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479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南秦岭古生代盆地演化中幕式流体过程及成岩成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南秦岭古生代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出发,通过分析古生界不同层位流体成岩成矿事实与盆地发展演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南秦岭早古生代—泥盆纪演化时期多幕流体过程和成岩成矿效应。幕式流体成岩成矿最早可追溯到早寒武世,区域上从东到西形成了重要的碳硅质岩中重晶石/毒重石矿床及金、铂族元素矿化;早、中志留世继续发展,形成了钠长石岩、重晶石岩、铁碳酸盐岩、硅质岩与铅-锌、金矿床;中泥盆世为最强烈的一次热水沉积活动,其规模大、热水沉积产物多样,形成了泥盆系硅质岩-钠长石岩-重晶石岩-铁白云石岩中的铅锌(铜)矿床、铁白云石硅质岩中铅锌(铜)矿床以及钠长石角砾-铁白云石板岩中金-铜矿床。  相似文献   
102.
淮河流域洪涝变化吸引子维数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周寅康  包浩生 《地理科学》1998,18(4):362-367
淮河流域洪涝序列的功率谱表现出了较好的混沌谱特征,这是序列呈分形结构的内在原因。洪涝序列及其不同平滑序列的关联维数表明,序列平滑程度越大,关联维数越小,关联维数反映了序列所在系统的层次,是系统结构复杂性的重要量度,是 系统建模所需独立变量的控制参数。要恰当地描述淮河流域洪涝发生系数,需构造至少5个状态变量的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103.
西昆仑以其强烈的构造变形、频繁的岩浆活动、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及特殊的大地构造环境而具有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条件。然而由于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所限,该区地质矿产工作程度一直较低。2002~2003年度,作者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在麻扎东陆续发现了三处五个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化)体。它们与康西瓦—苏巴什构造带在空间、时间和成因上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构成黑恰达坂多金属矿化带。虽然带内矿体品位较低,但规模巨大,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明显的化探异常显示,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4.
陆相湖盆生物类脂物早期生烃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临清坳陷东部和苏北盆地为例,从低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烃类和显微组分生源构成剖析入手,揭示藻类生物类脂物和高等植物蜡质混合生源输入,是陆相半咸水-咸水湖盆低熟油生烃母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5.
鄂尔多斯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微相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奥陶世马家沟期,在鄂尔多斯东部的陕北地区沉积了近千米厚的碳酸盐岩-蒸发岩地层。运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这套地层进行了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学、沉积动力特征及形成环境的分析。按矿物组成、微观结构、组构和生物化石(及其碎屑)的组成等特征,把该区碳酸盐岩-蒸发岩划分为18个典型的微相类型。又根据其成因概括为6个微相系列,即与开阔海环境有关的微相系列、与滩相沉积有关的微相系列、与生物礁(丘)有关的微相系列、与隐藻席有关的微相系列、与局限-强烈蒸发条件有关的微相系列、次生晶粒结构微相系列。各系列的微相类型具有相近的成因环境特征,且微相的变化表现为相对的连续性。微相研究结果还表明,该区马家沟组的石灰岩类微相主要形成于开阔海陆棚环境和潮坪环境,部分与生物礁的发育有关;硬石膏岩、石盐岩等蒸发岩类微相主要形成于蒸发盆地与外海周期性隔绝的干化蒸发条件下;白云岩类微相有两种成因类型,即萨布哈环境的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和埋藏成岩环境的成岩白云岩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在贵州青岩剖面的青岩组之上,原被认为是拉丁期的垄头组下部的层段中发现了牙形石动物群,除少量的分枝分子外,都归属于Neogondolella属,可鉴定为4个种,即Neogondolella bifurcata,N.constricta,N.mombergensis和N.navicula.建立了2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是Neogondolella bifurcata带和N.cinstricta带.牙形石面貌证明这段地层在时代上非常接近但尚未进入拉丁阶,属于安尼期中晚期,进一步的牙形石工作将很有可能在目前发现的牙形石层段的上部寻找到安尼阶和拉丁阶之间的界限,从而为青岩阶顶界的限定提供可靠的牙形石证据.此外,牙形石的发现还初步实现了青岩阶2大主导门类化石--牙形石和菊石在同一剖面的直接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07.
中国西部山区是我国的水源地及生态屏障,它们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内容。研究归纳出山地发展的“巴音布鲁克模式”:(1)天鹅及其生境的绝对保护(核心);(2)建立可持续牧业(主体);(3)规范和发展旅游业(突破口);(4)西蒙古土尔扈特传统文化的保护(文化多样性)。中国西部山区的发展模式都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自然保护)三个圈层(与当地主要土地资源相适应的主导产业,与当地特有资源相联系的新兴产业,当地民族文化保护)。这种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生态优先的思想,同时考虑到促进地区新老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与保护,符合西部大开发的方针。  相似文献   
108.
利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二维MT倾子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维地电模型中,考虑到大地电磁测深(MT)倾子响应依赖于横电(TE)模式的数值模拟问题,笔者采用矩形网格单元和双二次插值对MT的倾子响应进行求解。首先,给出了二维地电条件下的边值问题和变分问题,并通过有限单元法对模型进行单元剖分、插值、积分和整体合成;其次,通过求解复系数方程组得到了每个节点的电场值;最后,采用差分方法求得电场沿横向和垂向的偏导数值,从而计算出二维MT的倾子响应。通过对2个二维地电模型的倾子响应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倾子响应的实部、虚部和振幅,结果很好地反映了不均匀体的横向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9.
胶体是一种分散相粒子具有特定粒径(通常为1 nm~1μm)的混合物,天然水体中的胶体通常是指水环境中普遍存在,而又符合“胶体”形态定义的物质的总和.因为具有特殊的表面性质以及独特的水动力学特点,天然水体中的胶体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载体,尤其在促进重金属类的污染物迁移以及性质转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归纳总结了水环境研究领域中胶体概念的提出与发展,讨论了现有研究中对胶体的定义与理解,比较了当前几种主要的胶体提取手段的特点.同时,针对胶体在水环境中的环境行为,详细归纳了河湖水体中胶体的物质组成、特征以及相应的检测手段,重点总结了胶体在水环境中对污染物的结合作用、胶体污染物的生物效应、胶体自身的团聚规律以及胶体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机制.本文提出了胶体在水环境中复杂的组成成分与动态变化在胶体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对进一步揭示胶体环境效应的研究思路以及方法手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0.
蔡敏  严明良  包云轩 《气象科学》2018,38(5):648-658
为了探明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来源和气象因子对其浓度变化的影响,利用2012年2、5、8和11月苏州市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和本站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苏州市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时间变化特征,解析了当地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主要来源,探讨了气象因素对离子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苏州市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年均浓度大小依次为:SO_4~(2-)NO_3~-NH_4~+Na~+Cl~-K~+Ca~(2+)Mg~(2+)F~-;SO_4~(2-)、NH_4~+和NO_3~-为PM_(2.5)中最重要的3种水溶性无机离子物种,其总和占PM_(2.5)总质量浓度的50.9%。各离子的季节浓度特征均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苏州市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来源分类解析,发现第一类为二次污染源和生物质燃烧,其贡献率为32.84;第二类为道路扬尘及工业排放,其贡献率为19.99%;第三类为海盐污染,其贡献率为18.43%。(3)通过水溶性无机离子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风向、风速和温度与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的相关性较显著,这三者是颗粒物浓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4)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外来污染物进入苏州市的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后发现:因受季风气候影响,苏州市外来污染物的输入路径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其中夏半年输送主径源自海上,冬半年主径源自内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