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定量评价盆地的烃源岩生烃潜力是油气勘探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采用多项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指标定量或定性地分析了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证实额济纳旗及邻区的石炭系—二叠系发育了浅海陆棚相以泥页岩为主的烃源岩。研究表明,该区石炭系—二叠系的阿木山组、埋汗哈达组和哈尔苏海组3套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热演化程度与构造活动、埋藏深度有关,多数有机质演化程度处于成熟阶段,显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的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特征的综合评价,指出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广泛分布以暗色泥页岩、炭质泥岩为主的烃源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以Ⅱ—Ⅲ型干酪根为主的烃源岩。平面上,河西走廊东部中卫—靖远地区石炭系生烃条件最为有利,纵向上,靖远组和羊虎沟组为主要的烃源岩发育层段。总之,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不乏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是油气勘探值得重视的新层系。  相似文献   
83.
许多研究者认为,烃源岩干酪根C同位素组成主要受干酪根类型的影响,可以作为评价烃源岩类型、沉积环境和进行油气源对比的重要指标,并得到广泛应用。对额济纳旗及邻区典型剖面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有机碳(TOC)的丰度、地球化学特征、热演化特征和干酪根C同位素分布的研究表明,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为浅海陆棚相沉积环境形成的泥质岩,TOC含量中等,以Ⅱ类干酪根为主,烃源岩演化进入成熟-过成熟阶段,干酪根C同位素具有显著偏重的特点。并且干酪根C同位素组成明显与热演化程度和有机碳丰度有关,随着烃源岩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重碳同位素不断富集,在成熟—过成熟阶段,对C同位素的影响可达4‰~6‰。随着TOC含量的增加,干酪根C同位素显著偏轻,影响值可达4‰以上。由于研究区烃源岩已进入成熟—过成熟阶段,干酪根C同位素的分布在演化过程中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干酪根类型的影响相对降低或已不显著,不能再作为评价烃源岩干酪根类型的指标。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中—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的分析和对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构造改造作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研究,认为白垩纪为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演化的鼎盛时期,沉积了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以湖泊—沼泽相为主的砂泥岩组合,是石炭系—二叠系油气系统的良好的区域盖层。虽然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改造作用,但构造应力以挤压抬升为主,除局部地区发生构造动力变质作用外,总体对石炭系—二叠系油气系统保持条件的影响不大。中生代经历了4个期次的岩浆活动,早白垩世岩浆活动较强烈,受其影响石炭系—二叠系局部发生热接触变质或烃源岩演化达到过成熟,但影响范围有限。石炭系—二叠系内部发育4个沉积旋回,尤其是阿木山组、埋汗哈达组发育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的泥页岩,既是良好的烃源岩,也是良好的盖层。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虽然经历了华力西末期—印支期的长期抬升剥蚀,但地球物理资料显示石炭系—二叠系在额济纳旗-务桃亥一带分布较为稳定,残留厚度一般1000~2000m,局部厚度大于3000m。油气显示信息表明,石炭系—二叠系具有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的过程,油气资源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85.
对1998—2018年云南破坏性地震事件中的交通系统震害损失数据进行统计和空间分析,研究云南地区交通系统震害损失规律和区域差异;基于云南交通系统历史地震震害,总结云南地区交通系统震害特征.结果表明:①云南地区交通系统震害损失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加,但二者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二阶多项式关系;②云南地区交通系统震害损失...  相似文献   
86.
阿拉善右旗杭乌拉地区下二叠统埋汗哈达组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阿拉善右旗杭乌拉地区下二叠统埋汗哈达组岩性特征、暗色泥页岩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总结了烃源岩纵向分布、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和热演化特征。下二叠统埋汗哈达组烃源岩分布层段集中,暗色泥页岩累计厚度160.1 m,占碎屑岩厚度的33.3%。有样品控制的暗色泥页岩厚度94.1 m,w(TOC)平均为0.75%,大于0.3%的样品占93.5%。其中:w(TOC)大于1.0%的好烃源岩厚度22.2 m,占样品控制厚度的23.6%;w(TOC)为0.5%~1.0%的中等烃源岩厚度45.5 m,占48.3%;w(TOC)为0.3%~0.5%的差烃源岩厚度16.5 m,占17.5%。甾烷相对含量具有明显的C27优势,族组分饱和烃含量显著高于芳烃含量,干酪根类型为II型。Rc平均为0.77%,表明干酪根演化进入成熟阶段,最高热解温度(Tmax)分布范围为350~550 ℃,属成熟-高成熟阶段。综合评价认为,下二叠统埋汗哈达组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以生气为主。  相似文献   
87.
正《地质与勘探》以刊载固体矿产地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矿产资源评价、找矿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岩石矿物研究、同位素地质、数学地质与遥感地质和钻探技术、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等专业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主要栏目有金属矿产、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地质、油气资源、新技术·新方法、矿产经济和水文·工程·环境等。1.文稿应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准确,论证有说服力;文字通畅易懂,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干地区好比如、杭乌拉剖面二叠系埋汗哈达组硅质岩岩石学特征、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硅质岩的成因及其沉积环境。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好比如剖面硅质岩SiO2质量分数为89.83%~94.16%,平均值为92.01%,Al/(Al+Fe+Mn)值为0.49~0.65,平均值为0.56,δCe值为0.87~0.92,平均值为0.89;杭乌拉剖面硅质岩SiO2质量分数为75.93%~90.14%,平均值为86.70%,Al/(Al+Fe+Mn)值为0.68~0.78,平均值为0.73,δCe值为0.89~0.94,平均值为0.90;在Al-Fe-Mn三角图上,样品全部落入生物成因硅质岩区,指示研究区硅质岩为海水生物沉积成因。好比如剖面硅质岩Al2O3/(Al2O3+Fe2O3)值为0.59~0.78,平均值为0.71,MnO/TiO2值为0.17~0.88,平均值为0.41,(La/Ce)N值为1.07~1.25,平均值为1.16,Ceanom值为-0.059~-0.026,平均值为-0.043;杭乌拉剖面硅质岩Al2O3/(Al2O3+Fe2O3)值为0.78~0.86,平均值为0.83,MnO/TiO2值为0.04~0.40,平均值为0.16,(La/Ce)N值为1.02~1.15,平均值为1.10,Ceanom值为-0.041~-0.001,平均值为-0.029;在硅质岩沉积环境判别图上,样品落在大陆边缘型硅质岩区域内,指示研究区硅质岩沉积于大陆边缘缺氧的水体环境。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早二叠世为大陆边缘滨海-浅海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9.
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对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苯系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测定。采用57cm×50μm毛细管柱,以5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2.0mmol/L四硼酸钠溶液(pH9.16)作为操作缓冲溶液,并加入φ=20%的甲醇作为有机改性剂,电压25kV,检测波长200nm,15min内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可获得良好的分离。用峰面积定量,线性范围为2~100mg/L,最小检测浓度分别为0.75mg/L苯,0.45mg/L甲苯,0.39mg/L乙苯,0.1mg/L邻-二甲苯,0.31mg/L对-二甲苯。将该法用来分析石油勘探远景区域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苯系化合物,检测浓度范围为(0.0x~0.x)μg/g。  相似文献   
90.
浅眼扩孔钻头主要用于冶金、煤炭、地质、水电等部门中的巷道掘进。用于普通小型凿岩机的φ40mm钻孔扩大为φ85mm的大孔。扩大的断面积是小孔的4倍。在巷道掘进中,采用扩孔钻头可实现大孔掏槽,不需更换任何设备,操作方便。可使掘进效率提高15—20%,材料消耗降低10—20%。我们从1987年开始研制这种钻头,先后经过两次改进,已于1988年10月研制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