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20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5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伊宁盆地的“红层”与找煤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宁盆地是新疆主要聚煤盆地之一,预测煤炭资源总量2178.8亿t。通过对含煤盆地岩石地层分析,发现研究区发育三套红层,即三叠系小泉沟群(T2-3xq)红层,侏罗系水西沟群(J1-2sh)红层及古近系红层,三套红层分属于两个构造层。根据红层与煤系地层的关系分析,认为古近系红层覆盖区最有可能发现隐伏的整装大煤田。查清红层的层序,对指导找煤及加速进行煤田地质勘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基于个体行为的多尺度城市空间重构及规划应用研究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转型面临多尺度的空间重构,从社区、中心城市到都市区、城市群等不同空间尺度。一方面,每个尺度上的空间组织特征及居民行为模式彻底改变;另一方面,一系列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问题出现并累积。面对城市发展的新格局和新问题,需要依托行为研究,梳理多尺度城市空间的概念体系,揭示其形成机理,判断其环境响应,并以低碳和和谐城市为导向,提出规划策略。具体内容包括:整合GPS、手机、网络、问卷和访谈等多种行为数据,建立中国城市多时空尺度居民行为数据库;分析城市、都市区和城市群尺度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和居民行为特征,创建基于个体行为的中国城市空间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解析多尺度城市空间组织及居民行为模式与社会矛盾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以社会公正、和谐和低碳为导向,提出不同尺度城市空间调整优化策略和居民行为引导策略,面向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可持续性的提升,推动形成多尺度的居民生活圈和城市空间单元。  相似文献   
8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ERA5分析场数据等资料,对南疆西部两次极端暴雨过程的环境条件和形成机理进行对比分析,以更深入理解南疆极端降水特征和产生机制。两次过程分别发生在春季和夏季,高层环流存在显著差异,南亚高压分别呈东部型和双体型,但配合中层的“阶梯槽”形势,均为极端降水提供了特殊有利的环流背景。低空700~850 hPa偏东急流是南疆西部极端降水发生的重要天气系统,其不但是暴雨发生地主要水汽通道,还与地形形成强烈辐合,是极端降水重要的触发和水汽集中机制。引入二阶湿位涡对两次暴雨过程的非均匀特征及可能产生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阶湿位涡高值区与降水的发展演变呈现较高一致性,二阶湿位涡主分量包含对流稳定度与绝对涡度垂直梯度的耦合,体现极端降水大气的主要动热力结构特点:发生在2021年6月15~16日的夏季过程,极端降水区主要位于昆仑山沿线,与塔里木盆地南侧强烈的低层气旋性旋转有关,旋转促进水汽快速集中,垂直方向表现为中层负涡度叠加于正涡度之上,垂直涡度梯度显著,同时水汽抬升凝结,中层大气加湿加热,对流稳定度在垂直方向非均匀性增强,两种垂直梯度结构均有助于垂直运动增强,促进极端降水形成;发生在2020年4月17~24日的春季过程,降水主要位于南疆西部喇叭口地形区,“阶梯槽”形势造成的越山干冷气流和塔里木盆地的偏东暖湿气流辐合,形成中层正涡度带,激发上升运动,是极端降水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84.
在安徽巢湖177高地、无为白牡山等地中二叠统栖霞组顶部灰岩段和臭灰岩段发现大量遗迹化石Zoophycos cf.caudagalli。这些遗迹化石以系统觅食迹为主,指示水动力及波浪作用较弱、贫氧的深水沉积环境。在栖霞组的砾状灰岩中,发现部分Zoophycos穿插于灰岩砾石和基质之中,这揭示栖霞组石灰砾岩中的砾石并非成岩作用成因,而是碎屑流沉积形成,属于异地成因碳酸盐岩。综合巢湖地区栖霞组的地层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Zoophycos的生活习性和分布特征,发现表明巢湖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臭灰岩段和顶部灰岩段属于贫氧的碳酸盐台缘斜坡沉积。  相似文献   
85.
安徽沿江地区晚石炭世黄龙组白云岩广泛发育,主要为晶粒白云岩,其次是角砾白云岩和残余颗粒白云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安徽沿江地区黄龙组白云岩中Fe、Mn、Sr、Na含量分别为:2 567×10-6(1 600×10-6~4 400×10-6)、353×10-6(166×10-6~742×10-6)、109.7×10-6(69.0×10-6~176.5×10-6)、288×10-6(100×10-6~700×10-6),稀土元素总量为7.29×10-6(2.56×10-6~20.82×10-6),ΣLREE/ΣHREE比值平均为3.07(1.16~10.17),经海水标准化后,显示LREE富集,HREE相对亏损,δCe平均为4.53(2.82~7.78),正异常显著,δEu平均为1.85(0.94~2.92),配分模式曲线显示白云岩化流体来自海水。白云岩中可见蒸发岩类或蒸发构造。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白云岩主要为准同生成因,部分为埋藏成岩成因,其中角砾白云岩为准同生成因,怀宁地区白云岩δEu平均为2.38(1.91~2.92),正异常显著,表明后期受到热液流体影响。  相似文献   
86.
大别山北缘石炭系作为古生代唯一不变质或轻微变质的沉积地层,记录了其物源信息和古生代的构造演化.针对研究区这一地质特征,本文分析了研究区砂岩的碎屑组分、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以及碎屑锆石的同位素年龄,并据此对物源区的大地构造属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区碎屑岩主要以中细粒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砂岩的QFL平均值为Q 76.2%,F 15.9%,L7.9%,Q/(F+ L) 4.26;主要元素氧化物平均百分含量SiO263.69%,Al2O3 11.25%,MgO 3.66%,CaO 5.15%,Fe2O3T 6.15%,K2O 1.68%,Na2O 0.68%;部分特征微量元素Th,U,Hf,Sc,Zr,Y平均含量分别为10.78×10-6、2.64×10-6、4.39×10-6、15.67×10-6、166×10-6、25.33×10-6.Rb/Sr,Th/U,La/Y,La/Sc,Th/Sc比值分别为1.49、4.10、14.75、31.92和0.89;稀土元素总量ΣREE平均146.2×10-6(54.11×10-6 ~256.0×10-6),Eu异常0.64,轻稀土略有富集,La/Yb为12.58(3.94~15.42),(La/Yb)N为9.02.锆石年龄测定表明,早石炭世地层中碎屑锆石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0 ~500Ma,晚石炭世地层中碎屑锆石年龄主要为900~ 1300Ma,其次为2000~ 2800Ma.上述结果表明大别山北缘石炭系沉积物来源于不同的源区,包括早古生代的大陆岛弧、扬子板块中-新元古代基底以及华北板块古-中元古代基底.  相似文献   
87.
付淑玲  安里千  李真西 《物探与化探》2012,36(3):496-498,506
介绍了本质安全电气设备,首次提出了无线电波透视仪的输入、输出阻抗(电阻、电容、电感)的检测方法。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探讨性提出了实际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88.
安徽无为-巢湖地区中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岩作用控制孔隙演化,对油气开采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安徽无为-巢湖地区中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广泛发育,有机质丰富,多年来主要集中在地层、古生物及沉积相方面的研究,成岩作用的工作较少.镜下鉴定显示研究区发育溶解作用、去白云化作用、压溶作用、破裂作用4种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和泥晶化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白云化作用、硅化作用...  相似文献   
89.
基于幂函数法则对放牧梯度上种群空间异质性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呼伦贝尔草原的克氏针茅群落选择轻牧、中牧、重牧3个不同的放牧梯度,沿着50 m样线设置100个50 cm×50 cm的L型样方,每个L型样方内划分4个25 cm×25 cm的S型样方,以物种出现的频度(p)作为植被空间分布的观测指标,采用幂函数法则对放牧梯度上草原植物群落物种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种类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轻度放牧区羊草和星状刺骨藜、中度放牧区藜和糙隐子草、重度放牧区猪毛菜和多根葱具有高的出现频度,群落物种数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整体来看,放牧梯度上物种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聚集分布,物种空间异质性(δi)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拟合于幂函数规律曲线;群落的空间异质性(δc)随着轻牧-中牧-重牧放牧演替的进展呈现降低趋势,种群个体分布呈现片断化特征。在群落内部各个种群具有不同的异质化分布特点,物种结构主要表现出密集型种群和疏散型种群两大类型。这些趋势与种群的繁殖策略、生活史对策、群落的再生产策略等生理与生态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0.
根据竞争力协同发展理论,在把握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影响地区制造业竞争力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遵从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原则,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和制造业特点,运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实际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基本理论框架。认为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层次8个模块构成,并从规模、市场、效率、成长、结构和创新6个方面选取11个指标,试图构建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