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With the aim to examine variations in the migration phenology and population of N. lugens along with the advance/retreat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ASM)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n predicting the timing and location of N. lugens outbreak,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patial analysis were applied for 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the ASM and its relate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the migration phenology and population of N. lugens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ASM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occurrence and outbreak of N. lugens. First, the first appearance date of N.lugens was consistent with seasonal advances of the northernmost location of the ASM, and the ASM provided the dynamic condition for the northward migration of N. lugens. Second, outbreak of N. lugens occurred in the area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ASM, and the ASM provided the survival condition for the population of N. lugens. Third, the population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northernmost location of the ASM, θ_E(850 hPa) and wind speed(850 hPa).Particularly, the stronger southwest wind caused the date of the first, peak and last catches of N. lugens to turn up earlier than in the extremely years.  相似文献   
172.
利用MODIS_L1B数据,结合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地面观测与反演的AOD(Aerosol Optical Depth)数据、北京市自动气象站网的能见度观测数据和北京市道面交通气象监测网的能见度观测数据,选取2012年3月6—11日期间发生在北京市的一次重大霾天气过程作为典型个例,反演了全过程的AOD和能见度变化,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由MODIS遥感数据反演的AOD值与地面实测AOD值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但由于存在观测时间的偏差,总体上反演值高于实测值;2)利用AOD反演值得到的能见度值与实际能见度观测值基本吻合,两者的时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6(P<0.01),符合此次霾过程的实际发生特征。  相似文献   
173.
本文选取1995年~2014年江、浙、沪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入境商务旅游(IBT)的时间序列数据,定量研究三省区FDI与IBT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进行了地区差异分析。研究发现:(1)江、浙、沪FDI与IBT之间呈现出同步发展的态势,且其外资依存度与IBT占比的下滑态势也相同。(2)依据相关统计数据建立的9个推拉方程表明,江、浙、沪FDI与IBT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即:三省区的FDI对IBT具有拉动作用,三省区的IBT对FDI也存在带动作用。(3)江、浙、沪FDI与IBT的互动关系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即:FDI对IBT的拉动作用呈现出沪江浙的地区差异,IBT对FDI的带动作用呈现出浙江沪的地区差异;这与三省区的经济发展重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74.
模拟沙地干旱环境研究电场对两种沙生植物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用不同电场条件处理沙生植物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和沙蒿(Artemisia songarica Schrenk)种子,采用人工模拟干旱试验方法,研究电场处理后这两种植物种子萌发和生物量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电场处理缓解了两种植物随干旱程度加重出现的负效应,不同处理条件,种子萌发和生物量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的影响不同,电场处理能够提高种子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两种沙生植物生物量干重和鲜重。这些变化缓解了干旱胁迫对柠条和沙蒿种子的伤害,提高了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5.
利用AFLP技术研究条斑紫菜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AFLP技术对11个条斑紫菜品系进行了研究.由16对引物共扩增出778条谱带,其中仅15条为共有谱带,多态位点的比例高达98.07%.日本鹿儿岛,我国的青岛、江苏、浙江等不同地点的野生或栽培条斑紫菜品系之间最近的遗传距离为0.180(两个日本样本之间),最远为0.397(日本样本与江苏样本之间),属于物种内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聚类结果显示日本的样本与青岛的野生样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较高而聚合在一起;浙江野生条斑紫菜与江苏的样本遗传距离相近,聚合在一起.结果表明,我国条斑紫菜的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而且各品系间的遗传距离与其地理间距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6.
河北省旅游网站使用评估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旨在探询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重要类型的网络技术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文中给出了关于旅游网站使用者满意度的评估体系,并依据此框架,以河北省为例,从内容设置、技术组织及服务信誉3个方面评估旅游网站,探讨中国旅游网站的调整方向。这在学术上能扩展通信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7.
用 MAT-253同位素质谱仪对太湖大气气溶胶中的硫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太湖大气气溶胶中δ34S 数值变化范围为4.46‰~9.87‰,表明该地区大气气溶胶的主要硫源与当地燃煤排放直接相关.Δ33S 绝对值普遍大于0.1‰,说明太湖大气气溶胶中存在显著的硫稳定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基于正Δ33S 和负Δ36S 的关联,揭示太湖气溶胶中硫稳定同位素的分馏异常主要与平流层 SO2发生的光化学反应有关,该科学问题迫切需要做进一步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8.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大量露头、钻井与地震层序地层学综合分析,建立了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研究提出了“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五要素”分析方法。应用该分析方法在奥陶系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6个三级层序界面,将奥陶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盆地不同构造环境形成不同的层序地层格架:在盆地西部窄大陆边缘北部奥陶系发育层序 Osq3-层序Osq7五套地层,持续时间从早奥陶世弗洛阶到晚奥陶世桑比阶末,南部发育层序Osq1-层序Osq7七套地层,持续时间从早奥陶世特马道克阶到晚奥陶世桑比阶末,总体上西部地层西厚东薄,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向伊盟隆起-庆阳古隆起上超覆尖灭;在盆地南部宽大陆边缘奥陶系发育盆地所发现的8个层序,持续时间从早奥陶世弗洛阶到晚奥陶世凯特阶早期,地层南厚北薄,向庆阳古隆起上超覆尖灭;在盆地中东部台内洼陷奥陶系仅发育层序Osq3-层序Osq5 TST,以盆地东部洼陷东侧最厚向伊盟隆起-庆阳古隆起上超覆尖灭;盆地北部伊盟古隆起、西南部庆阳古隆起主体一直处于隆起剥蚀状态,二者的鞍部仅发育Osq4 TST层序,表明盆地西部的祁连海槽与盆地东部的华北海在中奥陶世晚期有过短暂连通。  相似文献   
179.
海底水合物丘与泥火山均属于不同相态流体向上运移排出至地表过程中的产物,与这2种特殊地质体相关的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具有独特的成藏过程和赋存规律,同时,它们也都是富碳流体排放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对这2种地质体缺少系统的调查,加之对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和碳泄漏过程的研究程度不高,当前在海底水合物丘与泥火山特征刻画及准确甄...  相似文献   
180.
海底视像图像的灰度不均匀校正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点光源照射的亮度不均匀使获得的海底视像图象的灰度分布极不均匀,给海底多金属结核矿物的颗粒自动识别、粒径测量、储量的计算带来误差。本针对点光源照射的多金属结核海底视像图象,提出了3种方法进行灰度不均匀校正,并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统计原图灰度值的二维分布特性,用二阶三次多项式函数拟合此灰度分布,再逐像元进行灰度拉伸的方法能更有效地消除点光源对海底视像图像灰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