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探讨利用GATE仿真软件,来模拟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扫描过程,并进行图像重建研究。介绍了GATE仿真过程中,若干关键参数的设置及计算方法:包括PET探测器的结构设置,被扫描物体的空间结构与活度分布设置,γ光子检测过程中探测器性能参数设置。此外,还讨论了从光子计数数据生成正弦图,以及随后的图像重建过程。作为示例,对西门子公司的Inveon小动物PET扫描仪的进行了仿真成像,成功获得了图像。  相似文献   
52.
在已集中连片改造为农田的盐碱地上,开展无人机遥感作物土壤空间异质性分析与光谱指数响应胁迫诊断对于提升盐碱地利用效率、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典型滨海盐碱地集中连片旱作农田的主要作物——高粱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翼无人机获取400 hm2滨海盐碱地多光谱遥感数据,并结合地...  相似文献   
53.
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局地气候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WRF模式和1985年、2005年环太湖区域的土地利用资料,模拟了环太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局地气候效应,并从陆面过程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城市扩张区域净短波辐射通量增多,地面温度升高,感热通量增大,潜热通量减小。近地面水平风场在城市化地区风速减小,在城市化带方向上形成狭长的动能衰减区域。湖陆风和城市热岛环流增强,城市化地区向上垂直速度增大,积云性降水增多。老城区和郊区下沉运动增强,对流受到抑制,积云性降水减少。层云降水的改变,集中在层云降水的大值区,且多呈带状分布。总降水在城市化区域增强,在老城区和郊区减少,积云性降水占总降水的比值增大。在土地利用没有变化的区域,降水的改变与地表能量通量的改变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吻合。  相似文献   
54.
三陆两槽基础地质认识是长期指导青藏高原油气勘探的基础地质认识,其核心支柱是冈底斯地区晚二叠世—侏罗纪是长期地层缺失或是发育陆相地层的冈底斯古陆。然而最新的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工作识别出了很多原来认为缺失的地层,证明冈底斯古陆并不存在,因此三陆两槽的基础地质认识也不成立。基于新的地层学发现,笔者提出了两陆一盆基础地质认识,将青藏高原的古生代—中生代海相盆地命名为古格盆地,指出古格盆地的措勤断块具有形成大型油气区的地质背景,古格层系和保吉层系是措勤断块的两个油气勘探的有利层系,都是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这两个层系大部分保存在白垩系地层之下,保存条件好。燕山期晚期—喜山期的南北向构造挤压造成措勤断块全区发育复式背向斜,郎山组及以下的地层形成褶皱,褶皱的背斜核部是油气勘探的有利构造部位,这些背斜构造在后期东西向断层的掀斜作用下,形成鼻状构造。这些鼻状构造的高点位置就是油气勘探的靶点位置。青藏高原油气勘探重心应该从羌塘断块转向措勤断块,建议在措勤断块识别出的鼻状构造高点部位开展物探和钻探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55.
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渭北中阶煤中微量元素和残留烃的有机亲和性,提出了亲和系数的重要概念。发现微量元素在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中以及不同有机质之间有明显的分配规律。还阐释了渭北中阶煤中微量元素表现出不同于准噶尔低阶煤的和有机碳、S1高度关联的现象。认为这与不同成煤环境中微量元素不同的生烃催化效应有关,也与煤变质中其大分子结构中的芳香核缩合、官能团脱落以及成烃过程中微量元素在不同有机质中的重新“分配”、“迁移”有关,还与微量元素对不同成熟度的干酪根和轻重组分不同的烃类选择性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56.
林彬  陈蕾  刘振宇  唐菊兴  邹兵  贺文 《地质学报》2020,94(10):2883-2892
矽卡岩型矿床是全球最具经济价值且研究最为深入的矿床类型之一。其矿物分带、金属矿化机制、流体演化特征均已获得共识性的结论,但其矽卡岩的成岩作用时限一致是困扰成矿作用机理研究的难题。桑日铜矿是青藏高原班公湖- 怒江成矿带中段新发现的重要斑岩- 矽卡岩型矿床。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和少量辉钼矿,呈细脉状、块状、浸染状产于斑岩和矽卡岩中。文章以西藏班戈县桑日铜矿为实例,利用飞秒激光剥蚀系统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矿区内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进行U- Pb精确定年,获得其结晶时代为83. 2±2. 3Ma(MSWD=1. 2, n =26),有效限定矽卡岩成岩作用时代为晚白垩世。同时,将其与含矿斑岩锆石U- Pb年龄和辉钼矿Re- Os年龄对比,发现三者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说明三者属于同一成岩成矿作用事件的产物。因此,石榴子石U- Pb精确测年能够有效厘定矽卡岩矿床或斑岩- 矽卡岩成矿系统中矽卡岩成岩作用时限,也为诸多矽卡岩矿床成矿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测试手段和数据支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大气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大气环境效应已成为国内外全球变化的前沿和热点课题.通过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气环境系统的作用机制分析,认为目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气质量、大气污染以及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带来了显著的城市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全球尺度上的气候效应则存在较多的争论.今后应加强土地变化科学和大气科学的融合,从多尺度探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大气环境效应,并注重大气环境改善视角下的土地利用策略和空间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5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百口泉地区侏罗系砂岩、砂砾岩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和溶蚀作用是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其次为胶结作用。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是孔隙减少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主要为碳酸盐胶结,少量黄铁矿胶结,偶见方沸石胶结和硅质胶结。溶蚀作用导致碳酸盐胶结物、长石颗粒和少量岩屑溶解流失。储层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在成岩演化过程中,长石的溶蚀作用、碳酸盐矿物的沉淀与溶解作用是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关键因素,早期方解石的胶结有利于后期次生孔隙的形成。在克-乌断裂带上、下盘地层中,断裂带上盘埋深浅,一般小于1200m,原生孔隙非常发育;断裂带下盘埋深较深,压实作用强,原生孔隙所占比例明显减少,次生溶蚀孔隙相对发育。次生孔隙的形成受流体及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59.
青藏高原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振  刘盛和  戚伟  金浩然 《地理学报》2021,76(9):2142-2156
流动人口是青藏高原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其城镇居留意愿关乎青藏高原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测算青藏高原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根据来源地是否在青藏高原地域范围内,划分近程和远程流动人口,解析近程和远程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的分异特征,建立多层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及其近远程分异的影响因素。主要发现如下:① 青藏高原流动人口总体城镇居留意愿不高,仅有约32%的流动人口打算在城镇地区长期居留;除拉萨、西宁和海西等少数地区外,多数地区该比例仅约为10%。② 近程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明显高于远程流动人口,但近程流动人口在多数地区的居留意愿仍低于20%。③ 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城镇医疗保险、社会融合程度以及流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等因素对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④ 近程和远程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分异与流动原因、社会融合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密切相关。最后,针对青藏高原的特殊性,提出差异化的流动人口高质量城镇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0.
新建基坑工程中临近运营的地铁线路会引起隧道结构产生变形,影响结构稳定和行车安全,鉴于地铁运营时段无法应用常规手段采集监测数据,通过采用自动化监测技术可实时掌握临近施工对既有线隧道结构和轨道状况的影响,实现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