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INTRODUCTION The Ordos basin belongs to the marginal terraceof North China ancient land,extendingtothe QinlingSea before the Mesozoic . The basin was formed dur-ing the Middle Triassic because of the extrusionfromwest to east on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It was gradually depressedinto a lake basinphas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Triassic ,to form thedeeper southwestern part and shallower northeasternpart lacustrine-delta clastic sedi ments of over 1 000m,known as the Y…  相似文献   
102.
汪洋 《中国地质》2006,33(4):920-927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和中国大陆实测热流数据,给出中国大陆地壳生热率上限值为1.3μWm-3。根据热流值和地下流体氦同位素组成资料,估算出中国大陆地壳生热率为0.58~1.12μWm-3,中位数为0.85μWm-3,相应的铀、钍、钾丰度范围分别是0.83~1.76μg/g、3.16~6.69μg/g和1.0%~2.12%。中国陆壳铀、钍、钾元素整体丰度值明显高于太古宇地壳,反映中国陆壳成分演化程度较高。同时,中国大陆地壳成分具有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特征:东部地壳相对西北部富集铀、钍、钾等强不相容元素,褶皱带相对克拉通地区富集铀、钍、钾元素。基于大陆地壳SiO2含量与地壳生热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推断,中国东部地壳较西部富长英质组分,褶皱带地壳成分较克拉通富长英质组分。此区域性变化特征与基于地震波速资料推断的结果相符。基于中国大陆地壳生热率变化范围以及地震波速低于全球平均值的特征,推断Rudnick和Fountain(1995)、Rudnick和Gao(2003)、Weaver和Tarney(1984)、Shaw等(1986)以及Wedepohl(1995)的全球陆壳成分模型均高估了铀、钍、钾等强不相容元素丰度。  相似文献   
103.
吉利 《探矿工程》2007,34(12):32-35
介绍了河北省廊坊市某小高层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场区工程地质情况,并进行了场地土的液化判别,对建筑地基土层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提出了地基处理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4.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东部农业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土壤—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55.4%,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25.9%,气候性干旱(Z值法)年发生概率为34.1%,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11.4%。3~8月份为年内高发期,以春季发生频率最高;"土壤—作物"干旱明显大于气候性干旱;气候性干旱(Z值法)统计分析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根据气候性干旱(Z值法)发生概率,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该县各发生干旱5a、3a、2a和3a,2000年以后5a中发生干旱2a,表明青海省东部浅山丘陵地区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仍然没有好转,农业生态系统抗逆性能仍在不断退化。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解海拔4 000 m以上高原夷平面灰岩裸露的山体岩溶作用发育情况及表现形式,文章以云南香格里拉石卡山为例,结合高海拔宇宙射线选址,对此问题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在海拔4 000 m以上面积约2.4 km 2 高原面场地范围内,石炭系灰岩中发育了118个以上落水洞、陡崖可见6个近水平溶洞。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显示,岩溶以低电阻率为特点:地表落水洞在50~60 m深度上连成一体,100~180 m深度低阻区范围更大。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处于大气降水垂直入渗补给区,上游(西部)灰岩和下游(东部)泥岩阻隔影响到水的径流路径和排泄形式,地表明显积水洼地12处,泉水点10个。地下水埋藏较浅,排泄快。这些岩溶发育特征为该场地规划利用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滇西南墨江金厂金镍矿床金、镍赋存状态及成矿过程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墨江金厂金镍矿床位于滇西南哀牢山造山带中段,是西南三江地区一个独特的金镍共生矿床。笔者通过野外地矿物主要为针镍矿、辉砷镍矿、锑硫镍矿、黄铁矿等。依据矿(化)脉切割关系、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共生组合,墨江金厂金镍矿床成岩-成矿期共发育4个世代黄铁矿。沉积变质期以草莓状黄铁矿和胶状黄铁矿为主,热液成矿期可划分为:早阶段石英-针镍矿-辉砷镍矿-锑硫镍矿-黄铁矿;主阶段石英-黄铁矿-毒砂-硫锑铜银矿-自然金;晚阶段方解石-石英-黄铁矿。对矿区赋金镍贯通性矿物黄铁矿进行详细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4个世代黄铁矿微量元素有所差异。其中热液主阶段黄铁矿中含有Au、As、Sb、Pb、Zn、Cu、Co、Ni和Te,显示其流体成分复杂。不同阶段黄铁矿Ni含量不同,沉积变质期黄铁矿中Ni含量较低,为0.00%~0.82%,平均0.26%;热液早阶段黄铁矿中Ni含量最高,为0.43%~3.15%,平均1.38%;热液主阶段黄铁矿中Ni含量降低,为0.00%~0.99%,平均0.22%;热液晚阶段黄铁矿中Ni含量最低,为0.00%~0.09%,平均0.03%。研究结果表明墨江金厂金镍矿床中主要含金矿物和含镍矿物形成于热液期,含金矿物形成晚于含镍矿物。Ni在热液流体中的迁移能力与流体温度正相关,温度越高,Ni进入黄铁矿晶格的能力越强。基于上述金、镍成矿过程研究成果,并对比国内外热液镍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墨江金厂金镍矿床是一个受岩浆热液改造的中-低温热液金镍矿床。  相似文献   
107.
<正>2014年9月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在华盛顿召开了题为《社区灾害恢复能力评估:从经验教训到经验应用》的灾害恢复圆桌研讨会。该研讨会的首要目标是开发一个测量和指标框架,以支持社区提升抗灾能力。该研讨会由一个主题演讲,2个小组会议组成。2015年1月,NAS发布题为《开发社区抗灾能力评估框架:研讨会总结》(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Community Resilience:Summary of a Workshop)的报告,该报告是此次研讨会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8.
卫星捕捉到的四川大地震时的地壳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1月26日,发射了期待已久的地球观测卫星"大地".这个卫星搭载3个感应器,可到处观测地球表面,几乎全域.其中之一,合成孔径雷达PALSAR将电波发向地球,地表面接收弹回的电波.使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法(InSAR),分析电波数据,即可得到观察到的地球表面的起伏和状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9.
<正>记者近日从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获悉,经过严格评审,辽宁丹东,山东青岛、日照和威海,江苏连云港,浙江台州、温州,福建莆田,广西北海,海南海口10个城市入选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城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重大海洋  相似文献   
110.
渤海石臼坨凸起沙河街组发育一套湖相混积岩岩性段,呈现出良好的油气显示.利用显微岩石与矿物学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气液包裹体温度分析等方法技术,研究总结了渤海石臼坨凸起古近系沙河街组混积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特征.沙河街组混积岩储层主要为陆源碎屑质-碳酸盐混积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原生粒间孔和生物体腔孔,为高孔高渗储层.储层中发育的成岩作用主要有:①压实作用;②胶结作用,主要为颗粒包壳、孔隙衬垫与充填和交代白云石等自生白云石胶结作用,自生白云石具有典型的多期生长特征;③溶蚀作用,主要为陆源碎屑中的长石、岩屑等的溶蚀,其次是早期衬垫白云石的溶蚀.伴随成岩演化,储层孔隙度由初始的40%演变到现今的22%.早期孔隙衬垫白云石、长石溶蚀对古近系沙河街组混积岩中的有利储层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