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大型结构地震反应值模拟中的波动输入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解耦的时域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在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大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日趋成熟。为完善其中的波动输入技术,本提出 了一种波动输入时步数值模拟的简便方法,替换对自由场的频域计算,从而使结构反应分析可以完全通过时步数值模拟实现。同时,通过数值实现,对这一实施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In linear elastic medium,motion equation for lumped-mass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wave motion is expressed as(LIAO,2002)∑=+lililii ttGtM)()()(FUU&&(1)where Mi is lumped-mass at node i,Gil is stiffness coefficient of node i with respect to node l,üi(t)is acceleration vectors at node i,Ul(t)is displacement vectors at node l,Fi(t)is the external nodal force vectors acting at node i.If acceleration vectorsüi(t),displacement vectors Ul(t)and the external nodal force vectors…  相似文献   
13.
地震波斜入射情形下水平成层半空间自由场的时域计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应用有限元模拟地震工程中的波动散射问题时,为了计算边界节点的运动和实现波动能量的输入,必须首先确定边界节点的内行波场即背景水平成层半空间的自由场。利用显式有限差分法的内节点位移计算公式和基于水平成层介质波动传播特点建立的相邻节点间自由场运动的关系式,给出了计算水平成层半空间自由场的时城方程(以入射侧边界节点为例)。本方法是显式有限元意义上的数值精确解,可应用于近场波动数值模拟中内行波场与散射波场的时城同步模拟。  相似文献   
14.
气枪震源地震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迄今为止,人类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组成和演化的知识仍主要来源于人们从天然地震引起的地震波中获取的信息.尽管天然地震能量大、探测范围广,但其发生的频率低、位置不确定、定位精度差,因此利用天然地震探测地球内部精度相当低.与天然地震相比,人工震源的位置及激发时间可以精确控制且重复性好,因此具有很高的探测精度.但常用的人工震源(如爆破震源、电火花震源、锤击震源及列车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区间直觉模糊数的地震应急服务点选址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应急物资储备服务点选址是地震应急救援决策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地震应急服务点选址问题的不确定性,介绍了直觉模糊数和区间直觉模糊数的概念,在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定义了区间直觉模糊数的得分函数和精确函数,进而提出了基于得分函数和精确函数的区间直觉模糊数的排序规则;行车时间受诸多因素影响,将行车时间看成区间直觉模糊信息,构建了约束中含有区间直觉模糊参数的地震应急服务点选址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直觉模糊数排序规则的模型算法,可得到地震应急服务点最优选址方案。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17.
汶川强余震流动观测与典型余震记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大陆的固定强震动台网获得了大批的主震加速度记录,中国地震局同时迅速组织开展了余震强震动流动观测任务.通过结合汶川地震余震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此次流动观测沿龙门山断裂附近布设了59台强震动仪器,观测期间发生了超过万余次的余震,并获得了3000多组3分量的强余震记录.本文选取了4次震级为6.0左右的较强余震中获取的强震动记录进行简要谱分析及衰减关系对比,旨在为进一步结合主震记录,研究近场地震动特性、地震动衰减规律等地震工程相关的科研工作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最后本文针对此次流动观测部分记录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初步探讨,给出了两种解释原因.汶川地震的流动观测充分表明,在大地震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开展强震动流动观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滦县ML=4.8地震的局部多台数字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测定,2004年1月20日16时34分11.9秒在滦县发生了ML=4.8的地震,震中位于东经118.77 °,北纬39.71°,震源深度H=10km.尽管地震造成的破坏轻微,但有感范围较大,在秦皇岛市、青龙县、北京市、廊坊市、天津市等地均有震感.这次地震使震中及其附近地区的5台数字强震仪触发,记录了5组3分量数字加速度记录.本文对这次地震事件、地震地质概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就台站(阵)基本背景资料、数字强震仪主要技术指标作了详细说明.最后,对获取的15条数字加速度记录作了初步处理分析,如基线校正、加速度峰值计算、傅里叶谱及反应谱计算等.  相似文献   
19.
强震动作用下场地土的非线性对地震动反应特征影响明显。场地土的非线性效应首先是由岩土工程学家在室内试验中发现的,继而地震学家在强震动记录分析中亦发现了场地土的非线性效应。一般来讲,随着地震动输入强度增加,场地土非线性效应越明显。但对于不同场地类型,相同地震动水平作用下,场地土非线性效应是不同的。针对这一问题,选择了几个典型场地,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分析了不同地震动强度作用下各类场地土的非线性效应,并提出了一种以场地等效剪切波速随地震动输入水平变化为依据的场地土非线性效应确定方法,且定义当等效剪切波速变化率不足20%时,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可不计入场地土的非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汶川MS8.0地震中, 固定和流动地形影响台阵记录到大量主余震记录, 本文通过对其均方根加速度、 相对持时、 频谱等要素进行分析, 讨论了山体地形效应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对于自贡西山公园地形台阵各测点的分析结果显示: 该台阵山脚基岩位置地震动的均方根加速度和相对持时明显低于山体周边土层场地和山体基岩测点; 随着高程的增加, 山体基岩测点的均方根加速度逐渐变大, 相对持时则变化不大, 傅里叶谱形状也大体一致, 在2.0—5.0 Hz频段内有所放大; 山体周边土层场地和山体地形对于相同地震动输入中不同频段内地震动能量的放大水平不同, 从而导致二者的地表地震动强度产生显著差异, 且前者对地震动持时的增加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