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8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华北地震同日本地震的相关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比了1918-1976年发生的中国华北地震和日本列岛及其附近的较大地震,发现二者有比较好的对应关系。一般是,日本海沟先发生7-8级大地震序列,其后日本海西部发生h≥300公里的深源地震,最后我国华北地区发生M≥6的强烈地震。对1918年以来的十四个活动期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复相关系数R=0.82,能够在很高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F检验。日本海沟地震约有30年左右的重复期。从1926年至今,日本海沟地震的活动中心向北漂移了3°-4°,与此同时,我国华北地震活动也以相同速率向北迁移。地震活动在时间和强度上的相关性、震中的相关迁移以及震源机制等方面的事实都表明,我国华北强烈地震可能受日本海沟板块俯冲运动的控制,上地幔中可能存在着某种物质流动的通道。  相似文献   
22.
1998年第二季度,全球地震活动为中等水平。6级以上地震频度不高。美洲地震活动无新的活跃迹象。琉球海槽发生7级地震。西南太平洋岛弧地震强度不高,最高震级为6.5。亚欧带地震仍有继发性活动。南大西洋洋脊发生4次5~6级地震。  相似文献   
23.
1985年第三季度发生的墨西哥地震和中国乌恰地震,显示了全球地震活动的进一步增强。1985年的地震活动正处在回升和“爬坡”阶段,但 A(b)指数可能尚未达到峰值。1985年全球地震活动的中心地带是美洲的西海岸。地震的迁移现象只是表观的,其实质是同一地震带上不同地点在短时间内先后发生地震。亚欧带上的地震活动正在逐渐加强。乌恰地震发生在兴都库什地震之后仅仅25天。笔者估计西南太平洋岛弧地区在1986年内将有较强的地震活动。深、浅震的频数比在1984年为1.59,1985年前九个月为1.11,可见深震减少和浅震增加的趋势已很明显。  相似文献   
24.
1985年第四季度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25次,少于前三个季度。最大震级为 M_S7.3级。第四季度的全球地震活动水平与第三季度相比有很大下降。1985年的深、浅震频数比为1.08,比1984年明显减小。第四季度的地震活动中心位于大洋岛弧地震带,瓦努阿图群岛共发生8次强震,其中有3次7级以上地震。美洲西海岸地震带的地震活动继续向北迁移。德国—捷克边界地区发生一次小震群活动。  相似文献   
25.
1986年第一季度的全球地震活动异常平静。按美国《PDE 周报》所载,全球1—3月只发生了6次6级以上地震,最高震级为6.8,中国台网也只补充了9次。深、浅震频数比发生反常的变化。全球地震活动明显地存在着平静之后发生大震的规律。  相似文献   
26.
1986年第三季度的全球地震活动属于中等以上水平。美洲西海岸地震带的地震活动仍很活跃。萨尔瓦多的一次中强震造成很大损失。中国台湾地区目前处于强地震的活跃幕。大洋岛弧带的地震活动与1985年持平。亚欧带东段地震较为频繁。罗马尼亚弗朗恰地区又发生一次强烈的中深震。  相似文献   
27.
1987年第一季度的全球地震活动呈现活跃的态势。在大地震出现之后,全球中强地震频数增加。沿太平洋北缘的地震迁移发展缓慢。亚欧带的地震活动相对沉寂。  相似文献   
28.
1986年第四季度全球又发生了两次震级大于7~3/_4的a级大地震,成为全年中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时段;1986年的全球地震活动水平明显超过1985年而更接近峰值。全年深、浅震频数比经历了较大的起伏,总体上与1985年基本相同。东半球与西半球相比明显“缺震”。1987年全球地震活动的趋势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9.
文章利用美国《震中初定月报》和《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分别计算了1973年以来每年全球和中国的地震活动性指数,结果显示1976年是高峰年,以后地震活动逐年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