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
本文初步分析了东太湖及其网围养鱼区的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生物量、多样性及其分布特点;选用三个生物数量指标:Good—night指数、King和Ball指数以及颤蚓类密度。运用系统模糊聚类方法,对网围养鱼区的环境质量作出初步评价和区划;论述了在东太湖适当地开展网围养鱼并控制其规模的必要性,对如何控制网围养鱼所造成的污染提出初步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东太湖的贝类及其生物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东太湖的贝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及其分布;结合水文物理,水化学及水生生物等生态因子的观测,探讨了贝类和这些因子间的关系;分析了贝类资源的变化,并估算了其渔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同时晚新生代黄河的发育和演化也提供了研究高原构造隆升扩展以及黄河侵蚀下切过程的理想场所。黄河水系通过调整河流纵剖面的形态在垂向上响应不同的构造隆升以及河床岩性的变化。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取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利用基岩河道河流水力侵蚀模型(stream-power incision model)为依托,尝试揭示晚新生代以来强烈构造活动在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特征上的表现。分析发现,在循化-贵德地区岩性分布均匀的新生代盆地内部,黄河水系纵剖面在河流水力侵蚀模型坡度-面积双对数图解中大部分表现为上凸特征,即基岩河道的河床随时间的变化为正值,指示了基岩的隆升速率大于河流的下切侵蚀速率。在河流流经盆地内部不同岩性地区,特别是前新生界地层区,河流纵剖面也表现为一定的上凸特征,表明了新生界与前新生界地层岩性差异对河流纵剖面的控制作用。综合来看,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特征是晚新生代强烈构造活动和岩性差异共同控制的结果,揭示了循化-贵德地区造山系统地形发育仍然处于前均衡或接近均衡状态,同时也从侧面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是整个高原隆升扩展的最新和最前缘部位的时空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14.
1997年9月针对南京市东护城河养殖鱼类大量死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鱼类死亡是由于河底富含有机物的淤泥在高温季节分解消耗大量氧气、释放铵氮所致,而养殖鱼类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鱼产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宛川河为黄河的一级小型支流,发源于甘肃临洮县泉头村(海拔约2300m),自东南向西北在兰州桑园峡注入黄河。全长约75km(图1)。其上游地区为丘陵地貌,多年平均降水量约400mm,植被以草原灌丛为主。该河段一级阶地发育,河拔约20m,宽度约200m。从出露连续广泛的自然剖面上可见,该一级阶地为堆积阶地,主体部分为加积的河床相沉积物;在其顶部存在一层厚约1m的古土壤标志层,在阶地的前缘表现为蓝灰色的潜育化层,在后缘表现为黑色的黑垆土层;而该层之上覆盖着浅色的粉砂堆积层及耕作层(图2)。根据河流地貌学理论…,此阶地应为气候阶地。一级阶地边缘陡直,所夹U形谷的宽度仅为数十米。由此形态特征可以判断,宛川河上游的一级阶地是在河流经历了长期的加积冲积之后经快速强烈的下切侵蚀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太湖主要入出湖河道非挥发性有机提取物致突变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4年10月,应用国产大网膜402无极性树脂作吸附剂,提取环太湖5个主要入出湖河道中非挥发性有机物进行Ames试验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以分析期致突变性。结果表明,4个入湖河道水中有机以物均显示程度不同的致突变性,而出湖水未显示致突变性,4个样点的有机致突变物组成差异较大,梅梁湖承纳梁溪河和直湖港污水,作为玉要饮用水源地,加强其治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监测太湖水污染,结果表明太湖诱变剂污染轻,分布面积小,限于西北湖区,污染分布及程度受水位状况影响较大。微核指标和其他理化性质指标互为补充,被用于评价太湖水质,并就太湖水湖保护及污染控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滇池蓝藻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本文通过模拟生态系统和大型试验围隔,研究了蓝藻(Cycanobateria)胁迫下的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和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生长情况.模拟生态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蓖齿眼子菜生长受蓝藻的影响不大,其在有大量蓝藻胁迫的水体中生长22d后,生物量为试验初始时的91.6%,在没有蓝藻胁迫的水体中,其生物量增加了27.7%,差异不显著;而竹叶眼子菜生长受蓝藻影响显著,在有蓝藻胁迫的水体中生长22d后,其生物量下降了57.1%,在没有蓝藻胁迫的水体中,其生物量增加了24.1%.野外10hm^2大型围隔栽种试验结果显示,在有蓝藻胁迫条件下蓖齿眼子菜生长良好,经过5个月生长其覆盖率达到60%,而竹叶眼子菜几乎全部死亡.综合上述两方面试验结果表明蓖齿眼子菜耐受蓝藻胁迫的能力比竹叶眼子菜强.  相似文献   
19.
东太湖养殖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吴庆龙 《湖泊科学》2001,13(4):337-344
东太湖是长江中下游典型草型湖泊,渔业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具有渔业、泄洪、供水等重要功能,作为我国最早开始网围养殖等养殖业开发的湖泊之一,在促进我国湖泊渔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养殖渔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了湖泊渔业等的持续发展,本文以东太湖作为我国浅水湖泊的典型代表,在分析其主要资源及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网围养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剖析养殖渔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湖泊渔业养殖承载力资源环境模型,并就未来湖泊渔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低洼盐碱地鱼虾混养塘中的浮游生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5~9月低洼盐碱地鱼虾混养塘中的浮游生物数量与生物量的月变化特点为:浮游植物中隐藻,裸藻与硅藻生物量在实验期间较高,蓝藻与绿藻在数量上占优势,进入秋季后蓝灌数量逐渐超过绿藻,浮游动物中原生动物,桡足类数量分别在5、6月份占优势;桡足类生物量这两个月占绝对优势,轮虫,原生动物的数量分别在7、8月份优势明显,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小型浮游生物数量增加,分析表明,低洼盐碱地池塘水体浮游生物的变化与水体营养盐的含量,水产经济活动(鱼虾),水温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