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测量实习是是测量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传统测量实习效果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利用EXCEL和模糊数学评定测量实习的模型,使得测量实习成绩的评定更加科学和公正.  相似文献   
202.
CMAQ-MOS区域空气质量统计修正模型预报途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分析2004年9月~2005年3月北京城市及远郊地区八个测点的大气污染观测资料, 揭示出城区尺度不同测点大气污染同步性与同位相时空变化特征, 并描述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大气污染物浓度存在源影响相关季节性显著差异, 城区与远郊测站大气污染物浓度亦表现出排放源影响相关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即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与排放源强度及其空间分布密切相关; 本文试验研究表明, 美国EPA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CMAQ对多类污染物不同尺度“面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倾向虽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但由于污染源时空特征十分复杂, 这是由于模式采用的平均源排放清单难以精细、客观描述预报区域不同尺度污染源强度的时空变化, CMAQ模式尚存在类似其他模式污染浓度预报量与实况相比明显偏低的“系统性”误差, 为了修正上述模式产品源排放清单产生的系统性预报偏差, 本文利用不同季节CMAQ模式产品与观测实况资料, 建立CMAQ-MOS区域空气质量统计修正预报模型, 并采用检验方法评估CMAQ-MOS方案预报能力, 提出采用CMAQ-MOS统计修正模型统计-动力相结合的空气质量预报新途径,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MAQ-MOS方案可显著降低由于污染源影响不确定性产生的模式系统性预报误差, 明显提高了CMAQ模式空气质量预报水平, 本文亦提出了采用点-面结合预报思路, 即在大气污染具有同位相变化特征的“影响域”范围内, 用一个中心测点的CMAQ-MOS产品预报周边区域面上其他预报点的模式产品“再分析”场以及区域平均空气质量“面预报”方案.  相似文献   
203.
利用1971—2017年浙江丽水各县(市、区)枇杷开花、幼果期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根据枇杷冻害等级划分指标,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丽水枇杷开花、幼果期低温冻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Mann-Kendall检验分析低温冻害的变化趋势和突变转折。结果表明:丽水枇杷开花、幼果期每年发生低温冻害日数分别为5.3 d和7.7 d;开花期12月下旬发生冻害日数最多,幼果期1月上旬发生冻害日数最多,且都以轻度冻害为主。枇杷开花、幼果期低温冻害日数由东南向东北递增,青田县发生低温冻害的几率最低(冻害日数分别为每年0.6 d和2.7 d),缙云县发生的几率最高(冻害日数每年分别为8.5 d和13.6 d)。枇杷开花、幼果期低温冻害的长期变化趋势表现为显著减少,且极端最低气温明显上升,即丽水枇杷开花、幼果期发生低温冻害的几率减小。枇杷开花、幼果期低温冻害减少发生突变点分别在1989年和1986年前后,且在21世纪初减少趋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4.
从大气辐射传输的物理机理出发,估算正午晴空地面紫外辐照度,进而利用云量和气溶胶等要素对晴天紫外辐射进行修订,最终获得非晴空地面日最高紫外辐照度,并基于此方法建立紫外线强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新建立的紫外线强预报方法与原来中国紫外线强度预报方法相比,有效地提高了紫外线强度的预报准确率,可以满足紫外线预报业务的需求。此外,新方法对晴空紫外线强度的预报效果最好,对阴天紫外线强度的预报能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5.
为了提高C PⅢ轨道控制测量数据采集的效率,结合PD A 与测量机器人联合作业的技术特点,以Visual studio 2008和Visual C#.NET 为开发平台和开发语言,采用串口通信和多线程技术,设计了基于PD A的C PⅢ轨道控制网数据采集系统。系统解决了国内外同类软件彼此间平台不统一、数据不兼容的问题,实现了在任意一款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手簿上进行项目管理、数据通信、自动测量、质量控制和成果输出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6.
利用乌拉特前旗国家基本站1987—2016年地面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对乌拉特前旗光热水资源及向日葵各发育期日数与≥0℃积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发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各发育期天数呈增加趋势,各发育期天数和全发育期天数均通过信度p=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全发育期≥0℃积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的变化呈减少趋势,出苗和开花期≥0℃积温、日照时数趋势系数均通过信度p=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全发育期日照时数通过信度p=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降水量年际变化不显著;出苗期与≥0℃积温和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通过信度p=0.01负相关显著性检验,全发育期与≥0℃积温和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通过信度P=0.01正相关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207.
段伟  王敏  吴昊  刘超 《测绘通报》2021,(5):124-128,154
针对GNSS变形监测的数据通常无特定的分布特性,不利于建立具有普遍性的统计量,本文引入非参数检验中的Pettitt检验方法建立统计量,进行GNSS监测序列中变形信息的识别与预警。同时,针对Pettitt检验方法中存在统计量振幅波动较大,并且只能识别单个变形信息的问题,基于局部加权回归法LWR,对Pettitt检验中统计量与阈值判断方法进行优化,提出一种新的LWR-Pettitt算法,并用于GNSS变形信息识别与预警。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测试数据,新方法均可有效地识别变形信息的发生位置,特别对于趋势型变形;而对于突变型变形,新方法可有效地识别2倍标准差以上的连续变形信息。  相似文献   
208.
当前示意性地图表达主要针对公共交通网络,缺乏对道路地图示意性表达可用性评估研究。本文选取景区和街道两个典型道路场景,采用最新的自动示意化方法生成示意地图,以主观问卷调查结合客观眼动试验的方式,评估道路地图示意性表达的可用性。试验结果表明:①示意性表达能够提升道路地图的简化度、清晰度及用户满意度,尤其对于原始道路形状较为复杂的情况;②示意地图中路径形状简化会造成不同路径感知长度差异的改变,从而影响到人们路径抉择行为;③对于路径示意性结果增加了道路网密集程度的情况,会降低示意地图认知效率。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道路地图自动示意性表达规则完善和方法优化,能够进一步提升地图示意性表达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9.
吴昊  祝向平  贾强  张彬  李勇  杨礼创 《地质学报》2023,97(7):2261-2280
黄铁矿在自然环境中极易发生氧化,造成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为了研究自然条件下不同粒度和晶形黄铁矿化学成分的差异对黄铁矿氧化速率的影响,本文对巴达铜金矿床黄铁矿进行了LA- ICP- MS原位主微量元素分析和矿物面扫描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粗粒黄铁矿S、Fe含量较高,成分更纯;微量元素As、Co、Ni和Pb、Cu、Zn分别以类质同象方式和包裹体形式更多地存在于细粒黄铁矿中,二者均能促使细粒黄铁矿氧化速率加快;粗粒黄铁矿中Cr和Ti元素含量较高,其氧化后生成致密氧化膜可抑制黄铁矿被进一步氧化。本文认为对于本矿床中粗粒黄铁矿和细粒黄铁矿氧化污染问题应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理措施,对于不易被氧化的粗粒黄铁矿,使其处于常温常压的干燥避光环境中即可防止发生氧化;对于易氧化的细粒黄铁矿,其氧化产物造成污染对环境压力较大,应采用源头治理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达到更科学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10.
曹四夭钼矿床位于内蒙古兴和县,是近年来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现的一个超大型斑岩钼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中生代花岗斑岩与中太古界集宁群变质岩接触带靠近变质岩一侧,成矿与晚侏罗世正长花岗斑岩密切相关。该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辉钼矿阶段、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阶段、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曹四夭钼矿床主要发育富液包裹体(WL型)、富气包裹体(WG型)、H2O-CO2包裹体(C型)和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正长花岗斑岩的石英斑晶内发育WL型、WG型、C型和S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介于385~550℃,w(Na Cleq)介于8.0%~65.0%,属H2O-Na Cl-CO2-CH4体系;石英-辉钼矿阶段的石英内亦发育WL型、WG型、C型和S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介于243~401℃,w(Na Cleq)介于6.0%~40.7%,属H2O-Na Cl-CO2±CH4体系;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阶段的石英内主要发育WL型和S型包裹体,亦有少量WG型和C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介于208~336℃,w(Na Cleq)介于1.2%~34.1%,属H2O-Na Cl±CO2体系;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的石英内仅发育WL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24~196℃,w(Na Cleq)介于3.9%~13.2%,属H2O-Na Cl体系。曹四夭钼矿床石英-辉钼矿阶段和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阶段成矿热液的δ18O水值介于4.1‰~7.5‰,δDV-SMOW值为-96.0‰~-76.9‰;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成矿热液的δ18O水值介于-2.9‰~-0.5‰,δDV-SMOW值介于-112.2‰~-77.7‰。表明钼成矿阶段的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而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有明显的大气降水注入。石英-辉钼矿阶段和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阶段的流体均为不混溶流体,流体的多次沸腾和氧逸度的降低是矿质沉淀的2种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