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洗马林断裂为洗马林-水泉断裂的西北段,是洋河盆地北缘断裂带的组成断裂之一,位于张家口-渤海断裂构造带与山西断陷盆地带的复合部位,其构造几何和变形特征是研究两大构造带相互作用的良好素材。文中采用地质地貌调查和地球物理探测等手段对该断裂进行探查和研究,阐述了断裂的几何展布、构造特征与活动性,分析了其与邻近断裂的构造关系,讨论了其在洋河盆地北缘断裂带中的变形转换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洗马林断裂是1条以走滑为主、兼具逆冲的断裂,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和全新世期间的垂直滑动速率分别为0.17mm/a和0.25~0.38mm/a,水平滑动速率为0.58~0.67mm/a和0.50mm/a。断裂由NW向的主体断层和NE向的次级断层交替组合形成,NW向断层表现为高角度逆左旋走滑,NE向断层显示出正断活动,2组构造具有特定的构造几何关系,运动方式和变形特征相互匹配;在洋河盆地北缘断裂带的活动过程中,NW向的洗马林断裂起到了类似转换断层的变形转换与应力传递作用,其左旋走滑活动使得两端的NE向正断层活动得以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12.
阐述张家口市尚义M_S 4.0地震构造背景、地震活动特征,总结地震应急调查成果,介绍极震区震感现象和分布范围。通过对地震现场调查点和电话调查点的烈度评定,确定极震区的影响烈度为Ⅴ度,圈定地震等烈度分布区域,同时修正观测仪器震中位置。结合本次地震的宏观烈度分布、震源机制和震区卫星影像的线性构造解释等资料,讨论本次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13.
张家口断裂第四纪构造变形与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本文根据野外详实资料对张家口断裂的构造变形和活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断裂由西、中、东3段组成,各段多由北西向和近东西向2组多条次级断层组成,总体呈北西西走向展布,长达70km,控制着张家口及附近的第四纪构造演化和地貌发育;北西向断层构成断裂的主体,为高角度的逆(或正)走滑断层,近东西向断层较短,表现为正倾滑,第四纪期间2组断层持续活动,以脆性变形为特征;断裂端部段落与北东向断裂交汇,活动性较弱,构造表现不甚清楚,中部段落活动强烈,晚更新世以来单条断层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大于0.07—0.30mm/a,总的垂直活动速率可能达到1.33mm/a。  相似文献   
14.
新保安—沙城断裂带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量断裂带土壤气浓度变化, 是监测断裂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4年5月, 我们在怀来地区新保安-沙城断裂测量了断层土壤气H2、 He、 CO2、 Rn、 Hg浓度以及CO2、 Rn、 Hg的通量。 测量结果显示: H2、 He、 CO2、 Rn、 Hg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 H2: (0.4~34.2)×10-6、 He: (2.8~7)×10-6、 CO2: (0.051~1.19)%、 Rn: (0.31~18.22) kBq/m3、 Hg: (2~54) ng/m3。 土壤气H2和Rn是揭示断层位置的有效参数之一, 在断层附近以及有陡坎的地区有明显高值异常。 通过对怀来地区新保安-沙城断裂土壤气浓度及通量地球化学研究初步确定断裂带有较高的脱气强度, 与此区域地震活动性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朱自玺  艾敬贤  周月玲 《气象》1982,8(12):18-20
不同产量水平下作物耗水量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亦有明显的差异。本文分析几种作物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全生育期及最大耗水期、关键需水期的耗水量,进而提出相应的降水指标,作为气候分析的基础。 所谓作物耗水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耕作条件下,作物为完成正常生长发育并形成一定产量所需消耗的水量(包括叶面蒸腾,棵间蒸发)。由于各地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和探测资料对万全断裂的几何结构和构造活动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是洋河盆地北缘断裂带的组成断裂之一,由南、北两段斜列组成,呈北东-北北东走向展布,为正断层,长约15km;断裂在第四纪期间持续活动,控制着附近地区的构造演化和地貌发育:西北侧中生代地层抬升,形成低山丘陵;东南侧地块下降,接受第四纪堆积,构成山间盆地;晚更新世以来单条断层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大于0.03—0.3mm/a。  相似文献   
18.
唐山丰南M4.1级地震强震记录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10年4月9日唐山丰南发生M4.1级地震,津冀地区共有36个强震台站获取到强震记录,记录的最大加速度为58.92cm/s2,通过对比强震记录的峰值,发现该地震竖向峰值比水平向大,在三个分量上加速度傅氏谱谱型以多峰为主。通过对强震记录频谱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随着震中距的增大,反应谱高频成分衰减快于低频成分,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比值与常规认为的1/2—2/3差别较大。通过对本次强震动记录反应谱标定并结合唐山地区3.5级以上地震记录,获得唐山地区土层场地反应谱谱型参数。  相似文献   
19.
从余震序列分布、震源机制、断裂构造、地震烈度和发震构造,简要论述九寨沟MS7.0地震及构造背景,在此基础上,整理此次地震198条强震动记录,分析强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布特征(衰减规律)及构造影响因素,发现峰值加速度在发震断层两侧的衰减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其中NE向衰减缓慢,SW向衰减迅速,该现象不仅与发震断层的倾向、倾角有关,还与不同构造块体的介质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应力、应变或地震活动会打破地壳中流体原有的水-岩平衡状态,引起地下流体化学组分和同位素的变化。根据河北何家庄流体观测井氢氧同位素和离子化学组分测试结果,分析了该井的地球化学特征及与构造活动的关系。由氢氧同位素结果及高程效应,判定井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沿断裂裂隙渗入,深循环后温度增加,经溶滤作用等形成热水;按照舒卡列夫分类法,何家庄井水为Cl-Na.Ca型。受2015年9月14日昌黎M4.2地震的影响,区域应力变化使井孔断裂岩石裂隙增大,深部热水上涌,引起何家庄井水离子组分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等发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何家庄井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为井孔附近断裂构造活动和地震前兆异常分析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