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曲胜路  杨茹君  苏函  刘媛  耿倩倩 《海洋科学》2017,41(10):139-148
Fe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而Fe(Ⅱ)是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的形态。由于Fe(Ⅱ)处于氧化还原的中间状态,且在产生和转化的过程中,与NO_3~-的还原和NH_4~+的氧化密切相关。因此,研究Fe(Ⅱ)的产生及消亡机制对于研究海区内的初级生产力及海洋中的C、N元素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对于海水中Fe(Ⅱ)的迁移转化机制报道尚少。本文详细论述了海洋中Fe(Ⅱ)的产生机制及Fe(Ⅱ)的化学行为,重点探讨了厌氧微生物催化下,异化还原和铁氨氧化还原对Fe(Ⅱ)产生、消亡等循环过程的作用,以及对周围环境中N移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东海、黄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粒级结构及时空分布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浮游植物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初级生产过程是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础,它启动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支持着大量的渔业生产量.不仅如此,通过复杂的反馈机制,这一过程还对全球气候变化系统产生深远影响.沿岸海域只占全球海洋面积的8%,但却提供了26%的全球生物生产量和2/3到3/4的世界渔业产量.因此,许多重大的国际研究计划,如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GLO-BEC)等,都将近海浮游植物研究作为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3.
中国空中廊道划设与时空拥堵识别及其航线流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雅晴  路紫  刘媛  张秋娈 《地理学报》2018,73(10):2001-2013
航空运输的迅速发展使空中交通流增加,空中廊道因能容纳高密度交通流而成为支持空域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的一种新技术,空中廊道拥堵时段和拥堵区段的识别是廊道上车道分配和开合操作的基础。在回顾空中廊道与交通拥堵相关研究后,构建了由空中廊道划设、拥堵状态识别、航线流量影响组成的研究方法。依据高流量航线确定空中廊道位置、依据距离约束条件确定航线参与者,合并划设出全国14条空中廊道;进而通过时空数据计算、时空图编绘、网格频数筛选及划分阈值设定等步骤,遵照重叠次数及热格频数的指示规则,对拥堵时段和拥堵区段进行识别;并通过规模值和汇聚值两个指标分析高流量航线的拥堵影响。研究发现:拥堵时段呈现为全天多峰“波浪型”分散分布及高峰后端集聚的结构特征;拥堵区段整体呈现为不平衡覆盖和交汇节点集中分布的结构特征,其中高拥堵程度的空中廊道呈现为一个斜体“N”字型框架,框架上为小区段集中的不完全贯通;时空交互上,拥堵区段存在单一时段和多时段重叠两种类型,多个廊道的不同拥堵区段存有共同拥堵时段。高流量航线在空中廊道拥堵中起相对决定性作用,且在抵港和离港两个方向上的影响不均衡。空中交通拥堵识别可为中国未来空域资源时空动态评估和空中廊道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本文基于2015年7月长江口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长江河口区溶解态铁(DFe)的含量分布与混合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径流携带大量的DFe入海,且口内区(Ⅰ)浓度高于混合区(Ⅱ)和外海区(Ⅲ),平均浓度分别为166.45±6.26nmol/L,14.04±8.80nmol/L和6.18±1.51nmol/L。受去除作用和海水稀释的影响,在河口区DFe的浓度下降率达到96.92%。DFe浓度与盐度的关系符合指数模型,由模型与理论稀释线估算的长江口海域DFe的理论最大去除率为97.75%,与实际测得的最大浓度下降率相近。长江冲淡水、苏北沿岸流和台湾暖流影响DFe的水平分布。受长江冲淡水影响,长江口外海域DFe浓度高达176.50nmol/L。苏北沿岸流主要影响研究区域北部的表层水,其携带的DFe浓度低于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是导致研究区域东南部DFe浓度较低的主要原因,使得中层和底层水中浓度分别低至4.04nmol/L和4.79nmol/L。另外,在表层海水中DFe的分布受到叶绿素a、溶解有机碳和溶解氧的共同影响,DFe与叶绿素a、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与溶解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5.
研究目的】川西坳陷东坡侏罗系沙溪庙组气藏常规构造优势区挖掘潜力已不大、对于勘探程度较低的复杂断裂夹持区的气藏地质认识明显滞后。【研究方法】基于近年来的勘探开发资料和数据,运用构造控藏理论,本文研究了断裂断面形态类型和流体势差对油气成藏的控制,探讨了断裂夹持区内的油气分布规律,总结了南北断裂系统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断裂断面形态中以坡坪式断裂所控制的河道油气充注程度高、有利于高效成藏,低角度铲式断裂次之,高角度平直-铲式断裂成藏性最差;流体势差使得烃源岩天然气途径高势区向远距离砂体充注困难;断裂夹持区虽然在较窄的两端裂缝网络发育导致油气逸散很难成藏,但较宽的中部若由坡坪式断裂和低角度铲状断裂夹持输导则可形成相对较好的油气富集带。【结论】综合认为南部构造总体上优于北部、中部夹持区具有一定潜力,成藏的关键因素仍然受断裂形态特征和输导能力的控制。创新点:针对川西坳陷东坡地区沙溪庙组不同断裂,按照断面形态研究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流体势差对油气运移的影响;探讨了“垒式、堑式”断裂夹持区内的油气分布规律、明确了南北断裂系统油气富集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6.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有着重大影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中国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承诺,对学生开展“双碳”教育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突破口,确定了以“助力碳排放,中山在行动”为题的能源与全球气候变化项目式主题研学框架,开展跨学科深度研学,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果汇报”的项目式研学活动,确定课程主题,选择课程内容,参与课程实施,展示课程成果,设计出融合不同学科的“零碳校园”方案,倡导从身边做起,助力碳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教育。  相似文献   
27.
两次电导率测量法测定某些污染水中的硫酸根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金华  刘媛 《地质实验室》1999,15(3):162-164
配制两份配同体积的样品溶液,一份不加BaCl2,另一份加过量的BaCl2,根据两份溶液电导率的差值与硫酸根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测定SO^2-4的测定,其RSD为≤2.12%,加标回收率为97.4%-103.9%。方法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28.
梅祖明  刘媛 《岩矿测试》2000,19(3):213-215
在酸性介质中,Fe^3+与磺基水杨酸络合物的吸收峰在510nm处,在此波长处大量Ni^2+的吸收最弱,而Ni^2+在720nm处出现吸收峰,此外铁的络合物的吸收亦很弱,据此建立了题示样品中铁和镍的光度分析方法。铁和镍的相互干扰可用中以消除,其它共享离子不干扰测定。测定造币镀液及其废液样品中铁和镍的相对标准偏差(n=5)分别〈2.5%和〈1.8%,加标加收率分别为97.0%~102.1%和97.4%  相似文献   
29.
笔者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论述海州湾海洋特别保护区建立的背景,分析在海州湾海洋特别保护区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0.
杨桂莲  刘静君  许斌  谢平  刘媛  章树安 《水文》2011,31(6):32-36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文要素的分布形式和参数可能在统计意义上产生了变异。为了揭示水文要素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异关系,将乌力吉木仁河梅林庙测站1956~2000年的逐月径流资料,按照不同的时间尺度划分为季度、汛/非汛期和年径流序列,利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分别对其进行变异诊断,并查阅相关文献得出剧烈的人类活动是导致变异的主要原因。通过归纳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异诊断结果得出,对于按照季度尺度划分的径流序列,不同月份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是影响季度变异的主要因素,在变异程度方面,第一季度的变异程度最大,而第三季度的变异程度则最小;对于汛/非汛期尺度划分的径流序列,其变异则受所包含月份的综合影响,且月径流量比例系数越大,其影响程度也越大;对于年径流序列,其变异则主要受到第三季度或汛期径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