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95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深源流体成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显凡  苏文超 《矿物岩石》1996,16(4):106-111
本文通过硫、铷锶、氩和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论证了本区金矿的成矿物质初始来源于上地幔分异,但深部成矿流体在运移至地壳的成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混染了部分地壳物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成矿物质的实质来源。  相似文献   
52.
锆石形态标型特征及标型生长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系统总结归纳不同研究者对锆石形态标型特征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重点从晶体生长、晶体化学和地球化学理论为重点探讨了锆石形态标型特征的生长机制。研究表明:锆石晶体结构中不同的面网方向,其平面内的原子组成、比例、化学键联结和键力以及面网间距和密度都是有差别的,由此决定了锆石晶体在不同的结晶介质条件下,不同面网的生长速度发生改变,生成相应的晶形。例如,尽管碱性元素并不进入锆石晶格,但它们可以影响Zr、Si、O离子的扩散速度,但是富钾和富钠的介质对锆石晶形发育的影响是有差别的,表现为:在富钾的介质中,将导致柱面的法向生长速度较锥面快得多,而锥面中,{111}的法向生长又较{311}快,由此决定了形成以{311}锥为主的双锥状晶体;在富钠的介质中,柱面和锥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但前者弱于后者,而柱面中,{100}的法向生长较{110}慢,由此决定了形成以{100}柱和{111}锥为主的短柱锥状晶体。根据类似方法,论证了其它形态标型特征的客观性,从而揭示了标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展示了花岗岩研究中锆石形态标型特征应用推广的前景,也可为单颗粒锆石定年研究提供更多的分析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黔西南地区是扬子地台西南缘重要且极有远景的低温成矿域,以发育金矿为主。其低温是因为该区岩浆岩露头极少,相对远离直接的岩浆作用。矿体均赋存于地层中,具多时代多层位赋矿特征,成矿温度低于300℃,矿体受深大断裂控制明显,矿床类型以卡林型金矿为主,次有凝灰岩型金矿。但是,两类矿床的原生矿石性质一致,而且成矿时代是基本一致的,二者只是赋矿层位不同而已。据此研究表明,该区不同层位、不同类型金矿是受深大断裂和深源流体统一制约,并伴随深源流体改造地壳岩石而发生多期多源叠加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54.
滇西富碱斑岩型矿床岩体和矿脉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取马厂箐铜钼金矿、金厂箐金矿、北衙铅金矿和姚安铅银金矿四个典型的富碱斑岩型多金属矿床,对岩体和矿脉的铅、硅、氢、氧、硫、碳及氦、氩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富碱岩浆和富硅成矿流体的最初和主要铅源均来自地幔,但混染了部分地壳或地层铅;富碱岩浆起源于地幔交代作用形成的富集地幔源区,而富硅成矿流体则具有原始地幔流体性质,前者的硅同位素组成表现为经历强烈动力分馏的高正值;后者则为几乎未经动力分馏的低负值。综合研究表明,该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在富碱岩浆的成岩过程中,伴随富硅成矿流体对岩体和地层围岩的(自)交代蚀变作用,并与岩石一定程度混染而实现的。因此,富硅成矿流体作用实质上是地幔流体交代作用在地壳内成矿作用中的延续。  相似文献   
55.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自形成以来,一直处于不停地运动、分异和演化过程;它不仅存在着圈层结构,而且伴随其自转和公转的离心力,以及核幔间的温度差、压力差、密度差、粘度差、速度差和放射性蜕变热等动热机制,同时存在着以地幔柱和地幔流体作用方式的物质垂向运动;这一过程,不仅直接向地壳带入核幔成矿物质,而且通过流体自身的超临界性质,将沿途活化已有初步富集的成矿物质转移至地壳适宜部位集中成矿。因此,大多与深大断裂有关的矿床,其成矿作用多与成矿物质的垂向运动密切相关,进而可能具备深部成矿的条件。研究从地幔柱和地幔流体作用入手,探讨了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背景,揭示了开展深部找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6.
自新生代以来,伴随深部地质作用,滇西地区多处发育富含深源包体的富碱斑岩体。文章从寄主岩石和包体岩石的岩石化学研究入手,认为交代主岩和包体岩石的流体富含碱质(Na2O+K2O)和硅质(SiO2),是与富碱岩浆同源的来自富集地幔源区的地幔流体,这种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的功能和能量明显优于一般意义上的地壳流体作用,对富碱斑岩的成岩和成矿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57.
西秦岭寒武系金矿床中金-硒共生的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献中所述的含硒矿物的金矿床,多是一些与陆相火山作用有关、富碲化物的浅成热液金-银矿床。作所研究的富含大量硒的独立矿物并有硒矿体产出的金矿床,既与陆相火山作用无关,又无银的异常和碲矿物产出。  相似文献   
58.
安徽铜陵地区铜金矿化关系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重要的铜金成矿区之一,区内已发现数十处铜、金矿床,二者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矿床类型有铜矿床、金矿床和铜金(或金铜)矿床,空间上有内铜外金、下铜上金、西铜东金(左铜右金)分布规律,时间上金矿化一般晚于铜矿化.本文从金、铜地球化学性质及成矿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对成矿作用的影响等方面初步探讨了二者间存在上述关系的成因,以期对该区及相似地区找矿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9.
在六合霓辉正长斑岩中广泛发育的各类包体岩石中,新近发现了三类特殊包体。通过岩相学、岩石化学、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表明,纯方解石包晶(体)和含石英的黄玉伟晶岩包体是地幔流体在运移过程中发生去气作用的产物;黑色微晶富铁硅酸盐熔融包体是地幔流体伴随去气作用的分离产物,其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绿泥石和富铁的柱状和片状硅酸盐矿物,特征矿物有自然铁、磷灰石和锆石;据全岩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特征及结晶状态分析,表明该包体岩石不是常规岩浆作用产物,尤其自然铁的存在进一步证明该微晶熔融包体是还原条件或缺氧环境下的地幔流体物质。通过对特殊包体岩石的研究,为该区不同岩性和地层中的多金属成矿提供了重要的深部过程地球化学背景。  相似文献   
60.
在云南马关碧(钾)玄质火山角砾岩中发现了一类特殊包体,呈红色与黑色两种。经X射线粉晶衍射鉴定,红色者为以锰铝榴石为主要结晶相的隐晶—非晶质混晶,黑色者为以绿辉石为主要结晶相的隐晶—非晶质混晶。两种矿物混晶包体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熔浆玻璃或熔体囊,它们具有同源演化的相似地球化学特征。文中通过对两种矿物混晶包体的显微特征与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它们是亏损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作为一种不混溶熔体成分被碱性玄武岩浆携带、运移上升。它们代表了石榴石相(榴辉岩相)地幔源区组分,暗示新生代时期软流圈上涌除释放小体积交代熔体交代上地幔使其富集之外,还造成岩石圈地幔拆沉,尖晶石相地幔组分向石榴石相地幔组分转变。另外,据两种混晶包体与其他类型包体和寄主岩岩浆的不同来源,推测马关地区深部岩石圈地幔经交代作用发生过两次转换。首先是由原始地幔向亏损地幔转化,并发生部分熔融,其后是由亏损地幔转化为富集地幔,形成富碱岩浆和与其互不混溶的进一步富集成矿元素的地幔流体。由此暗示滇西地区与富碱斑岩有关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即受制于这一深部地质过程与壳幔混染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