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1篇 |
免费 | 167篇 |
国内免费 | 2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8篇 |
大气科学 | 129篇 |
地球物理 | 142篇 |
地质学 | 630篇 |
海洋学 | 131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84篇 |
自然地理 | 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77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5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L2C码的主要作用,比较了GPS现代化后L2载波信噪比的变化特点,阐述了伪距观测值的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2.
3.
4.
一种地形变化检测与DEM更新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使用旧时期的DEM和最新的航摄资料检测地形变化,同时更新DEM的方法。利用陕西省两个地区的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变化检测和数据更新的精度比较理想。与现有的生产流程相比,该方法在效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对原始数据的要求较低,最终的产品更加丰富,方法也更加稳健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河西务构造带J11断块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J11断块沙四上亚段Ⅰ~Ⅲ砂组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表现为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和岩石微观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渗透率韵律类型、夹层分布特征差异影响;层间非均质性主要受隔层分布特征、分层系数、砂岩密度特征影响;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砂体连续性影响;微观非均质性主要受岩石结构及孔隙结构影响。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储层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区主力小层进行了储层评价,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利用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GRACE)数据获得高亚洲及其邻近地区的质量变化,可分析区域气候因素如印度季风、西风带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结果的影响。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西风带的贡献小于厄尔尼诺,与传统研究结论不同。因此,利用2003-01~2017-06期间GRACE RL06的Mascon数据进行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分析。研究发现,前3个主要成分对研究区质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3%、27%和6%,与印度季风、西风带和ENSO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2±0.16、0.70±0.15和0.42±0.15,说明在长达14 a的观测时间跨度内,印度季风、西风带和ENSO对研究区质量变化的贡献分别为53%、27%和6%,西风带是研究区质量变化的第2个影响因素,这支持了传统的研究结论;ENSO通过印度季风对某些区域(如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西北部)的质量变化产生影响;在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和藏东南地区,由于印度季风的减弱及其相关的ENSO作用和西风带的加强,质量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在兴都库什、西昆仑和东昆仑地区,由于西风带的增强,质量变化呈上升的趋势;在帕米尔和天山地区,虽然受到较强西风带的影响,但由于同时受到印度季风和ENSO减弱以及气温上升趋势的影响,质量变化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CART集成学习的城市不透水层百分比遥感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 ETM^+遥感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CART集成学习的ISP遥感亚像元估算方法,将Boosting重采样技术引入CART分析中,用于提高ISP估算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ISP估算性能优于传统的单一CART学习算法,从ETM^+影像中估算的ISP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1,平均偏差为11.16%。 相似文献
9.
由于对资源矿产的过度开采使得矿山地区(尤其是煤矿)出现了采空区,从而引起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为了深入了解地震方法在采空区调查中的应用效果,从超声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出发,论述了物理模型的原理和制作,研究了采空区的地震波场特征,并利用W inse is软件对所采集的二维超声波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由叠偏剖面推断的采空区的位置与实际模型相符,从而验证了超声波采空区物理模型试验是有效的、可信的;同时可以为实际探测采空区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的末次冰期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利用有限元算法模拟了盛冰期以来东亚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并与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早期相对海平面上升由盛冰期后全球冰盖消融控制,后期的变化则由地壳黏性均衡调整控制;每个时期的结果均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与地壳均衡作用及远场均衡效应的区域性差异有关;模拟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冰盖消融模型差异的影响,量级在观测误差范围内.此外,利用本文的GIA模拟结果,对东亚海岸历史相对海平面观测进行改正,揭示了华南全新世以来不同阶段的地壳垂直运动,其中3—8 kaBP地壳以较稳定的速率(1~4 mm/a)下沉,之后则以较小速率下降或隆升,推测可能与东南部菲律宾板块的俯冲有关;揭示近千年来粤东海岸和珠江三角洲地壳垂直运动有长期隆升趋势,而近三十年的观测结果则显示下沉,推测该差异与人类活动导致的沉降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