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 毫秒
11.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西克尔-巴楚-柯坪地区处于巴楚-柯坪断隆带活动区,构造活动强烈.该区出露的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发育大量的热液蚀变现象,既有溶蚀形成的大小孔洞、疏松灰岩层,也有各类充填的脉体,如萤石矿、硫磺石膏矿等.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和采样,并对受热流体作用的样品进行了包裹体测温测盐、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主要有两种流体来源:岩浆热液和地层热液.研究表明:(1)岩浆热液主要影响研究区南西段,形成萤石、重晶石、方铅矿等矿物,流体包裹体盐度低(0.5% ~7.5% NaCleqv)、均一化温度相对较高(142 ~ 283℃);地层热液作用范围则主要位于研究区北东段,生成白云石、方解石、石英等矿物,流体包裹体盐度高(16% ~ 23.3% NaCleqv)、均一化温度低(70~ 138℃);而研究区中段同时受到两种来源热液的混合作用,包裹体盐度(7.5%~18.3% NaCleqv)和均一化温度(142 ~ 163℃)介于前两者之间;(2)热液硬石膏、硫磺的硫同位素富含32S,δ4S平均为-9.57%,说明硬石膏是H2S气体与灰岩反应的产物,硫化氢很可能来自有机物的热裂解.  相似文献   
12.
深海探测溶解CO2气体异常.可以为寻找热液口提供一个很好的证据.本文设计的基于自制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胶与Zn-Al型水滑石复合膜为离子载体的溶解CO2探测电极属于电势型CO2电极,适用于对深海中溶解形式的CO2的测量,具有体积微小、便于与pH、盐度、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等多种传感器集成在同一探头腔内,实施在线探测等优点.实验室条件下.将该溶解CO2探测电极与银,氯化银参比电极分别接在Keithley 6517A高阻抗电位计输入端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极对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具有良好的响应信号,响应时间大约在30s-1 min.检测限在10-1-10-4mol·L-1.  相似文献   
13.
大洋锰结核(壳)中南极底流活动的矿物学与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大洋锰结核(壳)的形态、构造、矿物组合、元素富集特点,以及区域分布和南极底流活动的关系,采用ICP-MS测试手段对中太平洋海山区17个锰结壳样品和1个基岩样品的稀土元素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富钴结壳的REE含量很高,平均为1716.66×10-6,轻稀土明显富集,LREE/HREE平均为4.82,锰结壳样品中除MID06样品有轻微的Ce负异常外,其余样品均具明显的Ce正异常,基岩MKD01呈明显的Ce负异常。不同区域锰结核(壳)中稀土元素的对比研究表明,南极底流活动区和非活动区Ce/La值有显著差异,但不能通过Ce/La值确定底流的迁移路径。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全面认识大洋成矿作用与海洋环境变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洋锰结核还原氨浸渣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纳米态钾锰矿,并分析了反应pH值对合成产物物相、晶体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反应较佳pH值为5~7,反应体系中存在K+、SO42-对合成纳米态钾锰矿十分有利.该方法降低了钾锰矿合成成本,为钾锰矿商业化生产提供了思路,同时为大洋锰结核氨浸渣的资源化利用和清洁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陈蔡群的^40Ar—^39Ar年龄与变质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瑛  陈彦绍 《岩石学报》1994,10(2):193-201
本文对陈蔡群变质岩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定。其中在诸暨陈蔡测得的415.1Ma的坪年龄代表了主变质晚期的冷却年代。采自义乌尚阳的样品受燕山期火山活动影响有明显的氩丢失,与主变质有关的年龄亦明显降低,仅315.3Ma。在龙泉东书获得的年龄谱和当地广泛发育的混合岩化作用有关,276.9Ma的坪年龄为这次热事件的冷却年代。根据对现有年代资料的讨论,可以认为不同衰变体系记录了陈蔡群主变质事件的演化。Rb-Sr体系在变质早中期实现均匀化,年龄值为552.4~660.6Ma。锆石、磷灰石在变质高峰期形成的铅丢失年龄为508,4~578Ma。上述资料表明陈蔡群主变质年代属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16.
浙江晚元古代火山岩系形成环境的稀土元素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叶瑛  蓝玉琦 《地球化学》1993,(3):269-274
双溪坞群中酸性火山岩为浙皖赣晚元古代活动带的组成部分。其 REE 分布曲线较平滑,具 Eu 异常,有不太明显的轻重稀土分馏,(Ce/Yb)_N 平均为3.49。这些特征均与现代板块敛合边界,尤其是岛弧区的同类火山岩类似。所有样品均具有 Ce 亏损,Ce/Ce~*=0.84—0.91,平均0.88。对研究区晚元古代构造格局以及海水成分的认识表明,双溪坞火山岩的 Ce 亏损与现代板块敛合边界火山岩 Ce 亏损具有同样的岩石成因意义,指示岩浆起源于俯冲洋壳,与洋壳上覆的深海沉积物及海水蚀变玄武岩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三种吸附剂吸附亚砷酸根离子过程中溶液pH值随时间的变化。氢氧化铁在吸附过程中的pH值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0~6分钟为第一阶段,体系的pH值快速上升,指示亚砷酸根置换了固相中的氢氧根;7~40分钟为第二阶段,pH值变化不大,指示Fe(OH)3凝胶对亚砷酸根离子的吸附达到动态平衡;40分钟后为第三阶段,溶液的pH值呈单边下降趋势,这一阶段吸附剂与被吸附的阴离子之间发生了缩合反应,并释放出H+。Mg-Al-LDO在吸附亚砷酸根的反应过程中pH值持续上升,它具有从水溶液中获取阴离子以恢复其前驱体结构的能力,这一反应中有氢氧根生成;Mg-Fe-LDO兼有前两者的吸附机理,吸附反应过程pH值的变化趋势此介于二者之间。氢氧化铁在加热前后吸附容量变化不大,25C和90C时分别为69.7mg/g和73.7mg/g,而Mg-Al-LDO和Mg-Fe-LDO的吸附容量在25C时分别为62.4mg/g和82.5mg/g,在90C时分别增加到114.9 mg/g和199.0 mg/g。Mg-Al-LDO和Mg-Fe-LDO在90C条件下吸附容量的大幅增加,可能和溶解CO2的干扰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控制金成矿各有关因素的相互联系性以及它们在不同金矿床、矿区和矿带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同贡献,同时论证成矿溶液和成矿物质的多源性。  相似文献   
19.
叶瑛  清水正明 《矿物学报》1998,18(1):97-100
钓鱼岛石是作为在冲绳海精表层沉积物中发现的新矿物被报导的。笔者对铬冶炼副产品的研究表明,它与钓鱼岛石无论在化学组成、物理性质、晶体结构或金属铬包裹体的存在等方面,都基本一致。考虑地球化学上的不利因素,以及目前尚未发现原生露头,作者认为钓鱼岛石可能有天然岩浆以外的来源。经过水下浊流、重力流再搬运的冶金工业废弃物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阴离子捕获剂及其在污染防治与环境修复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阴离子捕获剂的结构、性能、制备与表征方法、吸附专属性及其在环境修复方面的应用。阴离子捕获剂是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阴离子粘土,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可通过层间阴离子交换、层状结构重建等机制来吸附环境中的阴离子,从而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大量研究表明。阴离子捕获剂对环境中以络阴离子形式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物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能有效吸附水体中的N、P、As、Se和放射性元素。此外,阴离子捕获剂还能吸附有机污染物,如农药、酚类化合物、洗涤剂和腐殖质等。从环境中除去不同类型的有毒有害组分。需使用不同类型的阴离子捕获剂。其吸附能力主要由捕获剂本身的特点和外部理化条件所决定。阴离子捕获剂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程和技术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