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294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VAD有关产品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对多普勒天气雷达中VAD技术的深入剖析,指出它在揭示测站上空整层风切变、高低空辐合辐散场、含水量分布场中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实践应用,试图从雷达本身实时采集的资料中找出一些具有临近预报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02.
地球自转长期变化非潮汐机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自转的长期减慢一般归为日月潮汐摩擦,根据古代日月食的记载及珊瑚类生物生长线的研究,可估算地球自转慢为每世纪2.4ms左右的日长变化,但是,潮汐摩擦并不是减速的唯一机制,还要考虑其它非潮汐因素,本试图考虑太阳风和磁层的相互作用,分析地球磁层中的磁力线在背阳面,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磁力线压缩与稀疏,产生附加磁压力而引起的力矩对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一非潮汐变化机制引起的角加速度约为w=  相似文献   
603.
禄丰年 《测绘通报》1998,(12):22-23
一、引言航测像片控制尤其大比例尺像片控制测量中,城市建筑区相当部分的像控点会选刺在建筑物顶端。为了保证航测工序的测图精度,必须精确测算出像控点所落到的建筑物的高度,准确地讲,即像控点位与地面的高差值。其精确度对于1∶500、1∶1000的比例尺成图通...  相似文献   
604.
关于“昆仑-黄河运动”   总被引:88,自引:2,他引:86  
昆仑山垭口地区的地貌、构造、沉积相、地层及其生物组合特征表明 ,本区在距今 1 1Ma开始至 0 7Ma前后发生了一次先是大面积抬升 ,后是突发性断块隆起与沉陷的构造运动 ,这次构造运动的后期具有发生突然 ,抬升幅度大的特点 ,青藏高原由此上升到临界高度 30 0 0m以上 ,导致高原第四纪以来最大冰期的发生 ,并且这次抬升可能还是我国在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构造 气候旋回中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驱动因素 ,将这次构造运动被命名为“昆仑 黄河运动”  相似文献   
605.
从成矿地球化学角度,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测试分析和成矿实验,首次对金山金矿床做了系统的研究.以系统分析理论解决不同级别构造与不同成矿单元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金山金矿床构造体系控矿模式;并以构造演化为主线,论述了金山金矿床成矿演化和成矿期次.针对该矿床...  相似文献   
606.
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坎基岩面上首次发现了结晶程度和成层性均良好的冰下化学沉淀. 对该沉淀物的表面形态、内部结构构造特征和化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沉淀物中的淀纤维晶被壳结构形成于饱和CaCO3溶液中, 表明1号冰川冰下存在压力融水和水膜; 沉淀物中的韵律层理、溶蚀面和不整合面等构造反映水膜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和变动. 沉淀物胶结的碎屑相对于基岩Fe和Al富集, K, Na和Si贫化, 而且其中的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 反映大陆性冰川冰下存在着微弱的化学风化过程. 冰下CaCO3沉淀形成要求冰下融水在相对封闭、CO2分压高的冰-岩界面融入大量Ca++, 因此冰下化学沉淀的出现是冰下化学作用的直接证据. 在非灰岩基底的大陆性冰川冰下和灰岩基底的温性冰川冰下形成的化学沉淀物相似, 反映两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沉淀过程, 冰下融水中Ca++的富集和沉淀过程与基岩类型和冰川活动性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07.
云南东川地区层状地貌面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东川地区的山地及小江河谷的两侧山麓上部,分布着不同高度和不同规模的层状地貌面,对其成因仍有不同的认识。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原隆升之前的初始地貌面是否是准平原型夷平面;二是山顶面之下的梯级层状地貌面的成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1)层状地貌面的地貌特征及其与侵蚀河谷体系的关系;(2)层状地貌面上堆积物的性质;(3)层状地貌面与断裂构造水平展布的关系;(4)相邻层状地貌面的空间过渡关系;(5)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作者认为在云贵高原抬升过程中,东川地区以挤压穹起隆升变形为主。不同海拔高度的层状地貌面具有多成因特性。山顶面及局部高原面是高原隆升之前古夷平面的残留。并遭到后期强烈的侵蚀改造。目前,尚缺乏足够证据证明高原隆升之前的古夷平面为准平原型夷平面。小江河谷两侧的梯级层状地貌面是侵蚀或剥蚀面,它们形成于高原隆升及初始地貌面解体之后,其梯级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性的阶段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608.
The thick-bedded and continuous karst crust only formed in the old stage of geomorphic development. The corresponding landscape is the karst planation surface. The karst planation surface consists of the loose weathering crust and the base weathering front below the crust. Its profile structure is similar to “double surface of leveling” model built by Budel. In the limestone area, the base weathering front is the covered karst. From the Tibet Plateau to Yun-Gui (Yunnan-Guizhou) plateau and Xiang-Gui (Hunan-Guangxi) hills, the covered karst is concomitant with the red weathering crust; all of them are the component of the double-level surfaces of karst planation. But, they belong to the different disintegration stages of planation surface. The different subtypes of the covered karst and the red weathering crust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karst planation surface. Thus, they can be made as a reference system when the rising degree and the rising rate of the Tibet Plateau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09.
SMART-1台阵记录的长周期反应谱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台湾SMART-1台阵的数字强震仪加速度记录分析了同类场地上的地震动长周期分量特性,结果表明: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基本相同的同类场地加速度反应谱短周期部分有较明显的差别,长周期部分则基本相同;震级和震中距对短周期反应谱影响明显,对长周期反应谱也有一定影响。最后将SMART-1台阳场地的平均谱与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稿中提出的设计反应谱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10.
地球自转的长期减慢一般归为日月潮汐摩擦,根据古代日月食的记载及珊瑚类生物生长线的研究,可估算地球自转变慢为每世纪2.4ms左右的日长变化.但是,潮汐摩擦并不是减速的唯一机制,还要考虑其它非潮汐因素.本文试图考虑太阳风和磁层的相互作用,分析地球磁层中的磁力线在背阳面,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磁力线压缩与稀疏,产生附加磁压力而引起的力矩对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一非潮汐变化机制引起的角加速度约为ω=-1.61×10-22ra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