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55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以阿尔泰山两河源保护区采金废弃矿区为研究区,从地形、土壤、水分和地表植被4个方面出发,结合矿区现有条件,设置11种恢复措施,选取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物量、植被盖度、物种数及土石比等7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不同恢复措施的主成分得分及生态效益排名。结果表明,单一恢复措施,如推平、羊群驻扎、泥浆等基本上是从某一个方面来考虑生态恢复的,存在一定的缺陷,恢复效益排名比较靠后;多种措施相结合,不仅能改善土壤环境,也会引起植物群落多样性格局的变化,生态恢复效益很好;同一种恢复措施,施行年限越长恢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2.
新疆气候“湿干转折”的信号和影响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疆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地区之一,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新疆干湿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对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气象水文观测资料,对新疆区域干湿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评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疆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呈“暖湿化”特征;但1997年之后,干旱变化趋势、干旱频率、干旱发生月份等均有明显增加,导致70%以上的区域变干,新疆气候出现了从“暖湿化”向“暖干化”转折的强烈信号,即发生了“湿干转折”;② 新疆气候转折对区域生态和水资源造成明显的影响,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经历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1982—1997年植被趋于“变绿”,但1997年之后植被长势迟滞,土壤水分明显下降,生态逆转,生态负效应凸显;③ 新疆河流径流变化出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对干湿气候转折响应复杂,受冰雪融水对径流补给比例的影响,发源于天山的河流径流对区域干湿变化有正响应,但发源于昆仑山的河流径流响应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气候“湿干转折”和极端气候事件加剧背景下新疆干旱化急剧增加,水循环系统和生态系统不稳定性加剧,相关成果可为区域干旱灾害防灾减灾和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3.
In this work,we studied the variable stars in the open cluster NGC 1912 based on the photometric observations and Gaia DR2 data.More than 3600 CCD frames in B,V,R filters were reduced,and we obtained the light curves that span about 63 hours.By analyzing these light curves,we detected 24 variable stars,including 16 periodic variable stars,seven eclipsing binaries and one star whose type is unclear.Among these 24 variable stars,11 are newly discovered,which are classified as sixγDoradus stars,oneδScuti star,three detached binaries and one contact binary.We also confirmed 13 previously known variable stars.Based on cluster members identified by Cantat-Gaudin et al.(2018),we inferred cluster memberships for these detected variable stars.Using Gaia DR2 data,we plotted a new color-magnitude diagram for NGC1912,and showed the nature of variable cluster members in kinematical properties and heliocentric distance.Among the 24 variable stars,seven variables are probable cluster members,which show homogeneity in kinematic characters and space position with the established cluster members.Four of the seven variable cluster members are the previously discovered stars,consisting of twoγDor stars and twoδSct stars.The remaining three variable cluster members,which are allγDor stars,are firstly detected in this work.The main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se variable cluster members estimated from the color-magnitude diagram are log(age/yr)=8.75,[Fe/H]=-0.1,m-M=10.03 mag,and E(B-V)=0.307.  相似文献   
64.
利用1992—2011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肖塘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尘卷风的年、月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 1992—2011年尘卷风发生日数总体呈波动递减趋势;尘卷风主要发生在3—9月,占全年总日数的90.9%,其中4—7月占全年总日数的70%左右。(2)尘卷风月发生日数随月平均地表与1.5 m高处温差的增大而线性增加(r=0.875,P<0.01)。(3)尘卷风月发生日数随着月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幂函数增加(r=0.89,P<0.01)。(4)尘卷风月发生日数随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增大而线性减少(r=-0.869,P<0.01)。  相似文献   
65.
对阜康地区主要地物即土壤、植被、水体三大类共534个样本测量的光谱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土壤、水体的反射光谱各有特点,容易区别,农田光谱特征具有复合光谱的特征,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地物(植—土地物),此类地物的波谱曲线介于植物与土壤波谱曲线之间,随植被覆盖度而变化。  相似文献   
66.
利用和田地区4个代表站1961~2000年的气温资料,对和田地区近40a来的气温变化作了分析。得出近40年来和田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气温和于田县的年平均气温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1999年是近40a来和田地区最暖的一年。  相似文献   
67.
刘志飞  拓守廷 《地球科学进展》2009,24(12):1318-1324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经过5年(2003-2008年)的过渡运行,在2009年真正实现了"多平台"钻探格局,美国"决心号"、日本"地球号"和欧洲联合体"特定任务平台"同时执行特定海区和地质条件的钻探航次.随着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体和印度的加入,IODP"大家庭"已有7个成员单位共24个国家,犬洋钻探的国际合作渐入"佳境".IODP钻探航次在2009年的重大进展包括:"地球号"在IODP第319航次首次实施立管钻探并成功取芯;经全面改造升级后的"决心号"首航赤道太平洋成功获取53 Ma以来古赤道太平洋连续沉积物断面;"特定任务平台"成功实施推迟2年多的新泽西陆架IODP第313航次等.我国科学家在近年来参加IODP航次、提交航次建议书、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方面明显活跃,大大提高我国科学家的国际学术竞争力,并在海洋科学的相关领域进入了国际前沿.  相似文献   
68.
利用乌鲁木齐市晴天CFL-03型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边界层日变化特征。得出结论如下:边界层结构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300~600m以下风速较小,小于3m/s,且愈近地面风速愈小;以上风速大、风向恒定,基本为东南大风。夏季和秋季风速比冬季和春季小,流场特征较复杂,水平风速和风向变化较活跃,存在明显的风切变。折射率结构常数春、秋和冬季比夏季分别小1个、3个和1~3个量级;夏季最大,集中在10~(-16)~10~(-13) m~(-2/3)之间。春、夏和秋季晴天湍流动能耗散率量级分别在10~(-6)~10~(-2) m~2·s~(-3)、10~(-4)~10~(-3) m~2·s~(-3)、10~(-6)~10~(-3) m~2·s~(-3)之间;白天比夜间约大1个量级。晴天折射率结构常数和湍流动能耗散率日变化特征与风场日变化特征有较好地对应关系,即湍流发展旺盛的区域与风速较大的区域相一致。风廓线雷达资料反演的湍流动能耗散率对春季和夏季边界层结构日变化演变特征的监测较好。夏季夜间稳定边界层约400~500m,残余层可达到约1800m,对流边界层可发展到约2500m,混合层约2200m,夹卷层约300~400m。  相似文献   
69.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风沙土粒度分布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系统采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典型地段纵向沙垄和垄间地浅层风沙土(0~30 cm)样184件,运用常规粒度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沙垄不同部位风沙土粒度组成、分布特征及空间变异。结果显示:风沙土机械组成的优势粒级是细沙和极细沙,不同地貌部位粒级组成差异明显。粘土和粉沙的含量为垄间地高于沙垄,背风坡高于迎风坡和垄顶。极细沙和细沙的含量是迎风坡最高,垄顶最低。中沙、粗沙和极粗沙的含量则是垄间地低于沙垄,垄顶最高。风沙土粗物质粒径φ1和平均粒径Mz从垄间地→背风坡→迎风坡→垄顶均由细变粗,分选系数σ则由差变好。同时,φ1、Mz和σ具有中等-强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相关范围(变程)大小顺序为φ1<σ相似文献   
70.
基于彭秋和等1978年得到的无扰动有限厚盘引力势,根据两个引力势参数(h_(z1)= 0.001kpc,h_(z2)=0.325 kpc)和两个速度分布参数(σ_(v1)=115km/s,σ_(v2)=200 km/s)组合的4种情况,对4×10~5颗脉冲星做了三维蒙特卡洛模拟.4×10~5颗脉冲星按着10~8年间隔被分成20组,计算了每组“逃逸”脉冲星所占比例.对每组中“未逃逸”脉冲星,分别在0<r<25kpc和5<r<11kpc两个区域中对|z|分布做了统计,研究了“未逃逸”脉冲星在这两个区域中的分段标高和累积标高的演化特征.“未逃逸”脉冲星的分段标高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变化不规则,但累积标高的变化却比较平滑.在相对长的时间里(>10~8年),银盘厚度对脉冲星累积标高演化有显著的复杂影响;在相对短的时间中(<2×10~7年),这种效应很小,而且累积标高对时间的依赖关系是线性的.在长时间里,初始速度分布对累积标高也有显著影响.在引力势h_(z2)=0.325 kpc的条件下,在径向范围5<r<11kpc和时间t=9.22×10~6年以及σ_(v2)=200km/s的情况下,模拟的累积标高是0.596±0.005 k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