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67篇 |
免费 | 725篇 |
国内免费 | 7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3篇 |
大气科学 | 762篇 |
地球物理 | 765篇 |
地质学 | 2081篇 |
海洋学 | 524篇 |
天文学 | 113篇 |
综合类 | 275篇 |
自然地理 | 4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139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172篇 |
2018年 | 163篇 |
2017年 | 123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127篇 |
2014年 | 234篇 |
2013年 | 175篇 |
2012年 | 186篇 |
2011年 | 163篇 |
2010年 | 205篇 |
2009年 | 195篇 |
2008年 | 180篇 |
2007年 | 165篇 |
2006年 | 172篇 |
2005年 | 174篇 |
2004年 | 151篇 |
2003年 | 138篇 |
2002年 | 127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130篇 |
1999年 | 158篇 |
1998年 | 121篇 |
1997年 | 166篇 |
1996年 | 152篇 |
1995年 | 129篇 |
1994年 | 128篇 |
1993年 | 122篇 |
1992年 | 118篇 |
1991年 | 99篇 |
1990年 | 113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7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10篇 |
1959年 | 10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192.
193.
众所周知,大部分植被种类生长环境范围相当窄,这就有可能通过一个地区植被种类的组成来间接地辨别和定量地估计某些环境参数,如盐度、pH值、温度、污染情况、土壤及岩石类型。反之,通过直接观察各种环境参数,以确定某一地区植被类型的组成。 美国地质调查局在帕塔克森特河地区利用彩色红外摄影遥感沼泽地和河口获得成功。 大范围的地面资料搜集工作与航空摄影成象是同步进行的。利用考察船测量了试验现场河口、沼泽地的深度、盐度、温度。同时利用安装在直升飞机上的PRT5型辐射计测量了河口水体和沼泽地植物群的辐射度。 相似文献
194.
温度,光周期和换水率对黑鲷卵,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鲷商业化生产在某些国家已是一项重要的水产养殖行业。众所周知,温度是影响海水鱼苗卵黄囊时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且在营养生命开始时,它决定着鱼苗的生物特性。Tandler和Mason(1983年)发现:黑鲷鱼苗在孵化后最初12天的存活率,在连续光照下培养比12小时光周期有了明显地改善。还发现:光照强度在205~1370勒克斯之间对这种鱼的存活和体长生长有积极的作用。而且黑鲷鱼苗 相似文献
195.
196.
197.
目的:分析骨旁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术前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我院2例骨旁脂肪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骨旁脂肪瘤,男女各1例,分别位于右侧股骨上段、左侧胫骨中下段骨旁软组织内。X线表现为骨旁软组织内的透光肿块;CT、MRI表现为骨旁脂肪密度或脂肪信号、有包膜的椭圆形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邻近骨皮质形成突向肿瘤内部的珊瑚礁状或树枝状骨性突起。结论:骨旁椭圆形脂肪性肿块,伴有骨皮质突向肿块内的珊瑚礁状、树枝状骨性突起为骨旁脂肪瘤的影像学特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8.
199.
利用1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近海底作业所获的深拖海底电视和照相系统资料,对中国开辟区不利开采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海底地形的坡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中国开辟区东、西两区海底的东向坡和西向坡是均衡分布的。东、西两区海底地形坡度的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东区海底地形坡度以0~15°为主,而西区坡度大于3°的地形则很少。坡度大于5°的地形主要分布于坡脚处,特别是坡度超过15°的地形总是出现在水深变化的转折点处。(2)研究区不利开采地形可分为坡度为5~15°和大于15°两种类型,东区地形坡度大于5°的不利开采地形比西区多14%,东区坡度大于15°的地形为3.6%,比西区(仅为1.4%)多,东、西两区都有少量坡度近90°的地形出现,并且这种地形在东区所占比率比西区大,说明东区断崖、陡坎和断裂沟槽比西区多,地形也更为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200.
黄河源区新构造运动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黄河源区1:2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新获得的大量实际资料,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黄河源区早更新世一中更新世处于走滑伸展的大陆动力学背景,在整体隆升中,形成断块山与拉分盆地,湖泊广布;晚更新世,大陆动力学机制过渡为挤压收缩,在整体抬升中,断块山显著崛起,湖盆萎缩、变形;全新世,大陆动力学环境反转为走滑挤压,持续隆升,黄河扩展源头到达本区,扎陵湖、鄂陵湖外泄,闭流盆地水环境转向开放。近代,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构造活化与寒冻风化岩屑坡扩大、沙质荒漠化蔓延、湖泊和沼泽湿地萎缩、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源区黄河频繁断流、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响应关系密切。因此,新构造运动在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中起主导作用,而其他因素则起到促进与加速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