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56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H.  Soosalu  J.  Key  R.  S.  White  C.  Knox  P.  Einarsson  S.  S.  Jakobsdottir  胡亚轩 《世界地震译丛》2009,(6):19-26
裂谷中的下地壳层通常由于高温而呈韧性,火山岩浆活动会引发地震。冰鸟中大西洋裂谷的特点是热流高,大量岩浆聚集成高达25~30km厚的地壳,在上部8km内常发生地震。2006年7~8月在冰岛北部裂谷带阿斯基亚火山周围布设了20台地震仪进行观测,记录到位于脆韧性边界1700次震源深度为7~8km的上地壳地震;还记录到多数以震群形式发生在其他非震层的下地壳内和完全非震层的中地壳之下14~26km的100个M1〈1.5级小地震。在2007年7~8月的重复测量中,更是观测到2倍以上的下地壳地震事件。大地测量和重力数据显示,在阿斯基亚火山下存在熔岩流,当熔岩从岩浆房通过地壳流向阿斯基亚火山的过程中引发地震,也表明在活动裂谷带中岩浆在张开的岩脉中运移几米距离可引发爆裂。  相似文献   
72.
地震监测系统有集中式记录系统,也有分散式记录系统,它们各有优缺点。警报系统必须把数据遥测发往记录中心。然而,对一些应用来说,将两种方式的优点加以结合将是最佳的选择。一次大地震发生后,地震的位置和震级对应急权威机构和大型建筑如大坝或电站的拥有者来说用处有限。他们更关心的是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应该做什么。这些有用的信息应尽快提供出来,最好在地震后几分钟内。由地震学家提供的灾害信息(地震的位置、震级和衰减)与由权威机构提供的易损性信息(财产的位置、易损性和重要性、任务和优先级)相结合来确定以强度估计地震的影响和以优先顺序排列的任务表。此系统还可以用于对用户进行有关地震可能影响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73.
利用地面垂直形变测量资料研究了1990年4月26日青海共和Ms6.9地震的震源机制。通过反演得出这次地震是由逆冲倾滑为主的断层错动引起的。该断层走向102°,倾向SW,倾角46°,长40km,宽9km,断层上部边界至地面的垂直距离3km,下部边界至地面的垂直距离10km。逆冲倾滑错距79cm,伴以错距5cm的左旋走向滑动。这是一次低应力降(3.8MPa)的板内地震,应变降为5.7×10~(-5),地震矩9.8×10~(18)N°m,能量释放5.0×10~(14)J。由反演得到的共和地震的震源机制与等震线的形态、余震的空间分布以及共和盆地断层交汇的特征总体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4.
云南剑川近场横波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82年7月3日云南剑川Ms5.4级地震的余震震群近场记录的研究,为该地区存在横波分裂现象及上部地壳存在裂隙各向异性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剑川地区地震记录波形复杂,纵、横波视周期差异较大.横波快波偏振主要集中在NE45°和NW55°两个方向.7月20日ML4.8级强余震前后横波快波偏振取向变化显著,各台横波偏振方向震前彼此相对独立;震后整体上趋于有序.前者反映了地震发生前由于震源区应力集中在附近空间形成的应力分布的差异;后者显示出地震发生后由于震源区集中应力的释放带来的上述应力差异在一定空间范围的解除.该结果表明震源附近地区地震横波分裂特征不仅携带着地震处于相对平静期应力场的静态信息,而且也携带着地震发生前后应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的重要信息.文中还讨论了剑川地区构造对S波分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地震矩张量及其反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地震矩张量描述一般类型的地震点源时,二阶矩张量是可以用来简明地表征震源特征的物理量。比如,可用它将震源表示为膨胀中心和双力偶的叠加。二阶地震矩张量可以分解成各向同性部分和纯偏量部分的相加,并且对偏量部分还可作多种形式的分解。本文通过对在主轴坐标系下的矩张量本征值的不同组合,给出了几种矩张量分解的形式及由它们所确定的等效点源模型,并根据本征值的大小,讨论了点矩张量所表示的震源机制解。本文还介绍了反演地震矩张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77.
简要叙述运用P波初动资料确定地震震源机制(断层面解)的原理与方法,并以图解法为例,详细阐述相关的物理概念及求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具体步骤,以适应具有不同专业背景(例如: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工程地震学、灾害科学、管理科学)的不同读者(例如: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例如:了解、学习、应用).  相似文献   
78.
地震灾害防御工作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际减灾十年所取得的地震及其灾害防御的部分知识,重点介绍了地震灾害防御的一些思路和抗震减损方法应用于基础设施的效果,分析了城市社区防震准备的效能,并简述了地震风险投资等问题。  相似文献   
79.
为探索强烈地震的前兆,在欧洲共同体的支持下,中国和英国的地震学家共同在北京西北的延庆—怀来盆地建立了一个数字地震台网.延庆—怀来数字地震台网由5个野外台和一个中心台构成。研究工作的重点是探索强烈地震前地震横波分裂现象中的参数变化.1995年4月30日台网建成并投入运作.1995年7月下旬.怀来地区发生ML=4.0地震及其余震,延庆—怀来数字地震台网很好地记录了这一地震序列。初步的分析表明.这一地震序列表明了怀来县城以南6—8km处,怀来盆地南缘下部的断层活动,它与怀来地区地表有明显出露的主要断裂没有明显的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80.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可记录到土壤气体和地下水中氡的时空分布。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地震规划,在阿姆利则的一个地方和坎格拉谷的4个地方建立了氡观测台站。用径迹蚀刻法测得氡一周或两周的累积量,而射气测量法可用于土壤和地下水中每天氡活动性的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