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对云南洱海湖泊岩芯沉积物进行了多环境指标(年代学、色素、硅藻、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磁化率、化学元素)的分析,建立了近1800年来云南洱海流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序列,气候演化具有暖干、冷湿交替的组合呈些特征气候阶段如中世纪温暖期、小冰期气候特征在洱海源泊沉积记录中均有反映,洱海湖泊上沉积记录的气候暖干-冷湿交替变化规律,反映了西南委风影响下的气候演化特征,湖泊沉积记录中包含丰富的人类以的信息,磁化率,元  相似文献   
22.
Two sediment cores, one 396 cm long from west Taihu Lake, another 246 cm long from east Taihu Lake, are interpreted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ir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tota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total pigments, organic carbon isotope, hydrogen index, saturated hydrocarbons, 14C dating and surficial sediment conditions. The west Taihu Lake core is the longest one studied in this lake so far, and has provided us the most complete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information for this lake. The results from the west Taihu lake core indicate that Taihu Lake has undergone the following stages:from ca.14 300 to 13 300 aB.P. Taihu Lake was in low lake-level, and there existed exposed features from the proxies reflecting arid paleoclimate. From ca.13 300 to 12 400 aB.P. an arid transitional stages occurred with a slightly warmer and wetter climate. From ca. 12 400 to 10 900 aB.P. a period of large climatic fluctuation occurred and from 10900-10 000 aB.P. a warm period developed with deep water and strongly reducing sediments. During ca.10 000-7 200aB.P., a cool transitional period alternating with a warm climate occurred. It was warm and wet during 7 200-5 700aB.P.; some proxies changed violently in 5 050aB.P., reflecting obvious changes in material source and a probable interruption of sedimentation. The east Taihu Lake history from ca. 6 550 to 6 450 aBP, the climate was cold and dry, and gradually turned warm and wet in ca. 6 450-6 050 aBP. It was warm and wet in ca. 6 050-5 800 aBP and had a cold tendency in 5 800-ca. 5 000 aBP. An abrupt change occurred at ca. 5 000 aBP, and the lake sediment in the uppmost part was disturbed by wave action indicating shallow water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3.
通过LL-4孔沉积环境指标研究表明,近100年来龙感湖地区人类活动加强,导致营养元素磷、碳、氮以及铁在沉积物中的浓度均呈增长趋势,特别是1950年以来,随着大量人口的迁入,围湖造田、破坏湖滨湿地等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沉积物质量累积速率加快,同时营养元素累积量急剧增加。根据营养元素与参比元素Al, Fe和Ti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引起的累积量得以从自然背景上区分出来,结合沉积物质量累积速率计算,人类活动引起的磷、有机碳和氮的累积通量分别在151.0~889.4mg/m2a,4.3~149.0g/m2a和0.5~18.6g/m2a间变化。碎屑物质的累积稀释了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富集浓度,龙感湖草型湖泊的特点,使湖泊沉积环境易于呈氧化环境,生物和地球化学作用,也削弱了人类活动累积营养盐的变化幅度,使沉积中营养盐呈平稳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4.
鄱阳湖地区晚更新世古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晚更新世期间鄱阳湖北部地区,九江、湖口、彭泽一带发育风沙-黄土-湖沼相交互地层序列。本文通过对该序列5个露头剖面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晚更新世环境变迁和季风变化过程。研究表明:约147-129.6kaBP,以较强的冬季风控制的气候为主,季风降水很少,气候偏冷干;129.6-76kaBP,早期,夏季风逐渐增强,至120kaBP后,夏季风进入强盛阶段,103kaBP后,夏季风较弱,97kaBP后,夏季风又一次增强,这一时段内古气候阶段性非常清楚,早中期暖湿程度较高,后期较弱,在暖湿的背景上存在110-106、103-92kaBP等冷事件;76-55kaBP,为强盛的冬季风时期,气候冷干;55-25kaBP,夏季风又一次增强,气候温暖湿润,中间有冷波动;25-16kaBP,气候变冷干,后期冬季风有所减弱;16kaBP后,夏季风明显增强,气候变温湿,13.0kaBP后,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相似文献   
25.
湖泊沉积物色度在短尺度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ODP对大西洋海洋沉积物的研究中,色度作为最直观和简便的指标被普遍用于反映千年尺度的气候环境变化。能否用湖泊沉积物色度反映短时间尺度的气候环境变化?利用CIE/L a b表色系,通过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苟仁错湖泊沉积物的 L、a和 b值与有关地球化学指标的统计相关关系分析,对湖泊色度指标在短尺度古气候研究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并据此分析了 1440年以来苟仁错地区的古气候演变。研究表明,L值(亮度)与沉积物 碳酸盐含量正相关,L高时,气候冷干,碳酸盐含量较高;反之,气温上升,湿度增加;a值(红-绿彩度)与沉积物中Mg含量相关,高 a值对应于沉积物中高MgO含量和高Mg/Ca比值,反映气温较高;b(黄-蓝彩度)值与三价铁的含量相关,较高的 b值代表了湖泊处于较强的氧化条件下,因此 b值可以用于反映湖水深度变化,反映有效湿度的变化,b值高,湖水浅,氧化作用增强;苟仁错沉积物 a值和 b值曲线镜像对称进一步反映了冷干-暖湿的气候组合特征。根据沉积物的色度意义,判断苟仁错地区自 1430年进入小冰期,至1890年结束。近40年来气候变化与邻近气象站的器测相吻合。  相似文献   
26.
贡嘎山海螺沟水化学主离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俊  吴艳宏 《山地学报》2012,(3):378-384
在系统采集贡嘎山海螺沟水样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Gibbs图、阴阳离子三角图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水化学主离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a2+和HCO3-分别平均占阳、阴离子总量的78.63%和67.28%;源头区总溶解固体含量(TDS)与雨水的含量相当,全流域TDS平均值为128.36 mg/L;海螺沟流域水化学类型为Ca2+—HCO3-。在源头区,由于冰雪融水对径流量补给量较大,大气降水的输入作用对源头区水体化学离子的组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从全流域看,岩石的化学风化是海螺沟水化学主离子来源的主要控制因素,蒸发-结晶和大气降水的作用影响较小。而碳酸盐岩的风化则是海螺沟流域岩石风化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27.
贡嘎山海螺沟典型植被带总磷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式,磷已成为影响山地生态系统发育和安全的重要元素。为了了解贡嘎山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贡嘎山海螺沟坡地典型植被带土壤、植物根际土壤、植物不同部位总磷在生长季(9月)和非生长季或生长季初期(5月)的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土壤总磷的分布在垂直梯度上的差异以及同一土壤剖面不同土壤层总磷的差异均较明显,同时还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与土壤发育程度、温度变化及植物生长有关;不同根际土壤在非生长季或生长季初期总磷的差异非常大,而在生长季较为接近,进一步说明植物对山地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存在较大影响;杜鹃、冬瓜杨、柳的叶较幼枝更富集磷,而峨眉冷杉、麦吊杉、竹的幼枝较叶所含磷略高。  相似文献   
28.
29.
1770年以来青藏高原错鄂地区古气候定量恢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1999年所采错鄂CE-1孔自生碳酸盐碳、氧同位素与1955--1999年器测温度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获取了自生碳酸盐碳、氧同位素与气候要素的定量关系,并据此恢复了1770年以来该地区的古气候。结果表明,错鄂沉积物中自生方解石氧同位素与气温显示出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与降水相关性不明显;碳同位素刚好相反,它与降水负相关,而与气温相关性不显著。1770年以来,错鄂地区在20世纪初气候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1900年以前降水偏少,为沼泽环境,1900年后降水增加,湖泊发育;1900年前后气温开始上升,30年代后期气温达到峰值,50年代初气温稍有下降。1935--1999年平均气温较前一百多年升高了近1℃。所获结果有较好的区域对比性。  相似文献   
30.
山地是地球上重要的地貌单元,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0%,中国山地占国土面积的2/3。山地是全球物质和能量循环的起点,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山地表生地球化学包括山地生物地球化学、山地环境地球化学和山地生态地球化学,是山地科学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山地表生地球化学重点关注山地表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以及山地表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对山地生态环境健康的影响。未来需要在山地生态系统中将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开展山地表生地球化学研究;从初期的单一要素着手积累基础数据,到后期的多单元、多因素研究的整合;通过长期的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最终建立适合山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地球化学循环模型,预测将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山地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潜在影响,这对山地自身的生态环境安全以及山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