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514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931.
【目的】研究云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发育与仔稚幼鱼生长特征。【方法】通过干法人工授精将云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进行种间杂交,连续取样观察和系统记录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过程和仔稚幼鱼期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变化,同时培育云纹石斑鱼纯种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杂交子代受精卵发育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及出膜期,历时31 h 30 min完成胚胎发育。杂交子代的受精率为89.57%,孵化率为75.68%,受精率、孵化率均低于对照组(91.13%和87.59%);畸形率为24.55%,高于对照组(17.88%)。依据卵黄囊、背鳍第二鳍棘和腹鳍棘的伸长与收缩、体色的变化、鳞片的出现等特征将胚后发育分为仔鱼、稚鱼、幼鱼3个时期。孵化后33d仔鱼进入稚鱼期,孵化后60d稚鱼变态为幼鱼。与云纹石斑鱼纯种比较,杂交后子代生长快于后者,220日龄杂交子代全长(18.81±1.585)cm,体质量(9 173.42±3.537)g,均高于同期云纹石斑鱼纯种[全长(16.35±1.416)cm,体质量(110.80±2.379)g],杂交后代体色一致性较高,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932.
采用2种不同的合成路线制备出CePO4,利用非均相成核法和sol-gel法实现了CePO4对ZrO2的包覆,探讨了室温和600 ℃煅烧后粉体的包覆结果,通过SEM,TEM和XRD手段研究了合成产物和包覆产物的形貌及物相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非均相成核法室温下可以实现六方CePO4纤维对ZrO2的包覆,经过600 ℃煅烧,形成六方CePO4包覆ZrO2的核-壳结构;利用sol-gel法在室温下可形成CePO4前驱体对ZrO2的包覆,经过600 ℃煅烧,包覆层CePO4由无定形态逐渐向晶态转变,形成单斜CePO4对ZrO2的包覆.  相似文献   
933.
基于数字摄像技术直接摄取选定目标物及背景的图像,用图像处理的方法通过对所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获取能见度的相关信息。黑体识别采用类间最大方差阈值分割的方法,对分割后的图像用形态学方法进行平滑滤波,得到最后分割的黑体。通过目标物与背景物的平均亮度计算可获得白天的气象能见度。研究使用CCD摄像头采集图像,使用相应DVT软件进行控制连续采集传输图像。  相似文献   
934.
湘东南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地块的交接地带,南华纪—寒武纪期间形成了巨厚的复理石、类复理石连续沉积。其中的砂岩总体上以中等的SiO2含量、高的K2O/Na2O值和Al2O3/(Na2O CaO)值、较高的(Fe2O3* MgO)含量及低的CaO含量为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与典型的后太古宙页岩和上陆壳相似,以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铕负异常显著为特征。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出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等多种环境信息。从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剥蚀原岩及风化条件和搬运沉积过程来看,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形成的砂岩应具有显著区别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特征,而被动大陆边缘形成的砂岩则可能包含较多的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的地球化学信息。因此,湘东南南华系—寒武系砂岩应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这一判断与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岛弧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岩石为重要原岩,以及沉积盆地因强烈陆内伸展断陷而具一定活动性等客观事实相吻合。华南板溪群与冷家溪群间至少存在40~60Ma的沉积缺失,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碰撞造山成因的岩浆活动,板块交接带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物中岛弧火山物质的缺乏,以及湘(东)南中元古界(甚至更早)结晶基底横向上的连续性等,表明扬子板块与华夏地块之间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期间的沉积盆地不是洋盆,而是陆内裂谷盆地。上述基于湘东南砂岩地球化学研究,和根据区域资料分析所得出的关于扬子板块与华夏地块间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盆地构造性质的结论,彼此提供了良好的约束。  相似文献   
935.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分布的新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时代、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通过各种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测试方法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火山岩主要形成时代为古近纪,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该区发育一定比例的标准埃达克岩(adakite),代表地区的12件埃达克岩样品,其SiO2含量≥56%(59.05%~67.80%),Al2O3≥15%(15.43%~16.63%),MgO<3%(0.47%~2.98%,1件样品3.21%),Mg#>20(21.2~56.5),Na2O/K2O>1(1.03~1.76),Sr>400×10-6(609.6×10-6~3008.0×10-6),Y≤18×10-6(4.53×10-6~13.76×10-6),Yb≤1.9×10-6(0.44×10-6~1.35×10-6),Sr/Y≥40(44.3~314.68),La/Yb≥20(20.11~69.26),δSr正异常(1.02~7.66,3件样品0.82、0.93、0.97),δEu正异常或微弱的负异常(0.77~1.36),LREE富集,H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Nb、Ta、Ti)明显亏损,87Sr/86Sr>0.704(0.707101~0.707923),143Nd/144Nd<0.5126(0.512382~0.512448),40K-40Ar、40Ar-39Ar测定时代分别为28.2~32.2Ma,38.1~46.8Ma.上述特征除表明该套古近系埃达克岩岩浆源处于加厚的下地壳环境外,可能还代表了在高原演化过程中,北羌塘地区滞留在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洋壳残片"部分熔融并在地表喷发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936.
<正>1研究背景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我国特色的地震预报工作,大规模群测群防工作始于1974年5月11日云南昭通大关MS 7.1地震后。1974年8月,国家地震局召开了大关地震现场会议,局主要领导处室负责人、局属研究所和各省市区地震局办的主要领导专家、震区灾区县市区公社领导和测报点人员等近200人,在交通闭塞且尚有余震的震灾区现场开展震害灾情考察,统一了群测群防和专群结合地震预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现场会后各省地震管理部门均召开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会议,认真贯彻国务院[1974]69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地震局云南昭通地震现场会议精神,总结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开展情况及安排部署工作。  相似文献   
937.
本文分析循环经济模式的物质循环和信息流的特点,尤其是循环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以及在信息流方面的表现,讨论正在发展中的环境信息学理论与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面向循环经济系统的环境信息学的特点,可能发挥的作用以及环境信息学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如何开展研究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8.
通过对2015 ~2019年腾冲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腾冲地震台地电阻率受降雨影响较为明显.降雨量越大,地电阻率下降的幅度越大,且降雨对地电阻率的干扰比较复杂,有一定即时效应,部分干扰也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效应.通过褶积滤波法和多元回归法定量模拟降雨对地电阻率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影响过程,可以有效剔除降雨对...  相似文献   
939.
全球横波低速异常体成像发现: Jason超级地幔柱与Tuzo超级地幔柱彷佛植根于地球外核顶部、生长在核幔边界(core mantle boundary, CMB)上的两株榕树,我们将其命名为超级地幔树(super mantle tree),以突出Jason超级地幔柱与Tuzo超级地幔柱连接地核与地壳的纽带特征,强调它们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对全球构造的作用。地幔柱仅是超级地幔树的局部分支。我们定义超级地幔树为4层结构:① 植根于地球外核顶部;② 1600~2890 km为“树干”; ③ 110~1600 km为“树冠”;④ 110 km以上为“树枝”。“树枝”平面分布形态与全球板块轮廓大致相似,意味着板块构造可能起始于地球110 km处。推测地球深度1550~1600 km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地球化学过渡层;Jason超级地幔树与Tuzo超级地幔树之间可能存在地球化学分隔面(简称地幔分隔面),地幔分隔面将地球划分为太平洋半球与大西洋半球;它的地面投影北端大致指向地磁北极,南端基本指向地磁南极。外核顶部脉动作用可能是地幔运动的动因,地核运动控制地幔运动。Tuzo超级地幔树逆时针旋转控制大西洋半球旋转形态,Tuzo超级地幔树的“细树干”伸向南大西洋, Tuzo超级地幔树“粗树干”伸向北大西洋,使得中大西洋脊减薄。Jason超级地幔树顺时针旋转控制太平洋半球旋转形态以及环太平洋地区地貌构造形态。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三维构造模型说明:向北运动的Tuzo超级地幔树“树枝”与向西运动的Jason超级地幔树“树枝”共同作用,形成青藏高原东构造结。  相似文献   
940.
为了充分发挥西安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服务经济建设和防汛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使市、县气象局能够方便及时地获取和使用雷达信息 ,在省气象局的组织下 ,由省、市、县三级业务技术人员合作开发了统一的、面向市县级气象局等低端用户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信息系统 ,投入使用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系统结构分析与传统的 71 1、 71 3等天气雷达相比 ,多普勒天气雷达有非常丰富的监测输出产品。从产品的要素类型来看 ,有基本反射率、平均径向风速和速度谱宽三种基本要素 ,以及大量的二次计算产品。从观测时间密度上来看 ,每隔 6min一次梯扫 ,2 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