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5篇 |
免费 | 146篇 |
国内免费 | 2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2篇 |
大气科学 | 200篇 |
地球物理 | 236篇 |
地质学 | 418篇 |
海洋学 | 104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41篇 |
自然地理 | 1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65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豫西南泥湖多金属矿田铅锌矿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豫西南泥湖地区具有闻名于世界的特大型钼矿,通过近几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在南泥湖钼矿外围发现了矽卡岩型和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它们成环带状分布于南泥湖钼矿外围。文章重点论述了矽卡岩型和中低温热液充填成因的脉状铅-锌矿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上述三者均属于燕山期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成因的多金属矿床,并认为,不同类型矿床既存在一定的差别,同时在时、空上又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有关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社会时期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开发耕地、发展种植业为主。工业社会乃至今天的信息社会,则是以工业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以及交通等公用设施建设用地为主: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丰十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是相对无限的,这样,固有的土地资源与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日益激化。 相似文献
14.
山东平度大庄子金矿构造岩相解析与空白区找矿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庄子金矿发育蚀变岩型矿化与石英脉型矿化。走向NNE、倾向SEE的压扭性大庄子断裂控制蚀变岩型矿体的发育,而大庄子断裂下盘的次级张扭性断裂构造控制石英脉型金矿体的发育。主次断裂多级构造体系是大庄子金矿主要控矿形式。受构造应力场作用,两种类型的矿体均呈透镜状分段富集。成矿后断裂发育,对两种类型的矿体起破坏作用。对矿体影响较大的是F1断裂,切断了Ⅰ号矿体及部分石英脉型矿体。由于早期对F1断裂构造性质及两盘相对运动方向认识不清,该断裂以北区段,经过多轮的物探、化探和坑探工程实施,一直未发现被切割的Ⅰ号矿体。文中采用构造岩相井下填图方法,把钾长石化带及绿泥石化带确定为找矿信息,使预测目标及找矿标志放大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经过实测和构造岩相解析,确定F1断裂两盘发生顺时针运动,北部的1号矿体相对南部的矿体水平向东错动80余m。通过探矿工作验证,发现了被错失的工业矿体,扩大了找矿空间,实现了空白区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5.
以多路径误差和电离层延迟为评价指标,利用TEQC软件和QCVIEW软件对南极埃默里冰架、内陆冰盖、纳拉峡海湾、拉斯曼丘陵的实测GPS数据以及部分IGS站点的数据进行了数据质量分析,得到结论: 1)在同一站点上,L2上的多路径误差总比L1上的多路径误差要大;2)在南极不同环境下的多路径误差不同;3)纬度和太阳活动剧烈程度是影响南极地区GPS数据电离层延迟大小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土壤电阻率建筑小区,一般都由若干单体建筑组成。涉及每一建筑所在土壤电阻率可能存在差异,区域越大也许土壤电阻率差异越明显。如果某一幢建筑遭受强雷击,可能雷击高电位反击效应殃及相邻建筑的家用电气与电子设备。舟山某商住小区的土壤电阻率实测值300~1000Ω·m、工频接地电阻实测值5.6~36.0Ω之间不等。就舟山某商住小区采用了换土、外引接地布置、使用降阻剂和等电位连接技术的降阻方法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使整个建筑小区建筑接地装置形成联合共地,阻值降低到0.39Ω,说明高土壤电阻率建筑小区上述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南部—松辽盆地西斜坡晚二叠世古沉积环境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关于该地区中—晚二叠世古环境演化方面的研究也鲜见报道。本文采用元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西斜坡蒙科地1井中—晚二叠世古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中二叠世为明显的海相沉积,沉积水体相对较深,期间可能存在多次干热—暖湿波动,其中中二叠世ZSI晚期—ZSII早期较为明显,水体性质体现为咸水—微咸水—半咸水,水体还原性—偏氧化性—还原性,气候干热—温湿—干热。晚二叠世早期为微咸水—半咸水海相沉积,至晚二叠世晚期转变为淡水—微咸水海陆过渡相沉积,期间存在两次明显的气候环境波动,与中二叠世哲斯组沉积中期气候环境变化相似,表现为水体变浅、咸度降低、还原性减弱,气候由干热转向温湿。晚二叠世以来气候逐渐向温暖湿热转变,水体逐渐变浅,可能与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气候变暖有关。至三叠纪、侏罗纪时期,区域处于构造抬升阶段,沉积环境由海陆过渡相环境转变为陆相沉积。结合TOC、古生产力指标分析得出,中二叠世ZSI晚期—ZSII2早期、晚二叠世LXI晚期、晚二叠世LXII中期、晚二叠世LXIII沉积期偏湿润的气候条件和低咸度、弱还原—偏氧化性的沉积水体环境,是形成厚度较大、富有机质烃源岩的有利的气候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
吕志刚 《数字海洋与水下攻防》2022,5(6):546-552
水下组合导航是UUV完成长航时水下自主航行和任务的技术保障和基础,而基于INS/DVL/GPS的组合导航是当前UUV的主流组合导航方式,可解决导航误差随时间积累的难题,满足UUV长航时水下航行的要求。介绍了水下组合导航系统的结构和组成以及关键技术,并详细论述了初始对准算法、纯惯性解算算法、组合导航算法、DVL标定算法和校准算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