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阴离子交换树脂已被应用于酸法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铜铅锌矿石等地质样品中铼的分离富集,样品溶液中的ReO_4~-用树脂交换吸附后再用洗脱剂将ReO_4~-选择性洗脱,该方法流程长,影响其稳定性和准确性。本文以基体元素为吸附交换目标,用8 g的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在2%硝酸介质条件下静态吸附1.5 h,可有效地消除基体元素的影响。用空矿(石英)稀释低含量铼的样品做空白试验,获得方法检出限为0.004μg/g,精密度(RSD)小于6%,加标回收率为96%~104%。本方法应用的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在适宜酸度条件下,对矿石中除钨、钼以外的金属元素吸附率高达95%以上,降低了样品溶液离子强度和干扰元素浓度,实现了ICP-MS的直接测定,操作方法比阴离子交换吸附法简便。  相似文献   
142.
介绍了一种新型测地线双锥天线,该天线能够实现全方位面上的波束扫描,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采用几何光学法结合测地线理论分析了其工作原理,重点阐述了圆柱面上射线传输路径的问题,并对该天线在单端口和双端口激励情况下的方向图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在以上基础上,设计加工完成了一款工作在6~8 G Hz的新型测地线双锥天线,给出了其具体结构和尺寸。理论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了几何光学法在测地线双锥天线分析和设计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3.
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阿合奇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中发现大量的■类化石,共计18属61种,另有较多未定种,自下而上建立了4个■带,依次为Pseudostaffella带、Profusulinella带、Fusulinella-Fusulina带和Pseudoschwagerina带。各■带与华南、帕米尔达尔瓦兹等地能很好的对比,且■类动物群面貌与华南地区相似。根据■类化石确定别根他乌组为晚石炭世早中期罗苏期—达拉期,康克林组为晚石炭世晚期小独山期—早二叠世紫松期,将该区石炭系、二叠系的界线置于71层底部。石炭纪末期区域上海退和古地形的影响导致■带Triticites带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4.
京津冀地区夏季暴雨频发,水汽是影响暴雨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京津冀地区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观测资料,开展GNSS天顶对流层总延迟(ZTD)时序分析及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研究.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与小波变换方法从频域和时域开展GNSS ZTD时序分析,并对GNSS ZTD不同周期时序与东部型指数(IEP)、中部型指数(ICP)进行比较,分析IEPICP对GNSS ZTD周期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GNSS ZTD异常时段与厄尔尼诺事件存在对应关系.东部型指数(IEP)与GNSS ZTD呈正相关;中部型指数(ICP)与GNSS ZTD呈显著负相关.在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下,GNSS ZTD的季节性周期增大,月周期和半月周期减小;在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下,GNSS ZTD的季节性周期、月周期、半月周期都减小.研究结果可为掌握区域GNSS ZTD预测变化规律提供参考,并为利用水汽感知厄尔尼诺事件提供可行性基础.  相似文献   
145.
渤海湾盆地奥陶系潜山内幕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的渤海湾盆地奥陶系潜山内幕是指有石炭系—二叠系覆盖的奥陶系潜山。潜山内幕多为单斜平行结构,储层基本为非均质"似块状结构"。古近系为主的烃源岩,通过控山断层的断面输油,形成"新生古储"的成藏模式。奥陶系潜山内幕成藏有四项主控因素,按重要程度依次为生烃灶供烃潜能、有效输烃窗口、优势输导通道以及储层裂缝发育。同时具备四项有利主控因素的潜山,油气富集规模较大。在生烃灶供烃潜能有利的前提下,其他三项主控因素之一为不利时,仍有成藏的可能,但规模一般较小。潜山内幕的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的发育程度受构造和控山断层形态的影响,背斜构造、弧形断层、多向交切断层有利于裂缝的发育,而受直线型断层控制的潜山裂缝欠发育。  相似文献   
146.
上海世博园后滩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生态环境重点建设区域.后滩湿地生态系统构建历时6个月,对后滩湿地水质特征进行了3a多的研究,针对后滩水生态系统构建和后续维护两个阶段,测试分析了后滩水体溶解氧(DO)含量、化学需氧量(CODMm)、氨氮(NH3-N)含量、总氮(TN)含量和总磷(TP)含量等主要水质参数的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Pi)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Lwq),并对水体氮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后滩湿地的生态净化作用,水质由V~Ⅳ类提高为Ⅲ~Ⅱ类;后滩湿地主要污染指标为TN,TN含量随NO3-N含量变化而变化;两阶段的Iwq差异显著(p<0.05),目标水质所占比例随时间延续逐渐升高,湿地生态系统由适应性向稳定性过渡.该湿地生态系统构建方法与水质调控工艺对水质净化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7.
云南马厂箐Cu-Mo-Au多金属矿田产出一个由260余个小岩体(墙、脉)组成的岩体群,其岩石类型包括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碱长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煌斑岩等.这些侵入体的锆石U-Pb年龄介于35.6~34.4 Ma(SHRIMP方法)和33.78~37.93 Ma (LA ICP-MS方法),辉钼矿Re-Os年龄为35.8~33.9 Ma.因此,一般认为成矿作用与马厂箐岩体群有关(如郭晓东,2009;楚亚婷等,2011b),成岩作用与成矿作用具有同时性.但是,到底哪一个或哪一些岩浆侵入体是致矿侵入体,至今仍是一个谜.特别是,由于这些小岩体(墙、脉)之间通常缺少相互切割关系,测年方法的误差范围通常大于成岩成矿作用的持续时间,很难对它们进行期次划分.为此,笔者试图从火成岩结构成因解析的角度探讨马厂箐矿田的侵入岩分类,进而讨论马厂箐矿田的岩浆系统及其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口的剧加,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对济南市局部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该文分析论述了济南市泉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污染现状及综合评价,提出了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9.
晚奥陶世赫南特期是地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这一短暂的时期内发生了生物大灭绝、全球性冰川和全球性海平面剧降等事件。在南半球冈瓦纳大陆上以北非为中心的大陆冰盖急剧扩增,在国外许多地区和块体上常有冰碛岩和海退序列报道,但中国对该时期地层的沉积学研究还不多。浙西北地区晚奥陶世的文昌组和堰口组为一套海退型沉积,上段发育有华南该时期一套独特的砾岩和含砾砂岩沉积,根据该沉积及上下地层所含的笔石动物群分析,该套砾岩层的层位相当于赫南特阶Normalograptus extraordinarius笔石带,在形成时间上与奥陶纪末的全球冰川事件一致。当前研究表明,这套砾岩代表水下河道沉积,其砾石主要来自东南侧的华夏古陆。文昌组和堰口组砂岩成分统计分析显示,文昌组和堰口组的物源区具有再循环造山带性质,且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与华夏古陆构造隆升紧密相关。文昌组和堰口组的沉积序列可与北非、中东、英国、瑞典、捷克等地的同期序列进行对比,是赫南特期全球性冰川事件在华南的响应证据。  相似文献   
150.
金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对珍稀动物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的保护,本研究以广西金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颈长尾雉野外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以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海拔和坡度为评价因子,采用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对黑颈长尾雉潜在生境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 黑颈长尾雉最适宜的生境是海拔1000~1850 m、坡度为5~25 o、盖度大于70%的落叶阔叶林,这些区域应该成为重点保护的生境;(2) 保护区内黑颈长尾雉分布的生境类型有25种,鉴于保护的有效性和成本,选择面积占主导的15种生境类型为潜在生境,其中,54.31%的潜在生境分布在核心区内,15.75%分布在缓冲区,29.94%分布在实验区;(3) 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适宜栖息生境的面积达74 km2,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6.30%。最后,基于黑颈长尾雉在金钟山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适宜性研究范围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