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1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著名的燕山山脉雄踞于华北平原之北,以其特有的地质构造闻名于世。它既是世界知名的中、新元古界层型剖面的所在地、中国最老陆壳的出露区,也是中外驰名的燕山运动的命名地。北京十三陵-龙庆峡-八达岭地质路线呈NW向横穿NE向延伸的太古宙变质杂岩、著名的中、新元古代经典剖面、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及新生代盆-岭构造系统。通过该剖面构造特征与地层系统的观察可概括了解燕山陆内(板内)造山带西段、北京地区的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112.
铜陵矿集区侵入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取铜陵矿集区5个典型的中生代侵入岩体——沙滩脚石英二长斑岩、冬瓜山辉石二长岩、新桥二长岩、凤凰山花岗闪长岩、小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进行了系统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给出了(151.8±2.6)~(142.8±1.8)Ma的年龄值,对该区侵入岩的形成时代提供了精确约束,表明晚侏罗世末是该区岩浆活动的高峰期.岩浆侵入的总体顺序为石英二长(斑)岩→二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岩→辉长辉绿岩.不同岩性的侵入岩具不同的结晶年龄可能说明了铜陵地区侵入岩经历了深部岩浆的演化过程.这种岩浆的演化过程和该区当时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提出了研究区深部构造和岩浆演化的动力学模型:T3末期,扬子与华北块体完成拼合,铜陵地区进入新的挤压造山运动期,即进入了太平洋动力学体系.J2-J3期间,随着Izanagi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该区受到的北西向挤压作用,形成北东向褶皱,并导致地壳增厚.在地壳下部形成高密度的榴辉岩相岩石,造成深部岩石圈地幔及下地壳拆沉,诱使热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减压熔融产生的玄武质岩浆发生底侵作用,并引起下地壳受热熔融产生花岗质岩浆.这些岩浆经过不同的作用过程最终沿深大断裂上侵(J3-K1).测年结果表明该区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的拆沉作用至少在晚侏罗世中晚期就已经开始,并造成岩石圈的急剧减薄,中上地壳发生强烈的伸展作用,形成盖层间、基底与盖层问、中下地壳等大量的滑脱构造,构成了岩石圈构造分层或拆离作用.老的岩浆成因继承核(747~823Ma范围内的3个一致年龄)的存在支持铜陵地区在新元古代存在明显的岩浆作用,同时说明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有较多的新元古代火成岩源岩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3.
北山地区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和金矿物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肃北山地区金矿床主要有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多呈独立金矿物形式出现,少放许呈分散状;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次为自然金,平均成色772;金矿物以粒间金、裂隙金、连生金、连生金和包体金等形成嵌布于石英、黄铁矿、方铅矿及闪锌矿等主要载物较为发育。金矿物特征反映出本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是主要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14.
本文应用热年代学方法,测定侵入体的热历史,进而分析燕山山脉的隆升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燕山造山带的隆升过程在时空上具有明显非均匀性。燕山中段南部的盘山岩体约于226.48 Ma侵位,在96~35 Ma期间以3.45 C/Ma的速度冷却,对应于0.115 mm/a的快速隆升过程;燕山中段北部的雾灵山岩体约于132 Ma侵位,在86~45 Ma期间以5.61/Ma的速度冷却,对应于0.186 mm/a的快速隆升过程;燕山西段的云蒙山岩体约于143 Ma侵位,在106~103.95 Ma与20~  相似文献   
115.
福建上杭—尤溪地区岩浆岩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形不仅能揭示地质现象的复杂程度,且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地质过程的成因本质。上杭-尤溪地区的分形研究表明:①侵入岩的分形值普遍较小,火山岩的分形值普遍较大;②火山岩的分形值与应力成正相关,而侵入岩则相反;③分形值受区内大型的政和-大埔断裂、上杭-云霄断裂、永安-晋江断裂控制;④火山岩的分形值接近于临界值时对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116.
1998-1999年,地质力学研究所"甘肃北山玉石山-黑山-马鬃山成矿带铜金镍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研究"课题组,在甘肃北山地区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时,于北山南带发现了分布比较广泛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7.
福建漳平洛阳铁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闽西南地区铁矿床成矿时代及主要成矿作用特征, 选取洛阳铁矿床开展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龄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洛阳铁矿床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33.0±1.9)~(134.0±4.2)Ma, 为早白垩世成矿.矿区花岗斑岩结晶年龄为131±1 Ma, 细粒斑状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31.64 ±0.62 Ma, 说明岩体都形成于早白垩世.通过对洛阳铁矿床花岗岩、磁铁矿体及辉钼矿体空间分布规律及矿化蚀变特征综合分析, 结合岩体与矿床年代学结果, 可以得出洛阳铁矿床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 与早白垩世花岗岩岩浆热液接触交代石炭纪碎屑岩-碳酸盐岩地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8.
胶东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金矿集中区,矿床位于花岗岩与老地层之间的区域剪切断裂带,围岩是在花岗岩区段的断裂破碎蚀变岩带,成矿作用与岩浆期后热液交代直接相关。区域构造流体研究的一个难题是:如何选择既能保证流体包裹体分析质量,又可以观测交代蚀变阶段构造应力应变的岩石样品。文中选择断裂蚀变带中钾长石化和绢英岩化两个蚀变岩带采集样品,试图解决区域流体研究中的问题。研究发现,胶东区域断裂蚀变岩带构造与热液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具有规律性:在钾长石化蚀变阶段,西部构造强度更强,而在绢英岩化蚀变阶段,东部构造应变值相对更大;钾长石化阶段的流体温度西部低东部高,绢英岩化阶段西部高东部低,显示了热力来源东部更强。胶东区域主要断裂蚀变岩带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从西到东逐渐降低,表明区域成矿热液的流动方向为自西向东。绢英岩化蚀变岩流体成分的区域变化显示:Na+/K+变化预示,胶东西部K+富集,有利于金的富集成矿,而胶东东部Na+富集,利于成矿流体的迁移;CH4和CO2等流体成分的含量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与金元素富集正相关。胶东区域断裂蚀变岩带的构造流体特征揭示了成矿热液在胶东地区自西向东运移的趋势。这种趋势影响了这一地区金矿床的规模、矿床类型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9.
凤凰山铜矿为中低温以岩浆热液为主的矽卡岩-斑岩复合型矿床。在分析其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成矿流体中矿质的迁移和沉淀机制及含矿斑岩体的形成和成矿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20.
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格局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集中分布于三个NE向带状区域中,三个带状区域的间隔约为60km,延伸长度自东向西依次减小,呈现出明显的逆冲构造发育的三角形区域。三角形区域的北界为“内蒙地轴”南缘断裂西段,南西界与中元古代早期古盆地构造边界一致,东南部边界则与华北克拉通基底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部碰撞造山带的东部边界大致吻合。逆冲构造具有基底卷入的厚皮构造与盖层内部的薄皮构造共存的构造属性,上盘运动方向总体指向NW,逆冲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140~130Ma。逆冲后伸展构造变形以发育在主要逆冲构造后侧为主,并利用先存构造薄弱带。先存构造薄弱带在有利区域构造应力和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的构造活化,可能是燕山板内构造变形的重要机制之一。主要逆冲变形前后均有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构造-岩浆时空组合表明,收缩构造造成地壳加厚及由此引发的深部地壳重熔,难以作为统一的机制对这些特征进行合理阐释,需要有其他方式的深部热物质与能量的参与。北京西山霞云岭—长操、教军场—大安山以及马兰—胡林等逆冲断层,是一个统一的大规模的逆冲构造的不同组成部分,具典型、连续的断坪-断坡结构,它形成于髫髻山组(148~146Ma)之后、南窖闪长岩(128Ma)侵入之前,而不是“印支期(或更早)”,它与南大寨—八宝山逆冲构造构成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格局。区域性的NW-SE向收缩构造作用及南大寨—八宝山逆冲构造上覆岩席的构造加载,可能是北京西山的蓝晶石带和硬绿泥石带为代表的高压动力变质作用的基本构造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