂岩油气储层为例,在野外与岩芯观测的基础之上,通过显微和扫描电镜鉴定,并结合粉末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有大量自生高岭石发育于储层长石溶蚀后的孔隙中,可以很少或大量原地沉淀,使得储层物性变好或变差。这些自生高岭石是含油气酸性流体与砂岩中碱性长石发生水岩反应的产物,在油源断裂附近的中粒一中粗粒砂岩层中,含油气流体活动强度大、渗流速度较高,高岭石易于迁移至别处.储层物性得到改善.反之高岭石则倾向于原地沉淀.储层物性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