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通过对地观测可在影像空间上全面反映地表地理现象、格局及演化过程,基于遥感数据提取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LUCC)产品为分析地理要素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变化机制提供全覆盖、定量化和快速更新的本底信息。本文以高分辨率遥感视觉特征(图)与多源多模态观测机理特征(谱)相互耦合的图谱认知理论研究为基础,提出了精细地理图斑空间结构(精)上融合定量指标反演模型(准)的精准LUCC简称P-LUCC(Precision LUCC)的概念,并依据“五土合一”的地理学思想构建了分层感知、时空协同与多粒度决策于一体的P-LUCC遥感信息智能提取与综合地理应用方法,提出并解析了其中视觉感知的深度学习、外部知识逐步融入的迁移学习以及增量式的自组织强化学习等3类机器学习模型的协同计算机制。基于此,进一步设计了“分区控制—分层提取—分级迁移—功能重组”为途径的高分辨率遥感P-LUCC信息产品生产线系统,并以苏州市高新区为应用区域针对土地利用(LU)图斑的形态、类型以及土地覆盖变化(LCC)的指标等内容开展了P-LUCC产品精度、生产效率的综合分析,展望了基于P-LUCC信息产品开展专题应用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3.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风城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云质岩勘探近年来持续获得重大突破,打开了全新的勘探领域。通过岩心观察、薄片观察和分析等方法,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归纳了盆地云质岩的定义,明确有效储集岩类型及其产出特征和成因机理。云质岩具有岩性独特和分布局限的特点,主要产出于西北缘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研究表明,盆地白云岩有纹层状、均匀分布状和雪花状等7种产出类型,共有准同生白云化作用、混合白云化作用和埋藏白云化作用等5种成因机理。风城组有效云质岩类储层包括白云质粉砂岩、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等多种岩性,最主要的储集空间为微裂缝。裂缝和溶孔的发育程度及配置关系优劣对产能高低有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白云岩的微观和宏观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多种白云岩化作用的叠加效应共同控制了现今白云岩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54.
针对常规分形插值方法中垂直压缩因子参数无公认选择标准和有效途径的问题,提出一种分形插值的改进算法,用遗传算法对分形插值模型的垂直压缩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并进行了ARGO海温资料插值加密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遗传优化后的分形插值方法在海温复杂细节结构和小尺度特征描述等方面较常规插值等方法更具优势,改进了分形插值结果的客观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5.
平改楼——全呼村的新民居 “原来我们兄弟几个结婚后,几家人还都挤在一个院子里,孩子们间总打架,妯娌们间也老吵架,是非不断。现在可好了,村里把我们全迁进了新盖的小洋楼里,不仅样式好看,配套设施齐全,住起来也舒服多了。”这是5月12日,记在沙河市册井乡全呼村采访时,当地一位姓崔的村民告诉记的。  相似文献   
56.
地球内部矿物相变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巍  杜建国  丁建才 《现代地质》2001,15(2):211-215
地球内部矿物相变主要包括固—固相转变和固—液 (熔体 )相物态转变。相变对矿物和岩石的物理性质有重要影响 ,会导致电导率、弹性波速、热力学、流变学参数的异常和产生相变磁效应等。相变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可用于建立地幔矿物模型剖面 ,为地震波速不连续界面提供解释并且深刻影响地球深部的物质运动 ,包括导致地震和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57.
详细叙述了山西重点监视区地震短临的决策依据和程式,提出了重点监视区地震三要素的判别方法。这是根据《中国地震分析预报指南》、清理攻关和实用化关成果,结合山西地区近年中强地震震例和多年分析预报工作实践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58.
中子土壤水分仪必须在观测现场重新标定方能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1988年在张掖曾作过一次标定,由于当时观测场地受蒸散器施工影响,标定是在观测场周围邻近田块进行的,目的主要在于检验仪器性能。结果表明国产LNW-50A型中子土壤水分仪性能良好,它的最大缺陷是不能准确测量0-30cm土壤表层的含水量。  相似文献   
59.
大同-阳高两次地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9年10月,1991年3月,在山西北部大同盆地先后发生Ms6.1、Ms5.8两次中强地震。对比这两次地震的序列、空间分布及能量释放等存在很大差异。两次地震属同一地震序列,5.8级地震的活动规律具有晚期强余震的特点,是6.1级地震活动的一次大的起伏。进一步分析表明,大同—阳高的两次地震活动,以及在此期间山西地区发生的一系列5级左右地震活动,是华北地区区域应力场增强,较大范围内应力增加和传递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
大同─阳高2次地震前后震源应力场的变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9、1991年大同-阳高两次地震前后几年的地震记录资料,详细分析了其震源应力场的变化,结果表明,6.1级地震前震源应力场中两个主应力轴的方向曾发生逆转,主压应力袖逆转时间约10个月,主张应力轴逆转时间为2个月。6.1级主震前4个月,两个主应力轴的方向、仰角都恢复到正常状态,且与华北区域应力场的特征某本一致,而1991年5.8级地震前却没有出现上述现象。说明大同-阳高2次地震是在同一震源应力场作用之下孕育、发展的,亦说明5.8级地震是6.1级地震的晚期强余震。指出山西地震带6级以上地震的孕育发生似是在华北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之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