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5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324篇
测绘学   132篇
大气科学   175篇
地球物理   443篇
地质学   1040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17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7篇
  197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3 毫秒
21.
本文讨论了地极周年运动多年变化与大气环流多年振动的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周年极运动多年变化与大气环流多年振动有关,(2)在太阳活动11年的偶周期内,周年极运动振幅和位相基本呈现单周期变化;而在奇周期内,似乎出现双周期变化现象;(3)太阳活动可能是引起周年极运动多年变化的扰动因子.  相似文献   
22.
黄河中游陕、甘、宁、晋、豫等一些省、市、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是黄土主要的堆积区。解放前,居住在这里的劳动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甚至连吃水都成问题。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为解决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打井挖泉积极发  相似文献   
23.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形态的示量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卫星照片判读和实地观测,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由两种风沙地貌构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垄”为“羽轴”;垄间分布的波状微起伏的“大沙波”为“羽枝”,“大沙波”与沙垄的夹角为75°~103°。二者组合成类似“羽毛”的风沙地貌。新月形“沙垄”由单个新月形沙丘的前一沙丘的迎风坡与后一沙丘东翼相连构成“沙垄”。组成“沙垄”的新月形沙丘的两翼平均长37.5m,翼间距30~66m,沙丘高3~19m;在所观测区域内,沙丘沙的分选性由南向北变差。新月形“沙垄”长为3~22km,垄间距为1~3km,其问分布浅色和暗色相间的波状微地貌,暗色部分平均宽24.3m,浅色部分的平均宽11.6m。暗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有60%在1.00~0.25mm之间,以暗色矿物为主,而浅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的90%在1.00~0.25mm之间,分选性相对暗色部分较好,以石英等浅色矿物为主。暗色和浅色微地貌成对出现,相对高差约7cm。这种波状微地貌在库姆塔格沙漠中北部重复出现,类似于风沙地貌分类的沙波,暂称其为“大沙波”。  相似文献   
24.
中国中新生代咸化湖盆烃源岩沉积的问题及相关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东部断陷湖盆和西部坳陷湖盆第三系均有蒸发岩与烃源岩共生现象。前者水体深、咸化范围小,在氯化盐和碳酸盐沉积环境中形成了优质烃源岩,后者水体浅、咸化范围大,在氯化盐和硫酸盐沉积环境中发育了优质烃源岩,作者认为两种湖盆出现的水体分层是有机质堆积和保存的重要条件。济阳坳陷和柴达木盆地为两类咸化湖盆的典型代表,对它们的研究可以深化蒸发岩-烃源岩共生区油气地质的认识、促进勘探发展。  相似文献   
25.
红旗岭铜镍矿床地处华北地台与吉黑地槽系接触带--辉发河断裂北侧.区内出露30多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其中1、7号超镁铁岩体中赋存铜镍硫化物矿(床)体.含矿岩体分相明显,各类岩石均具堆积结构.铜镍矿体呈似板状、脉状、透镜状及囊状赋存于超镁铁岩体底部橄榄辉岩相中.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7号岩体形成以流动分异为主,1号岩体为重力分异;原始岩浆属拉斑玄武质,块状矿石系压滤作用产物,后续岩浆的补给和混合补充了成矿物质,硫化物不混溶程度受挥发分制约,矿床属岩浆深部熔离分异成因,成矿时代为印支期.  相似文献   
26.
青藏高原中部的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分析了1933~2003年间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发生的745个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了高原地壳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大量正断层型地震集中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海拔4000m以上的地区,其中许多地震是纯正断层型地震。震源机制结果显示,该区正断层型地震的断层走向多为南北方向,断层位错矢量的水平分量均位于近东西方向,这表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存在着近东西方向的扩张构造运动。地震震源应力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原中部高海拔地区,E-W向或WNW-ESE向的水平扩张作用控制着该区的地壳应力场。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近东西方向的扩张构造运动是该区引张应力场的作用结果,其动力学原因可能与持续隆升的高原自重增大引起的重力崩塌及其周边区域构造应力状况有关。而青藏高原周缘地区,除了东部边缘外,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前沿以及青藏高原的北部、西部边缘所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都是逆断层型或走滑逆断层型地震。在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北东或者北北东方向水平挤压的构造应力场为优势应力场。在中国西部的大范围内,主压应力P轴水平分量位于NE-SW方向,形成了一个广域的NE-SW方向的挤压应力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应力场特征表明,印度板块的北上运动以及它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所形成的挤压应力场是高原强烈隆起的直接原因。在青藏高原中南部形成了近东西向引张应力场为主的区域,并以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部分释放其应力积累。研究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引张应力场和近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的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强烈隆起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7.
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做好当前信访工作,保障信访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条例》实施进入“倒计时”,我们必须提前介入,尽快对一些与《条例》规定不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制度进行调整,以确保信访工作按照《条例》规范性的要求有条不紊的高效运转。刚才,学军同志全面介绍了《条例》修订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对如何贯彻实施提出了总体要求;金木同志着重对办信工作如何进行调整讲了意见。下面,我主要从接访、督查工作应作哪些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28.
1999年以来,国务院对地勘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明确将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并实行分体运行.很显然,这两种地质工作的经济属性是不同的,因而对其效果进行考核、评价时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对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来说,采用企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其经济效益的高低来评价其经营工作效果的好坏,而公益性地质工作虽然也进行经济核算,争取以最少的投入、最低的消耗取得最多的成果,但对其成果的评价主要不是经济效益,而是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9.
在介绍国内外大气成分观测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建设江西省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从系统建设的原则、目标、内容、技术路线、监测方案,以及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提供的产品等方面,对拟建的江西省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系统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研究结果认为,随着江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江西省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系统,有利于了解和掌握江西大气物质成分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有利于提高江西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提升江西气象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可为预防大气化学灾害和控制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0.
黄河下游壶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下游(泺口以下)发育了大量的壶穴(Pothole),按成因可以分为6种:流水侵蚀、风蚀、圆砾铸模、冰压刻、冰融水滴蚀及泄气侵蚀。流水侵蚀形成的圆形Pothole规模不一,小者直径在十余厘米,深数厘米,大者直径达数米,深1 m余;风蚀形成的圆形Pothole规模一般比较小,直径多在二、三十厘米以下,深10 cm以下,大部分穴壁缓斜,状如盘碟;圆砾铸模形成的Pothole规模一般较小,直径多在一、二十厘米以下、穴壁陡倾,状如锅穴;冰融水滴蚀形成的Pothole形态复杂,规模不一,既有穴壁缓斜的盘碟状者,也有穴壁陡倾近乎直立的近圆柱状者,直径从不足1cm到三、四十厘米,其穴缘、穴壁和穴底常有次级构造;泄气侵蚀形成的Pothole更是十分复杂,平面形态可以圆形到近圆形甚至其他复杂形态,穴壁可以非常平缓,也可以陡倾,直径从数厘米到数十厘米,深数毫米到二、三十厘米,穴缘和穴壁也常有次级伴生构造,既可单独产出,也可成群产出,同时还可以多个密集产出,状如蜂巢,这一类Pothole的成因极为独特,主要与黄河断流河床捕获的空气泄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