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95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通过成矿热液、矿后热液和表生溶液形成的冷液矿物的包裹体成分、温度和盐度测定,作了有关的系列热力学参数计算,探讨了溶液的低温地球化学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成矿期和矿后热液均为弱碱性,但进入表生溶液则转为弱酸性;在表生作用过程中,矿后热液和表生溶液的lgf(H2)、lgf(CH4)和lgf(CO)均较成矿期明显下降,尤以lgf(CH4)最显著,相反,lgf(S2)则有明显提高;从含硫原子团的性质看,成矿期热液主要含H2S和HS-,而矿后热液和表生溶液主要含SO2-4、KSO-4和NaSO-4。这些特征和变化直接影响和制约金在表生作用过程中的迁移形式以及原生矿石向氧化矿石的转化机理。  相似文献   
82.
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是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前人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始终未能合理解释该矿床的形成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认识上存在争议。本次研究指出了前人在多不杂铜矿床成因机制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并测试了岩矿石及单矿物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矿床中硫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幔源岩浆和流体在参与成岩成矿过程中伴随岩浆结晶成岩交代岩石而致自身流体性质演变,进而引发壳幔物质混染;铅同位素具有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铅的特征,伴随着含矿地幔流体的上升侵位,不可避免的混染了地壳铅,导致了多不杂铜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成矿动力主要来自深部地质过程,矿床的形成与地幔流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3.
勉略宁"三角地区"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挤压碰撞的秦岭褶皱带南缘,北以勉略构造带与秦岭造山带相接,南以汉江大断裂与扬子板块毗邻,由勉略构造带、碧口微地块及扬子板块西北缘龙门山褶皱带组成.区内已发现多处金、银、铜、铅、锌、镍、铁等大中型矿床,是陕南重要的矿产地之一.略阳县杨家坝乡区域内分布有东沟坝、张家山、柳树坪、大铁坝和渔洞坝等多金属矿床.该区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为深部流体和矿质参与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4.
在六合霓辉正长斑岩中广泛发育的各类包体岩石中,新近发现了三类特殊包体.通过岩相学、岩石化学、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表明,纯方解石包晶(体)和含石英的黄玉伟晶岩包体是地幔流体在运移过程中发生去气作用的产物;黑色微晶富铁硅酸盐熔融包体是地幔流体伴随去气作用的分离产物,其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绿泥石和富铁的柱状和片状硅酸盐矿物,特征矿物有自然铁、磷灰石和锆石;据全岩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特征及结晶状态分析,表明该包体岩石不是常规岩浆作用产物,尤其自然铁的存在进一步证明该微晶熔融包体是还原条件或缺氧环境下的地幔流体物质.通过对特殊包体岩石的研究,为该区不同岩性和地层中的多金属成矿提供了重要的深部过程地球化学背景.  相似文献   
85.
秦岭造山带界于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之间,是著名的大陆造山带之一,在我国的地质构造格局中为一重要的构造-成矿带,前人的研究工作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奠定了丰厚的基础(王平安等,1998;张本仁,2002;张宗清等,2006),但由于其复杂的构造背景和叠加成矿,迄今为止,仍有诸多基础地质和成矿机制问题尚待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6.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自形成以来,一直处于不停地运动、分异和演化过程;它不仅存在着圈层结构,而且伴随其自转和公转的离心力,以及核幔间的温度差、压力差、密度差、粘度差、速度差和放射性蜕变热等动热机制, 同时存在着以地幔柱和地幔流体作用方式的物质垂向运动;这一过程,不仅直接向地壳带入核幔成矿物质,而且通过流体自身的超临界性质,将沿途活化已有初步富集的成矿物质转移至地壳适宜部位集中成矿。因此,大多与深大断裂有关的矿床,其成矿作用多与成矿物质的垂向运动密切相关,进而可能具备深部成矿的条件。研究从地幔柱和地幔流体作用入手,探讨了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背景,揭示了开展深部找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7.
通过主要常量元素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了该区金矿的地球化学演化规律,论证了成矿物质主要直接来源于上地慢分异,从而较圆满地解释了成矿物质既来源于深部,但又与地壳(地层)物质有密切关联的独特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88.
陕西省略阳县杨家坝多金属矿田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示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略阳县杨家坝多金属矿床为例,通过对矿石中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系统研究,流体包裹体分布表现以纯液相包裹体(A区)和大体积、大气相比原生气液两相包裹体(B区)为主的分区现象.A区原生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84℃,成分为H2O;B区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5~348℃,主要集中在260℃、330℃,成分为H2O和C6H6.所测B区包裹体均一温度明显大于前人对该矿床所测得的最高温度293℃,说明有温度更高的还原流体参与成矿.结合秦岭造山带的构造背景和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初步认为该H2O-C6H6成分体系流体可能是伴随该区强烈构造运动沿深大断裂快速脉动上涌到地壳中的地幔流体;该流体作用导致壳幔叠加成矿,是秦岭造山带大规模改造成矿的序曲.  相似文献   
89.
滇西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广泛发育富碱斑岩型多金属矿床,其富碱斑岩体中有多处产出深源岩石包体。对包体岩石和寄主富碱斑岩及其成矿石英脉的地质年代学研究显示,深源岩石包体的成岩年龄大于寄主富碱斑岩,而富碱斑岩的成岩与成矿是基本同时的。结合铅硅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富碱岩浆的成岩过程中,伴随富硅成矿流体对围岩和岩体的交代蚀变,并与地壳岩石一定程度混染而实现成矿作用。这种富硅成矿流体作用实质上是地幔流体作用在地壳中成矿作用的延续。据此,从地幔流体交代矿物的结晶年龄(116.0 Ma)到富硅成矿流体年龄(51.2 Ma),揭示地幔流体作用贯穿于富碱岩浆成岩成矿的全过程。正是这一地幔流体作用过程,导致Si、Al、Na、K及其它硅不相容元素和成矿元素富集,进而导致其Sr-Nd同位素特征由亏损地幔向富集地幔过渡,并引起从岩体→围岩对应、从高温→低温的系列成矿效应。也正是这种流体作用,构成滇西新生代广泛成矿的内在统一制约因素和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的重要地球化学背景。  相似文献   
90.
云南香格里拉县九龙一带出露的橄榄辉石岩侵位于峨眉山玄武岩,或呈断块夹持于构造破碎带中。岩相学研究发现,单斜辉石环带结构发育,主要为韵律环带和正环带两种,但吉丁和海西失吉地样品的环带规律性不明显。环带微区的探针成分分析及对比研究表明,安南样品的环带为同一碱性-过碱性系列岩浆多次脉冲补给的产物,其高碱度表现为更高的钙含量、更不饱和的硅和更明显的成分环带,离子的类质同象替代方式、Al-Ti含量的指向性以及温压计算结果反映其形成于温度压力较高的环境;吉丁和海西失吉地样品为富碱的拉斑玄武系列经不明显的分异,形成于活动陆缘低温低压的环境,可能为甘孜—理塘结合带的残余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