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9篇
  198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渤海湾石油平台污损生物的群落种类组成及其演变规律,分析了污损生物对石油平台的危害,并总结了石油平台污损生物防除的措施。  相似文献   
22.
在模拟生态环境条件下研究了铜(Cu2+)、镉(Cd2+)和锌(Zn2+)3种重金属离子对2种海洋饵料微藻(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和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8701))的急性毒性效应,分析其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并利用透射电镜对微藻亚显微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在实验浓度范围内,2种微藻的种群增长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急性胁迫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微藻的相对增长率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通过比较2种微藻的48hEC50和96h-EC50发现: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程度为Cu2+Cd2+Zn2+,等鞭金藻8701对重金属胁迫的敏感性高于青岛大扁藻。2种微藻的亚显微结构观察显示,二者的膜结构及细胞核对Cu2+胁迫并不太敏感;与对照组相比等鞭金藻8701的色素体及贮能物质受影响较严重,而青岛大扁藻的叶绿体及淀粉粒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3.
2013-06~07??????????3?????????????С??????????п???????У???????????????????????????????????????????????????????????????????????????????????????????????????????????(ETAS???)??????????????????????崥???????????????й???????????????????  相似文献   
24.
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觉民等首先提出了改变小麦品种播种期、播种地获得雄性不育,用于生产杂交种的方法,并在贵农14中找到不育株,育成ES-3、ES-4、ES-5,从小偃、栽培二粒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中,获得一批不育株,育成一系列光温敏不育系。谭昌华等从栽培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中,获得不育株,育成温光型雄性不育小麦CA9S,  相似文献   
25.
许江  程亮  魏仁忠  彭守建  周斌  杨海林 《岩土力学》2022,43(6):1423-1433
为了进一步探究突出煤−瓦斯两相流在不同巷道布置方式下的动力学行为,利用多场耦合煤矿动力灾害大型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了T型巷道布置方式下的煤与瓦斯突出试验,得出了两相流运移过程中冲击力与静压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直线主巷内冲击力随时间呈多峰值震荡衰减趋势,体现了突出过程的脉冲特性,且距突出口越近,冲击力震荡次数越多;分岔两侧支巷内冲击力突出前期呈现两种演化趋势,其一是迅速增大至峰值后缓慢下降,其二是缓慢增大后缓慢下降;距分岔结构中心左侧1 500 mm处出现了较大冲击力值,出现重度危险区域,而右侧则在距500 mm和1 900 mm处。利用突出运移动态图像将整个过程分为单相气流和两相流两个阶段,单相气流阶段中分岔后支巷的冲击力就迅速上升至峰值,而在两相流阶段分岔前主巷的冲击力上升至最高值,存在分岔后冲击力峰值高于分岔前的现象。突出过程中,巷道壁面上静压值总体偏低;静压随时间呈间歇式波动发展,且其峰值点自煤层由近及远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距突出口越远,直线主巷内静压出现峰值的时刻越滞后;分岔支巷内静压左右两侧的演化近似,随着时间推进,分岔结构前后静压衰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6.
以准同步的Terra/MODIS反演的气溶胶为辅助,采用FLAASH模型对2009-10-24鄱阳湖HJ-1A/B卫星CCD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处理。结果表明,大气影响可以被有效去除,在水体遥感反射率较高的红、绿波段,大气校正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3.4%和9.8%;而在水体遥感反射率较低的近红外、蓝波段,大气校正精度较低,这可能与波段不同的信噪比和陆地邻近像元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27.
针对陕西省气象局实际,开发基于多媒体查询的应用系统,本文介绍系统设计原则、软硬件开发环境及主要系统功能(基本情况、楼内布局、办事导航、最新公告、气象新闻、天气资讯、气象科普、视频点播),方便来访者,增加气象政务公开性,是又一指导办事、扩大宣传的新窗口。  相似文献   
28.
区域大气环境应急响应数值预报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针对国内有毒气体泄漏等突发性大气中污染物扩散问题建立的区域精细大气环境应急响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基于污染扩散模式HYSPLIT_4,利用中尺度模式WRF为其提供气象场,对污染扩散的路径和浓度以及地面沉降进行计算,系统后端开发了基于GIS的产品制作平台对模式产品进行叠加地理信息的处理。为实现快速应急响应的功能,模式业务系统始终处于热准备状态,并可在接到指令后迅速完成产品制作。文中给出一个大气环境应急响应演习应用实例,显示该模式系统对影响范围较大的有毒气体泄漏事件应急响应工作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GRAPES_GFS全球中期预报系统的研发和业务化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回顾了中国气象局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GRAPES_GFS的研发历程,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GRAPES_GFS研发过程中的重要进展,概要阐述了这些进展对GRAPES_GFS业务:化的贡献。动力框架方面的改进主要包括位温垂直平流的算法、极区滤波方案、标量平流方案、垂直速度衰减(damping)算法、提高模式分辨率等,改善了模式框架的稳定性、计算精度以及质量守恒性。物理过程方面的改进主要包括RRTMG辐射方案、CoLM陆面过程方案、积云对流、边界层过程、双参数云物理方案,以及物理过程的调用计算等,全面提升了模式物理过程的预报能力。全球三维变分同化方面,研发了模式空间三维变分(3DVar)系统、资料质量控制和偏差订正技术、卫星资料同化方面的相关技术等。同时,对目前GRAPES_GFS2.0的预报能力进行了评估,总体来说,该系统各项预报指标全面超越GRAPES_GFS1.0,与T639相比等压面要素预报在对流层也有明显优势,降水、2 m温度等预报也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0.
广西钦防结合带是厘定钦杭构造结合带西南段构造位置的关键所在,该带发生了华南内陆有历史记载以来最大的地震——1936年广西灵山M6(3/4)地震,因此该区域也是研究华南板内地震成因的理想场所.本文展示了一条自北西向南东、跨过广西钦防结合带和灵山地震区的宽频带大地电磁探测剖面,利用三维反演技术获取沿剖面的电阻率结构模型,结合地质、重力、波速比、GPS和大地热流等成果,对钦防结合带主要断裂的深部延展形态和构造属性进行了综合解译,结果揭示:(1)峒中-小董断裂、防城-灵山断裂东支、合浦-北流断裂东支均为超壳深大断裂,深部发育壳幔韧性剪切带,其中峒中-小董断裂和合浦-北流断裂东支分别为倾向北西和南东的电性分界带,防城-灵山断裂在上地壳呈现“花状”构造样式,深部为向东南缓倾斜的电性分界带.(2)峒中-小董断裂西北侧的湘桂被动陆缘具有成层性的电阻率结构和相对稳定的布格重力异常值,符合扬子地块东南缘局部破坏的准克拉通构造属性,其东南侧的钦防结合带和云开岩浆弧呈现电性结构高低阻混杂、高起伏布格重力异常的特征,揭示该区属于历经多期次构造演化改造的物质组合属性;钦防残留洋盆下方的巨型高阻体可能是华南洋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