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3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用频率域方法和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京津唐张监视区测震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接收的短周期地震模拟信息,通过波形数字化联机处理,测定了首都圈1990年末至1993年上半年部份小地震震源参数和相应路径上的介质品质因子。结果表明,小震应力降为1×10~5—10~6Pa,介质品质因子为100—700之间随地区有差别。  相似文献   
22.
一次浅源大地震常伴随大量余震,某些大震还有前震或前兆性震群,构成一个大震序列的孕育、发生、衰减的全过程.由于地震序列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当集中,便于观测,且其规律性也相对强一些,因此,早就有不少地震学者从事地震序列的研究工作,使得此项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地震序列类型的划分;地震序列的时间分布特征;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地震序列的震级系列;地震序列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模拟;地震序列研究成果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
本文对邢台5.8级强余震前后发生的小地震(1980年10月至1981年12月.M0.6至2.8级)用时间域法估计了它们的应力降值。结果表明,该强余震发生前后小地震的应力降无明显变化。同时对时间域法测定的震源参数结果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24.
应力调制与预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顾瑾平  吕培苓  李纲 《地震》2000,20(3):15-24
在地球动力作用和地壳运动的过程中构造块体呈现出整体运动的特征,表现在大陆地震的动力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因而,大陆每个块体的应力场特征方向与强地震发生的主要构造力方向一致性较好。在它的作用下,块体边界或某些部位出现应力不均匀并有应变能的积累。孕震区应变能由线性积累向临界的非线性转化迹象会表现在弱震活动与主构造方向上固体潮交变应力场的呼应上。 交变应力场可加强孕震区应力集中部位的介质疲劳强度,从而在这些部位触发一些弱震,而且在附加应力场分别为正、负构造应力场方向时发生的弱震频次比例失调,这一过程与构造应力场的呼应显示了强震前弱震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好的前兆特征,这种情形下的地震活动反映了一种应力调制作用,分析了1970年来的华北资料和1980年来的云南省资料,用直接图像分布、数值和等值线等3种方式讨论,表明它对强震有1~3年的中长期预报意义,R值评估均大于0.5。  相似文献   
25.
湖北西部地区小震活动与台湾强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培苓 《地震》2004,24(1):71-75
简要阐述了湖北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和台湾地区强震活动特征, 研究了1981年以来湖北西部地区弱震和台湾地区6级以上强震发生的关系。 结果表明, 二个地区地震活动有较好的相关性。 根据这种相关性实现对台湾强震的临震预测, 对应率较高, 预报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26.
张北地震地下流体异常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比研究了张北MS 6. 2和MS5. 6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时空演化特征。结合二次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及其迁移规律, 二次地震所产生的地表宏观裂度与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研究结果认为: 地下流体趋势异常空间分布受区域构造格局控制; 短期异常具有重复性, 可能受震源机制影响; 短期异常的强度、临震异常形态的差异性以及地震宏观破裂的差异性与地震强度和交替活动的构造有关; MS 5. 6地震应为MS 6. 2地震后该地区能量的进一步释放, 并且是NE向构造带与近EW向构造带交替活动的结果; 二次地震前的短期异常主要沿着近EW向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分布, 可能说明近EW 向张家口-渤海构造带活动水平高于N E向山西构造带。  相似文献   
27.
吕培苓  谢湘薇 《地震》1994,(6):56-60
本文用频率域方法和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京津监视区测震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接收的短周期地震模拟信息,通过波形数字化联机处理,测定了首都圈1990年末至1993年上半年部份小震震源参数和相应路径上的介质品质因子。结果表明,小震应力降为1×10^5-10^6Pa,介质品质因子为100-700之间随地区有差别。  相似文献   
28.
岩石蠕变过程中声发射活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常温下、单轴加压下对两种岩石完整样品进行蠕变破坏过程中声发射活动实验.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讨论了蠕变三个阶段中声发射活动特征.在瞬态蠕变阶段,随着加载,声发射活动逐渐增强;在稳态蠕变阶段,在较低的声发射活动背景上,可能出现较强的信号,声发射幅值-频度关系的 m 值可能稳定于某一低值,也可能下降;进入加速蠕变阶段,声发射活动水平增强,m 值下降加快,也可能表现为明显回升后再下降,并与岩石样品的性质有关.将蠕变破坏三个阶段中声发射活动与地震孕育过程中某些地震活动图象变化(如 b 值、前震活动)进行了联系,提出地壳岩石蠕变破坏机制形成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类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9.
根据P波初动符号资料得到的节面解,其可靠性差别很大。前人工作已经涉及解的精度划分,本文提出几项进一步的容易统一的判据,以期有利于判定P波初动节面解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0.
根据P波初动符号资料得到的节面解,其可靠性差别很大。前人工作已经涉及解的精度划分,本文提出几项进一步的容易统一的判据,以期有利于判定P波初动节面解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