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采用CAP方法反演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序列前震、主震及余震19个ML≥4.0事件的震源机制解,19个结果以走滑类型为主,前震、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十分接近,反映出前震、主震之间密切的联系;震源深度集中在7~12 km,震源最浅(4.5 km)与最深(34 km)的两个余震事件具有明显的逆冲性质,表现出明显的边界特征;19个事件的震中分布在甘孜-玉树断裂北支玉树-隆宝断裂上,目前已经证明该断裂即为玉树地震的发震构造。自SE-NW沿玉树-隆宝断裂走向拉一剖面,观察震源深度沿剖面的变化情况,可看出玉树-隆宝断裂西北段震源深度要大于东南段,该段主要是余震活动的中后期,因此在地震活动的中后期,余震向地壳深部扩展,断裂累积的应变能得到更进一步的释放;P轴方位角优势分布集中在220°~230°,T轴方位优势分布集中在310°~320°,两个优势分布互相垂直性与单个事件的沙滩球应力轴一样,说明玉树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类型较为简单;玉树周边地区应力场分布比较均匀,并不像汶川周边地区那么复杂,本次玉树地震为巴颜喀拉地块与羌塘块体边界处甘孜-玉树断裂应变能量的正常释放。  相似文献   
112.
113.
潮汐线应变观测的地表平面应变状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了由潮汐线应变的组合观测资料获取地表平面应变状态和对潮汐剪切应变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我国部分潮汐应变观测点的理论应变状态和观测应变状态,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深入研究地震前兆的物理力学机制和观测台网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4.
新疆北山地区金矿的X射线荧光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文章探讨了在新疆北山地区特殊地质环境下,采用现场X射线荧光测量找金的方法技术问题。提出适合于该区快速找金的X射线荧光找矿最佳指标元素为铁、铜、砷,铁和铜的X射线荧光异常出现在垂直于金矿(化)体走向的两侧,砷的X射线荧光在金矿(化)体上呈现异常。  相似文献   
115.
四川洪涝灾害的若干特征和2010年前的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运禄  彭骏 《四川气象》1998,18(2):45-50
四川省位于亚热带气候区内,是洪涝灾害多发区,每年的洪涝灾害出现在5-10月,主要集中在7、8月。根据洪灾的严重程度把它分为一般和严重两类,一般洪灾扁及全省,灾情轻,严重洪灾出现在盆地,灾情重,其特点是降水强度大、量多且集中;灾害突发性强、来势凶猛、危害大、灾情重;发生频率高且地理分布不均;开始和结束月地理分布不均;有持续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在全省,盆西南部,雅砻江中游两岸、阿坝州中部洪涝灾害我。  相似文献   
116.
结合1900~2013年的历史地震目录,对青藏块体及其邻区不同震级段地震的发生频率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900年以来,青藏块体及邻区仅5年未发生M≥5.5地震,有16年未发生M≥6.0地震,有36年未发生M≥6.5地震,即M≥5.5、M≥6.0及M≥6.5地震年发生概率分别为0.956、0.86及0.68。对该区域历史有记载的地震进行分震级段的b值计算,得出5.5≤M≤7.0震级段地震的b最低为0.59,最高为0.899,M≥7.1震级段的b值均大于1.0,M≥7.5震级段的b值明显低于相邻震级段,表明未来存在发生7.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最后对2000年以来研究区M≥6.5地震的空间迁移规律进行分析,得出青藏块体内部地震存在顺时针迁移的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7.
采用地气与土壤X荧光(地球化学) 测量法,对鄂东南某铀矿勘查区开展隐伏铀矿找矿工作,结果表明铀矿赋存在 工作区主断裂和次级断裂中,在含矿断裂上方及断裂延伸方向的相邻区域形成含U的地气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区。异常区 内Pb,Zn,Cu,Au的地气异常明显且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伴有幅度较低的W,Bi,Y,Mo,Mn,As等元素组合异常。 根据勘查区获得的地气与土壤X荧光资料综合分析,在测区西北的次级断裂F7北部捕获的地气与土壤异常具有已知矿异常 的全部特征。依据地气异常位置与断裂的关系,推断铀矿可能埋深在200~350 m左右,矿体在走向上可能有220 m的延续。目 前,在该异常区布设的钻孔已在200 m深度见到铀矿体,进一步的探矿工程还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18.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小震目录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建刚  姚家骏  代炜 《高原地震》2010,22(2):10-14,9
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划分为祁连山地震带、甘东南地区、库玛地震带和柴达木一共和地块4个研究区域,基于古登堡一里希科特的震级一频度关系和震级一序号图像法对每个区域1970年以来的小震目录进行完整性分析,分别确定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完整小震目录的震级下限,其结论可供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9.
1980 年以来青海地区震群活动与前震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青海地震台网资料,系统整理分析了青海地区的震群活动及前震序列,总结了震群活动与中强以上地震的时空关系,检验了前兆震群类型的判断指标。研究认为,青海地区ML≥2 震群活动增强对区内6. 5 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中长期时间预测意义,对7 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时空预测意义。利用MAPSIS 软件6 项震群参数,以满足4 项前兆指标的全组合模式判断前兆震群,对研究区总频次大于40 的34 个震群进行参数计算,判断出前兆震群24 个,占总数的71% 。100% 前兆震群后发生相应的中强震,部分非前兆震群后也发生相应的中强震;震群对应的中强震80% 发生在本地震构造带,对中强震孕育区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青海地区有前震序列的震例较少,仅有的3 例,参数计算均不符合前震序列判断指标,对强震无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20.
整合多年来前人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各段落古地震零散的现场考证结果,经过分析将其归并成68条独立的古地震事件及4条历史地震.根据功能原理,从理论上推导出断层段各震级档地震的约束关系.利用现代地震统计得到的区域地震活动性参数b、现场考证得到的各区段平均走滑速率、各震级档一次地震事件的平均位错量和破裂带长度,计算各段和全带不同震级档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地震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