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5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黄金开采和勘探发展的世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  BB 刘连登 《世界地质》1998,17(3):36-38,40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测试金厂峪金矿区1080个样品的基础上,统计出各类岩石的金丰度,其与地壳中的金丰度值相当。金矿床矿石的硫、铅、碳、氧同位素值与脉岩和花岗岩相近,而与围岩斜长角闪岩有别,因子分析结果也表明矿与脉岩、花岗岩位于同一组,显示三者具有地球化学的亲缘性。与其他岩浆热液金矿床相比,金厂峪金矿床具岩浆热液金矿床成矿元素组合特征。据此确定金厂峪金矿的成矿物质来自于与花岗岩同源的岩浆。  相似文献   
13.
主体与岩浆成矿热液有关的、产于矿脉中的金矿体,称脉型金矿。本文以成矿深度作为脉型金矿的分类依据,胶东地区可分为中深和浅成两类脉型金矿。从成矿深度模型中,获得中深脉型金矿成矿深度的理论值主要为2.46~3.8km,浅成的为0.22~2.49km。从矿体延深模型中,获得中深脉型金矿的延深理论值主要为0.402~1.002km,浅成的为0.164~0.558km。论述了成矿深度与矿体延深模型的理论值为正相关,说明成矿深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厂峪金矿是我国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床位于华北台地北缘附近的中生代强烈构造—岩浆活化区,金矿体产于叠加在韧性剪切带之上的脆性断裂和构造片岩的片理之中。金矿体的产状与韧性剪切带不一致;金矿与韧性剪切带形成之间有大的地质间断,表现为大时差和有构造岩浆活动。金品位与韧性剪切变形的强度不相关。这些表明金矿属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刘连登,1987,1990,1991)。金矿与中生代花岗岩具紧密的时空联系和地球化学关联性,属岩浆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5.
红透山太古宙锌——铜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经历了多次变质和多期变形作用。目前所保留的矿貌,主要是早太古宇晚期,第二次变质和形变作用造成的。 该矿床遭受第二次较强变形 (500℃—700℃中压条件) 过程中,硫化物矿物朝迭加褶皱和塑性断层所造成的低压区、进行物理迁移(主要为塑性流动)。物理迁移是由处于脆性状态的黄铁矿和部分脉石矿物,发生破裂,与具有不同程度塑形的硫化物矿物等一起产生的迁移。由于主要是硫化物矿物的脆性—延展性转化点的不同,导致了此过程中出现再活化差异迁移。 参照不同硫化物的脆性——延展性转化点的实验数据,结合它的在再就位过程中的先后穿切关系,区内主要硫化物矿物的再活化能力由小到大的序列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 主要由硫化物矿物组成的矿体的变质——重就位可理解为:较强塑性变形过程中,不仅矿体发生了相对位移,而且组成矿体的各种硫化物矿物,尚发生了差异性的再活化迁移,从而造成矿体形状、产状、分布特点及矿石组构等一系列矿床地质特征变化的过程。 各种硫化物矿物的脆性——延性的转化点不同,矿体、围岩及矿体内部组成间的物理性质差异及低压区的存在是变质——重就位的必要条件。硫化物矿体物理性质的变质——重就晓,对变质成矿作用来说  相似文献   
16.
中国辽宁省浑河断裂以北地区(以下简称辽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太古宙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集中区。全区集中分布着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点和矿化点共100余处。在诸矿床中红透山矿床的规模最大—为一中型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 辽北地区由于集中分布着众多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因此称之为块状硫化物矿床集中区。在该集中区内,块状硫化物矿床按其工业利用价值可分为两类:锌—铜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块状硫铁矿矿床(也含黄铜矿、闪锌矿矿体),它们为同期同成因的矿床组合。 在本区块状硫化物不只是单纯的矿石具块状构造之意,而是用来描述硫化物矿物在矿石中占主导(大于50%)的同期同成因的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最主要脉状金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东(A)、辽南丹东(B)、吉林桦甸(C)、冀东(D)和小秦岭(E)等五个金矿集中区,是中国最主要的脉状金矿床产区,已探明的金矿储量约占中国已知内生金矿床储量的40%。脉状金矿床的地质和同位素地质标型特征,说明它属中深岩浆热液成因。与脉状金矿床有时间、空间静成因关联的花岗岩类不是成矿“母岩”,而是成矿同源岩。脉状金矿床形成过程中有少量围岩的矿质铅、硫的加入,介质水中有天水渗合,但它们的真正意义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黑钨矿矿囊熔离成因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云生  刘连登  张辉煌 《世界地质》2003,22(4):357-360,403
一些与石英脉型钨锡矿化有关的花岗岩体内常发育有形态不同、规模不等、成分各异的矿化囊包体.其成因难手用岩浆结晶分异和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作用解释。地质和实验资料表明。此类花岗质岩浆体系中不仅存在液态分离作用形成熔离矿化囊包体。而且熔离成因的黑钨矿矿囊可作为岩体可以形成岩浆热液鸽矿的标志,同时说明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剥蚀深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铜陵地区热液成因胶状黄铁矿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任云生  刘连登 《矿床地质》2006,25(Z1):95-98
野外观察和矿相学研究表明,铜陵地区广泛发育同生沉积和热液成因的两类胶状黄铁矿。后者多与石英、铋矿物、自然金及黄铜矿等共生,呈脉状充填于热液早期阶段形成的毒砂、黄铁矿或同生沉积胶黄铁矿的晶隙、裂隙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热液成因胶黄铁矿是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作用产生的中高温、高盐度成矿流体沸腾的产物。该类胶黄铁矿在铜陵地区的遍在性,一定程度上表明区内存在统一的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金铜成矿作用;其在不同矿区的影响程度,是各矿区热液型金铜矿化规模、强度不尽相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铜陵地区矽卡岩型独立金矿成矿深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矿床地质法和流体包裹体压力计法,对铜陵地区包村、朝山矽卡岩型独立金矿床的成矿深度进行了估算。据成矿相关岩体特征、金矿体延深、矿石特征等推断金矿化发生于浅成—中浅成环境。根据不同矿化阶段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估算成矿压力为650×105~850×105Pa,成矿深度介于2.5~3.2km,与矿床地质特征反映的成矿深度基本吻合,也与国内外同类矿床研究结果相符。综合认为铜陵地区矽卡岩型独立金矿床成矿深度为中浅成,脆性构造裂隙空间的压力骤然降低引起的流体不混溶和流体沸腾是金富集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