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29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面向"数字城市"的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数字城市的兴起,城市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处理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因其分辨率高,在城市空间信息的获取和更新上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本文对适应"数字城市"的航空遥感信息模块化获取和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阐述,并通过机载三维成像仪的数据获取,说明航空遥感在数字城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2.
不同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的四极质谱测定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14  
四极质谱法测定的爆裂温度曲线,可区分出不同成矿阶段群体包裹体温度区间,并分别测定其气相组成。代表不同成矿阶段的包裹体气相组成有明显差异。本研究表明用四极质谱法测定同一样品中不同成矿阶段的包裹体气相组分是可行的,拓宽了成矿流体研究的思路,为研究多期次成矿流体的来源、演化和解译矿床成因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113.
山东金矿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 ,胶东众多金矿床 (无论矿化类型、产出空间、地质背景的不同)的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 1 1 5± 1 5Ma(早白垩世 )前后这一狭短的时段内 ,暗示它们都受某一次统一的重大地质事件的制约 .金矿石中碳酸盐矿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中的CO2 很可能来自深部 (岩石圈地幔甚或更深 ) .1 1 5± 1 5Ma(早白垩世 )前后正是华北东部中生代动力学体制转折的关键时段 ,此时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斜向快速俯冲、华北东部岩石圈剧烈减薄、郯庐断裂发生强烈左行走滑、区域构造应力场转变为强烈引张、火山 -岩浆活动也最为强烈、尤其是深源(幔源 )岩浆活动最为强烈 .同时 ,这也与部分学者提出的超级地幔柱的高潮时段 (1 2 5~ 1 0 0Ma)相吻合 ,暗示可能有深部物质 (不仅是上地幔物质 ,还可能包括下地幔物质 )和热能的大规模强烈上涌 .因此 ,胶东金矿 (以及华北东部的许多其它金矿床 )的形成有可能是 1 1 5± 1 5Ma前后华北东部动力学体制转折过程中一次大规模的深部物质和深部能量上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4.
当前海底喷流(Exhalation)成矿作用,已被人们广为关注。然而,人们一般仅将它与贱金属硫化物矿床相联系,公认的、最具典型意义的莫过于Sedex型矿床了。至于喷流作用对金矿化的发生和成矿,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大量地质事实的积累和现代海底扩张中心正在形成的块状硫化物中金的富集机制的研究表明,海底喷流热液不仅可搬运Cu、Pb、Zn等,而且也能搬运Au、Ag等而成矿。倘若热液沉淀时,Au与其他贱金属发生了分离,或原本就仅含金而贫于贱金属,则形成独立的海底喷流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5.
山东幔源岩浆岩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系统研究了鲁西早白垩世碳酸岩、方城玄武岩、胶东白垩世煌斑岩、蒙阴古生代金伯利岩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组成特征. 古生代金伯利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集中, δ13C和δ18O分别在−4.8‰~−7.6‰和+9.9‰~+13.2‰之间, 属正常情况, 而白垩纪3类岩浆岩的碳氧同位素则变化较大, 并暗示当时的地幔源区可能局部受到过含有机碳的地壳物质的混染. 白垩纪3类岩浆岩的锶钕同位素一致显示了EMII型富集地幔的源区特征, 暗示了再循环地壳物质对地幔源区的改造. 碳-氧和锶-钕同位素特征的系统对比显示, 华北东部克拉通下岩石圈地幔在早古生代、早白垩世、第三纪时期的特征互不相同, 表明该陆下岩石圈地幔自古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两次改造过程. 目前的资料暗示, 第1次改造过程可能主要发生在三叠纪-侏罗纪, 带有缓慢渐变的特征, 第2次改造过程主要发生在白垩纪, 显示为快速突变. 种种迹象表明, 华北东部早白垩世(尤其是120~130 Ma)可能是华北东部中生代动力学体制转折的关键时段.  相似文献   
116.
基于GIS的地质数据库系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有效地存储、管理、交流、进而充分利用正日益增多的地质资料和数据,离不开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然而,地学数据显著的空间特征和复杂的结构属性又不能简单运用常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表述、处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其对空间数据强大的储存查询和分析处理功能而鲜明地区 地普通管理信息系统,正适合于对复杂的地球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分类、检索查询、刻划表达、以及分析建模,因此,先进的GIS技术与强大的地质数据库系统相结合,亦即是,基于GIS的地质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应用趋势,是当今地学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技术之一,本文结合我们的近期工作概述了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7.
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成因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沃溪金-锑-钨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良好地反映了成矿作用的条件和过程,并为示踪矿床成因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以流体包裹体为代表的成矿溶液,以较高的稀土总量、显著的轻稀土富集和缺乏明显的铕异常为特征,代表了一种通过在碎屑沉积物柱中循环而萃取矿质的演化的海水热液.矿石相对于成矿流体(母液)富集重稀土而轻微亏损铕,反映了矿石沉淀过程中来自于海水的稀土元素掺合.同一矿层内由下往上,重稀土相对富集的程度逐渐增大而稀土总量则逐渐降低,表明随着热液化学沉淀作用的进行,海水掺合的影响逐渐增强.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无论在分布模式还是在轻重稀土之间的分馏程度上,均与其他许多 Sedex型多金属矿床十分相似,暗示了这些矿床具有相似的成因机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支持矿床同生沉积成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8.
总结了晋8-1井10年来的观测资料,对争议较大的两次变化,有了初步认识,发现该井水位对区域内的中小地震反映尚好,震中距、异常幅度、异常时间和地震震级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9.
治岭头金-银矿床矿化作用发生在印支—燕山早期的一个下渗雨水加热环流系统中。成矿温度为350—160℃,成矿深度小于2km。成矿热液呈酸性,氧化性较强,贫硫,Cl~-活度和盐度中等。金和银以AuCl_2~-和AgCl_2~-形式迁移,并在扩容减压带——张扭性断裂中聚集和沉淀。减压和沸腾是流体卸载的重要机制。热液呈间歇性贯入,沸腾具脉动特征。加热天水中高价锰的存在,可能是陈蔡群中金、银活化进入热液中的重要辅助机制。  相似文献   
120.
林西大井铜锡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