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台风激发的第二类地脉动特征及激发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0.003~1 Hz频段的地脉动主要来源于海浪运动与固体地球的耦合作用,台风引起的强烈海浪运动往往可使地脉动能量显著增强.由于涉及大气-海洋-固体地球三个圈层之间的复杂动量传递与耦合过程,迄今为止,关于台风激发地脉动的具体源区位置及激发机制尚存在争议.本文选取日本、中国东南沿海及台湾地区的地震台站波形连续记录,研究了2008年台风“森拉克”和“黑格比”激发地脉动的时频特征,开展相应数值模拟,并与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台风激发第二类地脉动存在两种主要模式:(1)近岸源区激发,即台风引起波浪入射至海岸反射并与后续来波相互作用形成驻波作用于海底而激发;(2)台风中心附近源区激发,即台风中心移动过程中不同时期激发的同频率波浪相向传播、相互作用产生驻波作用于海底而激发,源区位置主要集中于台风中心左后方.此外,结合波浪再分析数据、台风风场特征,我们进一步对第二类地脉动激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第一种模式激发的地脉动与近岸源区波浪场强度、观测点至源区距离及台风中心至海岸线距离等因素相关;而第二种模式激发的地脉动则主要受台风中心附近波浪场的频率成分与传播方向影响.

  相似文献   
22.
盐田中嗜盐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连云港台南盐场盐田中取卤水和底泥样品,以盐(NaCl)为限制性生长因子,主要采用12%NaCl平板,对样品中的嗜盐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培养计数研究。结果表明,盐田中的嗜盐菌类群在菌落、个体特征以及数量分布上有所不同,并且底泥中的菌量比卤水中高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3.
本文研究的是一较为复杂的断块构造,在构造、沉积的精细解释基础上,采用古垂线法构造复原的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尝试性地实现了构造的二维拟三维构造复原,再现了构造的三维全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圈闭的演化历史,认为该圈闭发育始于早中新世末中中新纪初,此时已有雏形;中中新纪末圈闭已基本定型。经历了走滑张扭、走滑压扭和区域沉降三个演化阶段。采用圈闭自动识别及定量评价方法在该构造内识别出多个圈闭,并对各圈闭要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应用该方法可为油气勘探决策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致病性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对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致病性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WSBV的致病性与斑节对虾个体大小无关,WSBV的致病力与感染方式和病毒数量有关,在盐度为14,温度为28 ̄32℃的海水中,游离WSBV在4h内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的白斑综合症死亡斑节对虾,其携带的WSBV在57h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死亡斑节对虾经28℃空气干燥,其携带的WSBV在50h失去感染活性;WSBV不能通过体表感染健康斑节  相似文献   
25.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晚侏罗世索瓦期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进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丰富石油地质理论,根据野外露头及室内分析化验资料,建立8种相标志,识别出索瓦期沉积相类型有:台地相、台地边缘相、盆地相和海陆过渡相、湖泊相。受北部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中央隆起带和南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影响,沉积相呈近东西向展布,具南北分带的特点。文章分析了索瓦期的沉积特征,总结了该期的沉积模式。根据研究区的生物特征和沉积特征,推断当时气候是温暖、半干旱的。综合分析认为,索瓦组是羌塘盆地很有潜力的油气勘探目的层,其与上覆雪山组地层可构成有利的含油气组合;而双湖-多涌地区是首选的含油气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6.
海底扩张形成的边缘海盆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前扩张期、同扩张期与后扩张期等阶段。南海中央海盆巨厚的沉积地层大部分是扩张结束之后形成的,尤以东部次海盆地层厚度为最大。因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在该次海盆不同的区域后扩张期发育的地层特征差别较大。这些现象反映海底扩张结束之后所发育的厚层地层中蕴含了大量南海构造演化的信息,因此深入分析该次海盆后扩张期的地层特征与影响因素是南海构造演化研究中不容忽略的环节。利用若干大洋钻孔年代地层资料,在过井剖面上进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划分层序地层并确定其年代属性,并以此为依据分析讨论了本区的地层特征和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部次海盆北部持续均衡的基底沉降和充足的陆缘物质形成厚度稳定的地层沉积;东部以微板块向马尼拉海沟俯冲为主要影响因素,使不同年代的地层各具特征;中部和西部岩浆活动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形成以火山碎屑物质为主的地层沉积;南部因当时的陆坡沉积环境和浊流活动的影响形成具有沉积物波特征的地层沉积。  相似文献   
27.
28.
箱式超大型浮体在非均匀海洋环境下的水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超大型浮体(Very Large foating Structure,VLFS)作为人类开发海洋的前沿基地,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海洋工程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超大型浮体覆盖的面积比普通的船舶和海洋结构物要大很多,其首尾两端所处的海洋环境可能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必须考虑非均匀海洋环境对其水弹性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国内首次进行的箱式超大型浮体在非均匀海洋环境中的水弹性试验,对非均匀海洋环境、超大型浮体的水弹性性能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9.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东河砂岩沉积相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和产油层之一。经过多年艰苦勘探和多学科综合研究,现已认识到东河砂岩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沉积的一套海侵底砂(砾)岩,在盆地范围内是一个明显的穿时沉积体。东河砂岩以滨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占优势,局部发育海陆过渡相陆源碎屑沉积。根据盆地内100多口井资料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以及其它指相标志的综合分析,在东河砂岩中识别出滨岸、河口湾、辫状河三角洲以及冲积扇等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其中高能碎屑滨岸相最重要,分布最广。东河砂岩沉积早期和中期,盆地主要为高能碎屑滨岸相和碎屑陆棚相沉积,末期海侵达到最大,盆地内为碳酸盐台地沉积,而轮南及盆地北部一带受物源区的影响,出现混积滨岸和碎屑滨岸沉积。东河砂岩明显具有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其砂体厚度在缓坡处减薄、陡坡处增厚、遇孤岛减薄或尖灭,这些沉积特征为形成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奠定了良好的地质基础。满加尔、轮南、塔中、玛扎塔格以及草湖地区都有可能找到该类油气藏(田),展示了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的良好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0.
大容量气枪震源特征及地震波传播的震相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容量气枪震源在陆上水库进行地震波激发试验,研究陆上水库环境下激发气枪震源所产生的地震波特征及传播距离. 试验结果表明,大容量气枪震源是具有丰富的10 Hz以下低频信号的低频震源,其激发的地震波具有传播距离远,穿透深度深的特点. 在185 km长的测线上均记录到了气枪信号,成功检测到Pg,Pc,P2,PmP和Pn等多组震相,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深地壳结构进行了一维速度结构正演,讨论了该区域壳幔过渡带的低速结构. 气枪震源还具有一般炸药震源不具有的特征,如长期定点重复激发和有效转换S波的优点,是陆上进行长炮检距深穿透地下结构研究的一种优良人工震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