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20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对位于东海陆架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B2孔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 从中提取出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 研究表明该敏感组分的粒级含量和平均粒径变化主要受东亚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制约. 根据以上粒度指标与AMS14C测年相结合建立了近2300 a东亚冬季风高分辨率的时间变化序列. 结果表明近2300 a东亚冬季风变化和中国东部气候变化序列有较好的一致性, 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900 aBP (50 AD)以前和1450 ~ 780 aBP (500 ~ 1170 AD)这两个阶段东亚冬季风相对较弱, 与气候变化的暖期相对应; 1900 ~ 1450 aBP (50 ~ 500 AD)和 780 ~ 219 aBP (1170 ~ 1731 AD)两个阶段为东亚冬季风强盛期, 与气候变化的冷期对应, 后者为近2300 a以来最寒冷的气候阶段, 对应于小冰期. 其中各阶段内部东亚冬季风有明显的次级波动. 在1900 aBP (50 AD)和780 aBP (1130 AD)前后有两次明显的阶段性的气候由暖转冷突变事件, 后者可能与全球尺度大气环流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2.
以兰花路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有限差分元软件建立了围岩应力三维计算模型,采用数值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对距基坑边缘不同距离、开挖深度不同深度及随时间变化土体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展开研究。研究表明:由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位于基坑边缘距离10 m之内的土体为高影响区,位于基坑边缘距离10m之外的土体为缓影响区;根据现场试验可得,随着时间的往后推移,相对应的开挖深度逐渐增大,水平位移值逐渐增大,且在前期增长速度较快,其中为凸字形曲线的为正常曲线,较为安全。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及现场检测结果,获得基坑开挖过程周边土体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体变形规律,为工程作业过程提供降低土体坍塌等安全隐患的范围。  相似文献   
53.
末次冰期以来西太平洋暖池变化的浮游有孔虫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末次冰期以来西太平洋暖池区浮游有孔虫动物群变化对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取自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WP92-5柱样中的浮游有孔虫及其壳体δ^18O的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末次冰期的冬季表层水温比全新世低2℃以上;浮游有孔虫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的含量变化与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的δ^18O值呈明显相关,各时段的峰值可能与YD事件和Heinrich事件H1、H2和H3大致对应,分别出现在21—29、38—46、64—72和106—117cm,^14C年龄约为9.7—11.1、12.8—14.7、19—20.9和26.2—27.4ka B.P.;浮游有孔虫N.pachyderma的含量与G.sacculifer的δ^18O在各峰值之间含有数个频次不等的亚级变化,反映了末次冰期以来西太平洋暖池区气候的短尺度快速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4.
周日观测对掌握近海碳酸盐体系变化和海-气CO2交换过程是必要的,有助于降低碳源汇评估的不确定性。针对北部湾东北部的英罗湾-安铺港海域,于2018年4月和8月利用24 h定点逐时采样观测了该区域表层海水碳酸盐体系及相关要素,分析了春、夏季的表层海水CO2分压(p CO2)24 h逐时变化规律及其调控因子。观测结果表明,春、夏季p CO2变化范围分别为530~628μatm和427~748μatm,平均海-气CO2通量分别为(1.7±0.8)mmol/(m2·d)和(1.2±0.8)mmol/(m2·d),均表现为大气CO2的弱源。其中春季p CO2 24 h逐时变化受温度的影响相比夏季更显著,而夏季p CO2对潮汐作用以及区域内沿岸河流、地下水等淡水汇入引起的生物生产和呼吸代谢过程增强的响应更明显。海水升温主导了春季区域表层高p CO2的形成,夏季咸淡水的物理混合过程中增...  相似文献   
55.
黄海中部冷水团与现代黄海环流体系密切相关,对区域海洋环境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黄海冷水团的变迁对理解区域环境变化机制有重要意义.底栖有孔虫群落对底层水体环境变化响应敏感,是底层水团重建的重要指标.对南黄海中部泥质区N02柱样中沉积物样品进行底栖有孔虫群落分析,重建了南黄海中部冷水团全新世期间的演化.底栖有孔虫的群落结构特征及Q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全新世沉积环境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6.9~5.0ka期间,底栖有孔虫以Ammonia ketienziensis为主,指示南黄海中部冷水团为全新世最强盛期,黄海沿岸流对研究区域底层水体的影响较小; 5.0~2.9ka期间, Ammonia ketienziensis含量显著减少,而Hanzawaia nipponica显著增加,表明南黄海中部冷水团较前一阶段有所减弱,其影响范围有减小趋势,相应的黄海沿岸流对研究区域底层水体的影响略有加强但影响依然较小; 2.9ka以来,指示黄海沿岸流的低温、低盐属种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和Buccella属分子开始较多出现,反映了黄海沿岸流对研究区域底层水体的影响显著增强,而南黄海中部冷水团则为7ka来最弱阶段.整体上,全新世南黄海中部冷水团和沿岸流对研究区底层水体的影响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南黄海中部冷水团在全新世期间的波动演化可能是区域气候因素(ENSO、东亚冬季风及北半球太阳辐射量变化等)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配置综合作用于南黄海区域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安达曼海重力柱ADM-C1的浮游有孔虫群落分析, 探讨了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海洋环境演化。研究发现, 该区浮游有孔虫群落总体以热带暖水种Globigerinoides ruber、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等为主。其中G. ruber的相对丰度从早全新世至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G. sacculifer则呈大致相反的变化趋势。N. dutertrei的相对丰度从11—7.9ka BP较高, 到7.9—3.8ka BP偏低, 3.8ka BP以来又逐渐升高。而P. obliquiloculata的变化趋势则与N. dutertrei大致相反。研究认为, 安达曼海不存在与冲绳海槽类似的晚全新世普林虫低值事件。浮游有孔虫群落Q型因子显示全新世海洋环境呈现三个明显的阶段变化: 早全新世 11—7.9ka BP期间, 浮游有孔虫群落以G. ruber、N. dutertreiG. bulloides为主, 反映了该阶段较强的夏季风降水会导致表层水体盐度较低, 同时冬季风的影响相对较强; 7.9—3.8ka BP期间, 以G. ruber、P. obliquiloculataGlobigerinella aequilateralis为主, 指示水体盐度仍然较低, 同时次表层属种显著增多, 对应了该阶段强盛的印度夏季风, 上层海水混合强烈; 3.8—0ka BP期间, 以G. sacculifer、N. dutertreiP. obliquiloculata为主要特征属种, 而G. ruber相对丰度明显下降, 表明该时期表层海水的盐度有显著上升, 对应了印度夏季风降水的明显减弱。安达曼海浮游有孔虫群落所呈现的全新世海洋环境阶段性变化和陆地夏季风记录有很好的一致性, 也与该孔敏感粒级组分所反映的印度季风的强度变化一致, 表明热带边缘海区的有孔虫群落组合可以很好地响应区域海洋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57.
南海北部陆架柱状沉积物记录的残留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海北部外陆架珠江口西南的E602孔进行了粒度分析和AMS14C年龄测定,通过沉积学分析,认为该孔沉积物形成于近滨环境,时间为全新世初期。根据岩性的变化将该孔分为上下2段,下段岩性较均匀,粒度参数变化较小,主要是风暴成因的递变悬浮沉积序列,形成于近滨上部环境;上段为均匀悬浮,为近滨下部环境。该孔下段的沉积作用主要是对晚更新世低海平面时沉积物的改造和再沉积,基本没有新的陆源物质加入,属于残留沉积或准残留沉积,只是在晚期的上段沉积中才有少量以细粒物质为主的新物源加入。  相似文献   
58.
??????????????????????????????α????????????????????λ?????????????????λ??????????λ????????λ?????????????CR??InSAR??????λ???????????GPS?????????????е???С????????????????????λ??????????????????InSAR???????????????????????????????????????????????????????????????????????????????????????????  相似文献   
59.
论文详细研究了科洛、五大连池和二克山三个火山群火山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并合理地(?)分出火山岩岩石类型.细致地研究了火山岩的造岩矿物和副矿物,查明了岩石中碱性长石的化学成分特征;发现了特殊成分的高铁铅尖晶石;深入研究了火山岩的过渡元素、亲石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细致地研究了五大连池火山岩中二辉橄榄岩、二辉岩、单斜辉石岩深源包体的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以及火山岩中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歪长石巨晶矿物特征.以实际资料为基础讨论了该区白榴碧玄岩和白榴苦橄碧玄岩的原始岩浆和源区岩石熔融程度问题,揭示了区内火山岩的成因以及与美国地质学家康迪教授提出的计算地壳深度公式的结论完全一致的来源深度.作者认为岩浆来源于上地幔.并以大量实际资料,深入探讨了五大连池火山岩富钾的原因。在我国首次系统地研究和出版了五大连池近代火山岩岩石图谱和熔融包裹体测定成岩温度图册。较详细地划分出火山喷发期:力四大喷发期九十亚期.科学地预测了火山活动时间,丰富了我国火山地质学的内容,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60.
论文详细研究了科洛、五大连池和二克山三个火山群火山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并合理地(?)分出火山岩岩石类型.细致地研究了火山岩的造岩矿物和副矿物,查明了岩石中碱性长石的化学成分特征;发现了特殊成分的高铁铅尖晶石;深入研究了火山岩的过渡元素、亲石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细致地研究了五大连池火山岩中二辉橄榄岩、二辉岩、单斜辉石岩深源包体的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以及火山岩中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歪长石巨晶矿物特征.以实际资料为基础讨论了该区白榴碧玄岩和白榴苦橄碧玄岩的原始岩浆和源区岩石熔融程度问题,揭示了区内火山岩的成因以及与美国地质学家康迪教授提出的计算地壳深度公式的结论完全一致的来源深度.作者认为岩浆来源于上地幔.并以大量实际资料,深入探讨了五大连池火山岩富钾的原因。在我国首次系统地研究和出版了五大连池近代火山岩岩石图谱和熔融包裹体测定成岩温度图册。较详细地划分出火山喷发期:力四大喷发期九十亚期.科学地预测了火山活动时间,丰富了我国火山地质学的内容,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