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1.
石河子垦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远离海洋,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这里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干旱是本地突出的气候特点。垦区拥有耕地300多万亩,其中灌溉面积占260万亩左右。农业水源主要依靠河水灌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石河子尤其如此。地多水少,供水不足,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与作物需水极不平衡。河水的丰枯和汛  相似文献   
12.
刘超  彭张明  黄佳  刘志刚 《海洋科学》2015,39(12):65-69
为提高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育苗成活率,作者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海水盐度对北部湾海域施氏獭蛤浮游期幼虫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氏獭蛤浮游期幼虫的临界存活盐度为22.84~33.12、适宜存活盐度为24.54~31.54、较适宜存活盐度为25.83~30.17、最适宜存活盐度为26.8~29.4;临界生长盐度为~35.67、适宜生长盐度为22.51~31.66、较适宜生长盐度为27.51~31.37、最适宜生长盐度为29.4;综合盐度对存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施氏獭蛤浮游期幼虫最佳的培育盐度为29.4。研究结果为施氏獭蛤育苗场的选址及人工育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异地、异构、海量天文数据无缝透明地统一访问,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研究小组自主设计并开发了一套解决方案——虚拟天文台数据访问系统(VO-DAS)。着重从执行流程、设计模式、Session机制、生命周期、资源销毁、异常处理等模块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任务调度设计。为了验证该系统的可行性和性能,最后描述了多个天文科学范例。  相似文献   
14.
依靠大量的岩心观察、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对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中段沉积体系类型、分布规律和充填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沙三中段主要为湖相背景下各类三角洲前缘沉积,如扇三角洲前缘、辫状三角洲前缘和正常三角洲前缘。在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北区、中区、南区3个不同区带沉积充填特征,并建立了整个凹陷北部沉积相平面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5.
将生态位态势理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两方面选取指标分别作为发展"态"和发展"势"的评价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模型,对居民点的发展实力划分等级。然后结合加权Voronoi图,明确各发展等级居民点的搬迁去向,从而实现全镇整治分区规划。沙河子镇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实力可划分为高、中、低和不适宜发展4个等级;农村居民点整体发展较好,高、中发展实力级的居民点用地面积为304.07hm2,占全区的84.23%;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异特征,其发展等级呈现由中部向南北两侧递减的趋势;全镇以农村居民点城镇化为整理重点,划分为城镇化区、优先发展区、改造发展区和控制发展区4种整治分区。结合生态位态势理论和加权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英学  刘超 《地下水》2014,(1):122-123,126
降水是水资源的补给源,降水的特性决定了水资源特性。降水量及其时空分布取决于水汽来源、天气系统和地形等条件。掌握了降水量的变化特性,对雨洪分析和防汛抗旱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利用1956-2005年系列资料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年内分配、年际间波动及多年变化等方面对临城县降水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桂西北天峨碳酸盐岩台地形成于早泥盆世晚期,于早三叠世末最终消亡,长期被深水海槽盆地所围限。晚古生代其是右江盆地北缘一个长期持续发育的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地层沉积特征主要受基底沉降、海平面波动和盆地内生碳酸盐沉积速率的控制,可划分为孤立台地和斜坡—盆地两大相区,共识别出局限台地相、半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台地前缘斜坡相和盆地相6种沉积相类型。各时期岩相古地理之间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并建立相应的沉积地层序列及孤立台地沉积模式。天峨碳酸盐岩台地的发展演化可划分为孤立台地孕育阶段(D31—D2)、孤立台地成型阶段(D3)、孤立台地持续发展阶段(C1—P2)和孤立台地收缩淹没阶段(P3—T1)4大演化阶段,与右江裂谷盆地(D31—D3)—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C1—T1)的进程相对应,反映了右江盆地晚古生代剧烈扩张、沉降,扬子台地边缘拉伸、破裂,微地块向盆地内部滑移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大豆浓缩蛋白作为饵料蛋白源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中华绒螯蟹对饵料蛋白源的内在适应机理。根据中华绒螯蟹的营养需求,用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作为蛋白源配制成6种近似等蛋白等能的饵料,其中大豆浓缩蛋白在饵料中的含量分别为0、11%、22%、33%、44%和56%(分别替代鱼蛋白质量的0、18.64%、37.93%、56.90%、77.19%和100%),对照饵料全部以鱼粉作为蛋白源。用上述6种饵料喂养中华绒螯蟹50 d后,测定蟹肝胰腺各种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随着饵料中大豆浓缩蛋白含量的升高,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均呈降低之势。当大豆浓缩蛋白含量达到44%时,与全鱼粉对照组相比,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显著性降低(P<0.05);同时,淀粉酶稍呈升高之势,而纤维素酶则稍呈降低的趋势;A/T比例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当大豆浓缩蛋白含量达44%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河蟹对植物蛋白有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多年冻土区土壤碳、氮的可变性及对深层土壤特性了解的缺乏限制了人们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理解。为明确东北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有机碳、有效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分布特征,于2020年秋季(9月末)采集呼玛河流域三种类型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零星多年冻土区和岛状多年冻土区)16个1 m深的土壤剖面,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海拔、气候、冻土区类型和植被类型等环境变量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和有效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在不连续多年冻土区高于零星多年冻土区和岛状多年冻土区,土壤铵态氮含量在零星多年冻土区高于岛状多年冻土区和不连续多年冻土区;在垂直剖面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有效氮含量呈降低趋势,且土壤有机碳与有效氮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植被类型和年平均温度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年均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最弱;冻土区类型和植被类型是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能够为未来准确模拟和估算呼玛河流域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碳氮储量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航测天景山断裂孟家湾的地表地形地貌数据,以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通过构造地貌精细解译进一步提取地震断层的水平位移量及垂直位错量,计算断层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并分析判识了古地震事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发育3期河流阶地T3、T2、T1,且均被断错,最新的冲沟T0未见错动;②在T1阶地面上提取水平位移量为(7.77±0.98)m,计算得到全新世中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0.86~0.91 mm/a;③在T1阶地面上跨陡坎提取垂直位错量为(0.61±0.11)m,其坡度存在2个明显拐点,代表2次地表破裂型地震事件,推测在12000 a前,即晚更新世末期或全新世初期以来至少发生过2次地表破裂型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