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95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阿热岩体呈NNE方向展布于义敦岛弧带中甸弧南端,与相邻格咱断裂方向一致。岩体主要发育有角闪闪长玢岩、辉石闪长玢岩、含辉石角闪闪长玢岩及石英闪长玢岩。本文根据岩体内斑晶分布特征,选择角闪闪长玢岩、辉石闪长玢岩及含辉石角闪闪长玢岩及其析离体中的角闪石和单斜辉石进行岩相学及矿物化学研究,其结果显示岩体中角闪石及单斜辉石均分为高Mg#及低Mg#两类,角闪石及辉石均发育与岩浆混合作用相关的不平衡结构,存在同源异相岩浆混合作用,分异结晶作用不明显;成岩岩浆与三叠纪俯冲的甘孜-理塘洋壳板片有关,俯冲过程中板片脱水形成的流体及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与地幔楔交代是其岩浆形成的重要机制,其岩浆过程主要受构造应力控制,由不富水或局部富水岩浆向富水岩浆演化,具高MgO及SiO2/Al2O3向低MgO及SiO2/Al2O3演化的特点;角闪石温度压力估算结果显示先形成的低Mg#角闪石结晶压力远大于高Mg#角闪石。根据岩浆侵位的构造、压力环境及其动力学背景,我们认为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过程中由于中咱地块西侧的羌塘地块于中三叠时期(~230Ma)开始向东挤压碰撞,在此过程中洋壳板片可能发生断离,导致该区背景构造挤压应力在228~219Ma期间先增大后变小。  相似文献   
72.
黄华  张连昌  刘显凡  李红中  刘利 《岩石学报》2013,29(7):2593-2605
李老庄铁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安徽霍邱铁矿田中部.铁矿体赋存于角闪斜长片岩(片麻岩)和大理岩中,其原岩为细碎屑岩和富镁碳酸盐岩.铁矿石主要以条带状、浸染状和块状构造为主.本文主要对李老庄铁矿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研究,对矿区铁建造和围岩的主量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李老庄铁矿石主要由Fe2O3、SiO2和MgO组成,具有较低的Al2O3和TiO2含量,微量元素含量和稀土总量均较低,矿石(La/Yb) PAAS=0.2~0.5,显示重稀土富集,具有明显的La(La/La* =2.07 ~4.03)、Eu(Eu/Eu*=1.72 ~3.60)、Y(Y/Y*=1.50 ~ 1.87)的正异常,较高Y/Ho比值(Y/Ho=38.4 ~47.31,平均42.12)和Sr/Ba比值(Sr/Ba =4.92 ~28.90,平均13.68).这些特征表明李老庄条带状铁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与海水混合的贡献.条带状铁矿无明显的Ce负异常(Ce/Ce*=0.67 ~0.81),且矿石Fe2O3T/FeO值偏低(Fe2O3T/FeO =2.60 ~3.19,平均2.95),表明矿石类型为原生矿.此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作为李老庄铁矿层夹层的片岩、片麻岩的原岩可能为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的粘土或砂质沉积岩,其FeO/Fe2O3T比值为0.72 ~0.77,暗示了铁矿沉淀时的海水为低氧逸度的还原环境,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型式呈现明显的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特征,(La/Yb)N=8.46 ~25.78,平均19.48,暗示其沉积物质可能来源于陆源供给.综合分析认为,李老庄BIF铁矿为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局限盆地且受海底热液喷流作用影响的BIF铁矿.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川滇黔相邻区热液或热液改造型Cu,Pb,Zn,Au,Ag矿床的地质特征,特别是峨眉火成岩省与该类矿床的成因关系的讨论认为: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扬子地台西南缘最大的一次构造—岩浆热事件,对该区Au,Ag,Pb,Zn,Hg,Te,Sb,Se等热液—热液改造型矿床的成矿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除可能提供了少量的成矿物质外,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造成大区域尺度的异常高热流场,对成矿流体的形成、循环、演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成矿、特别是富矿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热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74.
峨眉火成岩省成矿效应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扬子地台西南缘最大的一次构造岩浆热事件,峨眉火成岩省也是一个大的成矿省,对该区的成矿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除形成著名的Fe-Ti-V(PGE)等亲地幔元素的岩浆-热液矿床外,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造成大区域尺度的异常高热流场,对地壳成矿流体的形成、循环、演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形成遍布扬子地台西南缘及邻区的Au,Ag,Pb,Zn,Hg,Te,Sb,Se等热液一热液改造型矿床。不同岩相有不同的成矿专属性,由于不同的构造背景对不同岩区玄武岩的形成演化和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的影响.成矿总体显示出明显的分带性。  相似文献   
75.
邛莫金矿床中块硫锑铜矿含硒性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硒的块硫锑铜矿产于西秦岭邛莫金矿床中,与其伴生的矿物有硒汞矿、硒铅矿、硒锑矿、斜方硒镍矿、硒铜镍矿、硒质辉锑矿、自然金以及石英、重晶石等。 含硒的块硫锑铜矿平均显微硬度VHN50=247.5kg/mm2,相当于摩氏硬度4.2。电子探 针分析结果(w,%)为:Sb 25.79,Cu 38.20,S 21.12,Se 1 2.76,Hg 0.0 0~1.49(平均0.58),Ag 0.00~0.33(平均0.09),As 0.00~2.01(平均0.76)。根据成分中S e/(S+Se)比值(原子比)<0.2抑≥0.2,可将所测矿物划分为含硒质块硫锑铜矿与硒质块硫锑 铜矿。它们的化学分子式分别为: (Cu2.84Hg0.01)2.85(Sb1.00A s0.07)1.07(S3.54Se0.46) 4.00和(Cu3.05Hg0.03)3.08(Sb1.07As0.03) 1.10(S2.77Se1.23)4.00。代表性的反射率(%): (470nm) Rγ'=22.84~22.50, Rα'= 27.92~27.99; (550 nm) Rγ'= 22.63~22.76, Rα'=2 7. 79~28.11; (590nm) Rγ'=22.92~22.08, R α'=28.27~28. 72; (650nm) Rγ'=23.08~23.76, Rα'=28.79~29.13。  相似文献   
76.
Jinman vein copper deposit in western Yunnan occurs in a salt-bearing red clastic rock formation composed of sandstone, siltstone and shale. Wood texture is considerably developed in the ores. The metallic minerals making up the wood textures mainly include pyrite, chalcopyrite and bornite. Studies on the samples and examination of their micrographs and electron micrographs have confirmed that they belong to xenoxylon, reflecting that the ore-hosting rock series is the product of sedimentation in the terrestrial environment. Organic geochemistry and sulfur 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data indicate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deposit is substantially related with underground hot brines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77.
黔西南地区叠加褶皱及其对金矿成矿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西南地区燕山-喜山运动期间发生过4期褶皱,它们通过跨褶、移褶、限褶、重褶、弯转、加强等方式叠加,在区内形成穹-盆构造,蛇形褶皱、环状褶皱等复杂的露头干涉型式。叠加褶故对金矿田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多数矿田不仅受叠加褶皱形成的穹隆控制,而又大致按15—20km的等间距排列。本区叠加褶皱的深入研究,对基础地质、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等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微细浸染型金矿中原生矿石向氧化矿石转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刘显凡  张兴春 《矿物学报》1997,17(4):501-506
本文以黔西南和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为例,讨论了该类型金矿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差异,并从晶体化学和地球化学角度作了赋存原理分析,进而重点探讨了两类矿石中粘土矿物的表生淋滤转化的化学模式,为开展原生矿石的选冶工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9.
本文通过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详细分析和研究,论证了本区微细浸染型金矿中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探讨原生矿石向氧化矿石的转化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对于开发利用该类型金矿的原生矿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本文通过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详细分析和研究,论证了本区微细浸染型金诶中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探讨原生矿石抽氧化矿石的转化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对于开发利用该类型金矿的原生矿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