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е??????λ????????????????5?????????????????????????γ???????????????????????????????????  相似文献   
22.
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综合开发应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数字化观测网络项目完成后,我国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观测网络体系,前兆信息的汇集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对前兆信息进行开发应用使其满足“资源共享”的发展需求是目前的工作重点。本文就前兆观测系统在应用开发中所面对的用户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前兆系统开发中的两种应用模式,并探讨了综合信息应用、前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时数据应用、海量数据挖掘应用等今后应该重点关注的前兆信息应用类型。同时,给出了进行前兆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模型以及在新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地震前兆台站网络通讯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计划的地震前兆观测项目部分已经进入后期的建设阶段,各种实际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目前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首先介绍网络化前兆仪器的工作方式,然后介绍网络环境的构建方式,最后讨论台站网络环境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4.
?????????????????????WebGIS??÷??????????????÷????????????????????????????????????????????  相似文献   
25.
基于IPV6的地震监测传感器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下一代网络的兴起和发展,下一代数据网的基础核心技术——IPV6 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数字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并广泛得到应用。2003年国家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项目计划—— CNGI,应用IPV6技术,实现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和蒙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监测是地震预报、科学研究、国土规划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实施“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必须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先导,发展地震监测传感器网络。IPV6的网络环境为地震监测系统的建设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抓住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契机,研究基于IPV6环境的地震监测传感器网络,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创造我国地震科学领域数字信息时代的新技术环境。  相似文献   
26.
????????????????????????????????????????????????????????????????????????????????????????????С???????????????????????????????????????????????????????????????????????????????????????????????????????????????????????????????????????????????????????????????????????????????  相似文献   
27.
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将观测技术与传感技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来实现观测技术的综合化与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DOS系统以其内核小、操作简单、技术成熟、对硬件底层直接操作及其稳定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一些工业控制领域;分析在单任务嵌入式DOS系统工控机上实现实时多任务的方法,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通过对各个模块进行适当的定制、裁减与技术集成,设计与实现了可靠的、实时的、安全的、网络化与综合化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28.
高精度数据采集器网络通讯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过“九五”数字化改造,地震前兆台站的数据通信基本上采用有线信道实现。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地震台站的数据通信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对数据采集器进行改造,不仅精度有了提高,而且也支持网络通讯和一些常用的服务。通过网络,仪器作为一个服务器可以通过多种客户端软件进行访问。并对高精度数据采集器实现网络通讯进行了介绍,展示了通过多种客户端访问仪器、传输前兆数据、监控仪器状态和跟踪实时产出数据等等。希望这些试验能够为网络通讯技术在地震前兆仪器中的使用摸索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