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地震信号检测是进行各种地震数据分析和处理的首要任务,STA/LTA方法具有算法简单、便于实时处理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震信号检测.结合实际震例数据研究STA/LTA方法进行地震信号检测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到该方法进行检测时最合理的参数设置范围.  相似文献   
22.
同一震源区两次地震到达某台站的直达P波、S波零频观测谱值之比与其辐射图型因子之比线性相关,而后者取决于震源机制的几何特性。用波形记录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认为该系数是震源机制异同的归一化数值描述。据此对2003年青岛序列及冀鲁豫交界地区小震集中区地震事件进行聚类分组,给出序列事件的滑动平均相关系数的时序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序列的滑动平均相关系数时序曲线存在由一致到发散的变化过程,即震源区应力场强度由相对集中向逐步分散过度;冀鲁豫交界地区小震集中区谱振幅相关系数较低,震源机制各不相同,区域应力积累没有形成任何一个优势方向。  相似文献   
23.
基于单台P波记录的快速自动地震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仅基于单台P波到达后1秒数据的包络特征、最大振幅及P波段地震信号的偏振特性来进行地震快速定位的改进模型和方法。选取山东地震台网58例单台1s的P波记录进行快速定位,并与台网定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为进一步缩短地震预警时间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4.
对苏、鲁、皖、豫交界地区地震活动进行研究,指出该区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出现一个长轴约230km的3级地震空区。该空区及附近地区存在多项中期异常,即ML≥3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能量强,中等地震震中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及低b值等。讨论认为,苏、鲁、皖、豫交界地区存在多项中期异常,与2004年10月24日太康4.7级地震的强度不匹配,未来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25.
剪切波分裂分析系统SAM(2007)——软件系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地震各向异性是一种普遍现象,利用剪切波分裂可以研究地壳介质的地震各向异性特性,这是地震学研究中的一个前沿课题。本文介绍了基于SAM(2003R)发展的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软件——SAM(2007)。SAM(2007)在保留原软件系统优点的基础上,修改和发展了新的功能,在资料预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输出等方面都进行了更新或发展,增加了地震定位模块,使新的软件系统更适用于国内的区域地震台网或流动台网资料的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6.
2009年3月3日至5月12日,作者有幸参加了中国地震局组织的“地震应急管理境外培训班”。在考察、交流、学习之余,通过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信息网站,对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机构及队伍状况、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职责和任务、美国地震监测系统、美国地质调查局2007--2017科学发展战略等进行了系统调研和资料整理,其中与防震减灾有关的科学发展战略内容对指导中国地震局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研密具有叁考价倌.  相似文献   
27.
根据剪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特性的理论研究结果,对几种分裂剪切波震相识别方法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在假定噪声和有用信号数据的方差近似于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给出了客观估计分裂剪切波震相及其可信度的方法。为了说明方法的有效性,列举了一个含噪声的模拟信号,给出了一定信度水平上的识别结果及误差。  相似文献   
28.
提出一种基于直达P波信号和其它背景噪声在能量、非高斯性、非线性和偏振特性的不同而进行区域地震事件实时检测的新方法信噪综合差异特征量方法(简写为EFGLP方法),同时对比分析了应用信号的不同统计特性来精细识别震相初至的3种有效方法,其中的TOC AIC方法是新提出的.应用山东数字地震波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①与常规的STA/LTA地震事件触发算法相比,EFGLP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地震事件的错误报警率和漏报率;②与人机交互震相识别结果相比,当信噪比比较低、震相初至比较模糊时,3种震相精细识别方法中的TOC-AIC方法识别精度最高;当信噪比比较高、震相初至比较清晰时,基于VAR-AIC 和TOC-AIC方法所测量得到的震相初至识别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9.
智能化地震事件识别和定位系统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台网信息处理能力、地震应急能力和台网服务功能提供了先决条件。智能化地震事件识别和快速地震定位是发挥台网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对国内外基于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智能化地震事件识别和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针对该项研究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0.
Anisotropy of the upper mantle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its vicinity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IntroductionAnisotropy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the upper mantle. The mechanisms, which cause elastic anisotropy of in-situ rocks, include lattic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the minerals composing the rocks and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magma chambers. Lattice preferred orientation (LPO) of olivine is widely believed to be the dominant cause of the upper mantle anisotropy. The observational results of the upper mantle anisotropy can be explained by tectonic process relating to plate mo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