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深基坑土钉墙支护结构设计及工程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基坑土钉墙支护结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挡土技术,由于其经济可靠而且施工快速简便,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尽管目前国内外对土钉墙支护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并成功应用于许多的工程实践,但也有少量基坑土钉墙事故发生。特别是现行工程设计中的随意性,或偏于保守,造成浪费,或有盲目性,往往酿成工程事故。文章根据土钉墙支护结构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北京颐源居Ⅲ期工程现场地质条件,就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土钉长度、间距、土钉倾角及面层等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土钉墙强度验算结果表明土钉抗拉断安全系数Ks=2 13>1 5,且抗拔出安全系数Fs=6 44均满足设计要求。其技术经济效益评价也表明该设计方案是可行且经济的。  相似文献   
22.
四川康定折多山某隧道因其埋深大、构造应力高度集中,在修建过程中极易产生岩爆.为探索折多山某隧道花岗岩段不同深度条件下岩爆机制,利用真三轴岩爆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深度下的花岗岩岩爆物理模拟实验.借助应力监测、高速摄像和声发射等系统,从声、光、力等多角度研究了折多山某隧道花岗岩岩爆的阶段特征、时间特征、主要破坏方式、裂纹演化等规律.结果表明:折多山花岗岩岩爆具有时滞性特征(time delaying rockburst,TDR),在500~1 100 m不同埋深条件下,约770 m为折多山花岗岩单面临空真三轴强度的临界深度;不同深度下的岩爆有明显阶段特征,可分为平静期、劈裂成板、板折剥落、整体弹射4个阶段;声发射特征揭示折多山花岗岩岩爆主要为张拉破坏,随深度增加,张拉裂纹逐渐增加,剪切裂纹逐渐减少;根据岩爆时应力差与单轴抗压强度比值将折多山花岗岩岩爆分为3种破坏模式:小颗粒弹射破坏、岩板劈裂破坏、岩屑混合弹射破坏;且应力比值$ \left({\sigma }_{v}-{\sigma }_{h1}\right)/{\sigma }_{c} $越大,岩爆烈度越大.   相似文献   
23.
刘贵  刘治国  张华兴  尹润生 《岩土力学》2011,32(Z1):433-0437
根据地质资料,分析了下沟煤矿泾河下特厚煤层大面积综放开采的地质特点,为实现水体下安全回采,确定了在各工作面间留设一定宽度隔离煤柱的开采方案。通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分析了改本区地质条件下各综放工作面间留设一定宽度隔离煤柱对覆岩破坏的影响。研究证实,隔离煤柱对覆岩破坏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根据试验得出的单工作面最大裂采比,通过最小防水安全煤岩柱垂高的计算,认为地质条件满足泾河下安全回采的要求。且研究成果成功指导了5个工作面安全回采,可为该区及类似条件其他矿井的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刘贵 《地质力学学报》2020,26(2):175-186
构造变形与流体联合控制成矿作用的机制是矿床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大陆岩石圈中的应变局部化带,剪切带中一般都渗透着大量流体,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及其化学效应和物理效应,导致了矿物化学不平衡和组分的迁移,引起岩石化学成分重新调整。文章通过对韧性剪切带内的流体作用、剪切带内的成分与体积变化、剪切变形与成矿模拟实验总结,讨论了剪切变形过程中的力学-化学作用、剪切构造应力和流体在构造成岩成矿过程中的行为。因此,要加强构造应力对温度、岩石物理性质、地球化学相平衡和水岩体系的相关参量方面影响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5.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泥石流灾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贵州省毕节地区泥石流为例,建立灾度评价标准和隶属函数,采用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泥石流灾度进行了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以最大隶属度来刻划灾害损失的程度,避免了评价结果的绝对性,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简单有有效的泥石流灾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