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200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335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3篇
  1938年   6篇
  1936年   12篇
  193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借助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通过对川中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烃源岩及原油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分析, 揭示了生物标志物中三环萜烷系列的分布特征, 并探讨了其对于沉积环境和生物来源的指示意义. 结果表明: 大安寨段烃源岩及原油姥植比Pr/Ph中等, C19-C26三环萜烷呈现C21优势. C19+20和C23的相对百分含量较低, C24TeT/C26TT值大于1, 指示大安寨段沉积时期水体较浅, 生源构成以菌藻生源为主, 兼有丰富的高等植物生源的混源输入, 形成于弱还原的淡水湖相环境.  相似文献   
122.
三维三角网     
本文阐述建立三维三角网的理论和方法。采用以恒星为背景对卫星进行摄影的方法,求定三角网每条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定向角。三角形的每条边则用激光测距仪在地面量测激光基线,并将实测距离归化为两三角点间的弦距,每个三角形将有三个边长和六个方向角的观测值。把它们都列成观测方程式,用三维坐标平差求定各三角点的直角坐标,再换算成经度、纬度和大地高,用以约束天文大地网系统误差的积累,和水准测量的结果结合,计算大地水准面起伏,作为一种研究地球形体的几何方法。  相似文献   
12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信号质量评估是卫星导航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简要介绍导航信号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监测数据的信号稳定性评估方法,最后从伪距原始观测数据、伪距拟合残差、伪距拟合残差标准差3个层面进行了评估,给出了在Matlab环境下评估的具体结果.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该方法有助于保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空间信号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4.
坐标平差     
自从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测量平差之后,坐标平差就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为什么这个大家熟悉的方法,又来重提呢?阐述它的目的,是想把这方法改进一下,使它更方便,更有普遍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5.
为便于理解恒包络AltBOC(constant envelope alternate binary offset carrier)信号调制方式,结合直观的信号相位图,从最基本的BOC信号入手,引出AltBOC信号最简单的双通道形式,进而到四通道,最终导出恒包络AltBOC信号表达式,并给出主要的数字特征。  相似文献   
126.
在滑坡稳定分析基础上, 建立了推移式滑坡渐进破坏分析法。在机理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临界状态条块或单元和相应决定方法, 以及两种破坏模式, 模式Ⅰ:整个滑体沿弱面发生破坏, 模式Ⅱ:后缘沿弱面发生破坏, 而前缘局部沿滑体发生剪切破坏, 两种破坏模式临界状态点逐步由后缘向前缘移动。研究了推移式滑坡变形规律, 提出了模式Ⅰ和Ⅱ渐进破坏过程中, 滑面上每一点的时间与位移均呈现不同的S形曲线特征, 对于整个滑体而言, 滑面上每一点的位移与高度关系, 在不同时刻呈现不同的抛物线特征, 提出了滑面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呈两种类型:非稳定时间曲线和稳定时间曲线。研究了现行滑坡稳定性系数计算特点, 提出了稳定性计算综合下滑力-抗滑力、主推力和基于位移变化的方法。研究了滑坡运动特点, 提出了主滑方向的定义。研究了滑坡有限元稳定计算, 分析了引起滑坡有限元计算不收敛原因, 提出了滑坡有限元计算滑面边界法, 滑面既可以施加理想弹塑性边界, 计算稳定系数可和传统的极限状态相比较, 又可施加不同的应力-应变边界, 获得真实的应力和位移场, 并计算相对应的稳定系数, 对于潜在滑面以概率法、能量法和现场勘查法确定。  相似文献   
127.
边坡条分法物理意义是以强度折减表征材料峰值强度的下降程度。以不平衡推力部分强度折减法为例,推广传统假设,应用理想弹塑性模型和全过程剪应力-应变模型,在峰值剪应力和峰值应变相等条件下,模拟边坡的渐进破坏过程;提出了临界状态决定法,随着临界状态逐步移动,边坡不平衡力和驱动力越来越大,抗滑力越来越小,直至整体处于破坏状态。以湖北省恩施州稻池村边坡为例,以3种数值(部分强度折减、理想弹塑性和全过程剪应力-应变本构)模型揭示边坡渐进破坏过程中各参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数值条块法均能描述稻池村边坡渐进破坏过程,基于条分法和理想弹塑性模型部分强度折减系数大于全过程剪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稳定系数。   相似文献   
128.
为了深入研究雷电产生的微波热辐射特征,从2016年初夏开始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在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实验基地开展了连续4年的观测实验,根据雷电热效应的特征,制定了观测方案,并为地基微波辐射计设置了“引雷观测模式”。结果表明,地基微波辐射计具有对雷电热效应产生响应的能力。2017—2019年,辐射计一共成功捕获了30次人工触发闪电,观测效率逐年增长,平均为71.4 %;微波亮温脉冲幅度的最大值约125 K。结合其中28次触发事件的雷电流数据,分析了亮温脉冲幅度和雷电流积分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发现了最大亮温脉冲幅度与总电流作用积分之间可能存在指数关系。根据亮温观测数据估算了雷电热效应的持续时间,平均约0.5 s,其中25次触发事件的雷电流热效应持续时间与雷电流持续时间变化较为一致,相关系数约0.73。  相似文献   
129.
张东凌  卢姁  张铭 《大气科学》2017,41(5):975-987
本文对印度洋冬季风异常海气环流耦合主要模态做了分析和讨论,得到以下结果:第一模态海面和低空大气环流的异常主要发生在东印度洋海域上空,而上层大洋环流的异常则主要反映了印度洋冬季风环流的异常,并主要体现在西向赤道暖流和东向赤道逆流上。第二模态的大气环流相应异常主要发生在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赤道印度洋上空,而上层大洋环流异常除与第一模态类似外,还包括索马里暖流的明显异常。第一、二模态分别是印度洋冬季风的偏东、偏西模态,也是其主、次模态;均有约4年的年际变化,还分别有约18、22年的年代际变化;该主、次模态分别在1976年及1976、1986年有突变发生;这样印度洋冬季风有约4年的年际变化,并在1976年出现明显突变。该主、次模态的年代际变化周期也是冬季北太平洋海气联合复EOF分解第二、第一模态的年代际变化周期,这反映两大洋之间有密切联系,这是因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是南亚、东亚冬季风的共同源头,对两大洋的大气环流异常都有明显影响。南亚冬季风偏强时印度洋的Hadley环流和赤道辐合带上的对流均偏强,反之亦然;且该冬季风的主、次模态都如此;这也反映了南亚冬季风大气环流异常与冬季热带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耦合关系。当该主、次模态发生正、负异常变化时,近表层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分别呈现横贯大洋的南北向跷跷板变化以及大洋东、西向的跷跷板变化;但前者是主要的。印度洋冬季风对印度洋偶极子起着抑制作用,这是该偶极子在冬季最弱的原因。在热带印度洋,大气低空垂直运动下沉、上升区域都分别大致位于该大洋近表层的下沉、上升运动区域之上,这构成了海气相互作用的负反馈机制,并有助于南亚冬季风、Hadley环流、赤道辐合带以及印度洋中冬季风环流的维持和稳定。  相似文献   
130.
华北平原冬小麦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是准确量化植被与气候相互作用不可缺少的参数,也是小麦生产的科学管理和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科学依据。利用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大型根系观测系统,观测冬小麦“济麦-22”的根系参数,对根长、根长密度、根重密度和根系粗度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冬小麦的根量(根长和根干重)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减少分布。重旱、轻中旱、适宜和偏湿4种处理的根长垂直分布与自然对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29、0.90和0.86,其中重旱与自然对照的相关性最好,轻中旱较差。土壤水分可以影响冬小麦根系的生长。土壤水分充足时,有利于根系生长,使表层根系量增多,根干物质量增加;土壤水分亏缺时,则相反。轻度干旱有利于中下层根系的延伸生长。冬小麦的根长密度与根重密度的相关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根系粗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