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选取青海高原城市西宁为研究对象,开展家庭能源消费问卷入户调查,建立高原城市家庭能源消费数据库(N=500),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家庭能耗碳排放的空间特征与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西宁市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与人均能耗碳排放平均值分别为10.57 kgce/d和6.11 kg/d,取暖、厨房设备及热水器设备是家庭能耗及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西宁市人均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总体呈现出高值区(HH)、低值区(LL)相对集聚,而局部地区也存在高低值区(HL)和低高值区(LH)集聚现象,其空间规律呈现明显的异质性;(3)家庭收入、地理环境以及建筑特征等因素是人均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空间异质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
快速有效地评估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后果,对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和防范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非常必要。因此本文综合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SPOT/VGT时间序列数据等多源遥感信息,以NDVI与时间的积分值来表征一定时间段内的植被初级生产力,探讨了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化过程对植被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影响。发现:(1)研究区全年总的平均初级生产力总体表现为城市地区低于非城市地区的特征。(2)研究区平均初级生产力一般是在8月份最高,而在1月份最低;同时,一个生长季内,平均初级生产力总体呈现为4-11月城市地区低于非城市地区,而12月到次年3月则是城市地区要高于非城市地区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在各土地覆盖类型间也存在很大的不同。(3)研究区全年总的平均初级生产力,城市地区NDVI为110.23d/km^2,而非城市地区为123.94d/km^2,两者相差13.71d/km^2,即城市化过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研究区的植被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83.
灾害风险科学发展与科技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期召开的一系列国际灾害风险会议讨论的灾害风险科学关键前沿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正在制定的国际减轻灾害风险后兵库战略框架(HFA2),就未来灾害风险科学发展与科技减灾趋势做了综合研判,提出加深对灾害系统复杂性的认识,即从灾害系统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认识灾害系统的复杂性,从全球变化的区域特征与成因机制认识气候变化风险的复杂性,从区域发展水平与模式认识巨灾风险的复杂性。提出从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厘定科技减轻灾害风险的战略与对策,即建立一体化的综合风险防御范式,建立多空间尺度的综合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多功能的巨灾风险防范金融体系,建立多利益相关者防范灾害风险的凝聚力模式,建立风险信息服务与对策仿真模拟综合集成平台。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把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引进到了当前国内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中,针对变化向量分析方法中变化阈值确定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双窗口变步长阈值搜寻的新方法,从海淀区的实例研究结果看,变化的检测精度可以达到87%以上,表明变化向量分析法在解决阈值问题后,确实可以有效地提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85.
综述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全球变化开放科学会议"的主要学术成果,从中分析了在全球变化研究的各个领域,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中所起作用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如何加强在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开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此研究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土地覆盖变化的生态效应,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机理。着眼我国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可能响应,重构了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宏观格局。  相似文献   
86.
北京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93,自引:15,他引:93  
本文利用1975、1984、1991和1997的LandsatTM/MSS数据,对北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22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1975~1997年,北京地区发生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规模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表现出城镇用地通过大量占用平原区耕地扩展,非城镇用地间结构变化明显的基本特征。同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近郊区和远郊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强度发生了逆转,远郊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强度在90年代已经超过近郊区,而且该区高密度城镇用地的重心也向西北方向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移动,显示出同期北京城镇用地向西北方向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7.
从植被冠层和陆地表面出发,发展一种基于遥感数据和地表气象参数观测数据的陆面蒸发散量计算的两层阻抗模型。该方法主要遵循能量平衡原理,并充分考虑到冠层小气候对土壤和植被的不同影响,从而分别针对土壤和植被进行模型的参数化。该方法经过大尺度非均匀陆面条件验证,获得了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88.
针对正在兴起的集科学、政策、管理于一体进行综合分析的"生态区评价”理论与方法,本项研究就生态区评价中的空间范围确定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就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进行了讨论.提出把自然单元、社会单元和信息单元进行复合(集成)的概念化模型,并以此论证了生态区重要性与安全性水平排序的系统分析法.  相似文献   
89.
中国土地覆盖动态变化幅度的区域分异规律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利用1983~1992年逐月的8 km空间分辨率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字影象,建立中国土地覆盖动态变化幅度指数(D),研究了中国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变化幅度较小,广大的东南部地区(东南、西南季风区)变化幅度较大。从东南到西北变化幅度呈递减趋势,且有明显地带状分布规律。对中国土地覆盖动态变化进行分区,分出9个一级区域,15个二级区域,表明中国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90.
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文章系统地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对表层地球系统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提出从人地系统动力学入手,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本内容,以期表述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地球系统演变之“人类驱动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